全省少數民族服務管理“檢評學”活動在延吉舉辦
延吉新聞網8月3日訊(記者 王曉彤 實習記者 蔣欣娜)8月3日,全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檢評學”活動暨社區民族工作座談會在延吉舉行,全省各市(州)民委及相關縣(市、區)民族工作部門、重點社區相關工作人員共50余人參加活動。

參會領導 王曉彤 攝

參會人員 王曉彤 攝
座談會上,延吉市副市長趙義弘致歡迎詞。他表示,延吉市是吉林省唯一被國家民委確定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獲批試點城市后,延吉市針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特殊困難和需要,創新試點工作模式,完善體制機制,整合部門力量,突出特色、建立健全網絡化、高效化、親情化、系統化長效服務管理機制,不斷提升服務管理能力和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

趙義弘講話 王曉彤 攝
趙義弘強調,今后,延吉市委、市政府將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多做爭取民心、凝心聚力的工作,使延吉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體系化”格局更加完善,“市民化”目標有序推進,“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化”基礎更加扎實,進一步推動延吉市城市民族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再上新臺階。
隨后,延吉市、長春市等8個地方的民族工作部門、教育部門和基層社區的代表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趙新民介紹延吉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情況 蔣欣娜 攝
延吉市民宗局副局長趙新民介紹了延吉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情況。延吉市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城市,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全市常住人口60萬,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達7萬,其中,朝鮮族6.8萬,占流動人口數的93%,滿族、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占流動人口的7%。
近年來,延吉市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 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創新試點工作模式,不斷提升服務管理能力和水平,設立了建工街道延青社區等9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工作試點社區,舉辦聯誼會、信息交流會、開展“一助一”活動,真正把民族工作融入社區建設,把社區建設成為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今后,延吉市將以社區為依托,切實貫徹落實好黨的民族政策,在充分尊重各少數民族傳統習俗和文化的前提下,積極給予引導和幫助,努力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崔哲講話 蔣欣娜 攝
吉林省民委專職委員崔哲表示,通過“檢評學”活動,各地介紹了民族工作開展情況,座談研討了做好吉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對策建議,能夠讓各地在工作中加強學習借鑒,取長補短、查漏補缺、因地因城制宜,不斷推進吉林省其他城區城市民族工作邁上新臺階。
崔哲表示,到2020年,吉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生產生活條件應得到明顯改善,城鎮落戶人口要有序增加,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應有效覆蓋,各市(州)基本建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組織領導機制和信息管理系統,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載體豐富,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會后,參加活動人員實地考察了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丹山社區、依蘭鎮春興村、小營鎮小河龍村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延邊州民委主任安泰善出席會議并參加活動。

參會領導 王曉彤 攝

參會人員 王曉彤 攝

趙義弘講話 王曉彤 攝
隨后,延吉市、長春市等8個地方的民族工作部門、教育部門和基層社區的代表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趙新民介紹延吉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情況 蔣欣娜 攝
近年來,延吉市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 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創新試點工作模式,不斷提升服務管理能力和水平,設立了建工街道延青社區等9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工作試點社區,舉辦聯誼會、信息交流會、開展“一助一”活動,真正把民族工作融入社區建設,把社區建設成為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今后,延吉市將以社區為依托,切實貫徹落實好黨的民族政策,在充分尊重各少數民族傳統習俗和文化的前提下,積極給予引導和幫助,努力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崔哲講話 蔣欣娜 攝
崔哲表示,到2020年,吉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生產生活條件應得到明顯改善,城鎮落戶人口要有序增加,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應有效覆蓋,各市(州)基本建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組織領導機制和信息管理系統,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載體豐富,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會后,參加活動人員實地考察了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丹山社區、依蘭鎮春興村、小營鎮小河龍村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延邊州民委主任安泰善出席會議并參加活動。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