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采訪團走進延吉新時代傳習所
延吉新聞網5月18日訊(記者 付楊)5月18日,由省委宣傳部組織的“全媒體走進新時代傳習所”主題采訪團來到延吉市,對延吉市公園街道園輝社區“新時代傳習所”進行采訪。

林松淑為采訪團介紹“新時代傳習所”活動開展情況 付楊 攝
此次“全媒體走進新時代傳習所”采訪團由中、省直媒體,境外涉外媒體及省內外知名網絡大V組成,主要對省內各類“新時代傳習所”的組織、開展,隊伍建設及發展變化進行采訪,深入了解社會不同層面、不同群體對“新時代傳習所”這個理論宣講陣地平臺的認知度,推動“新時代傳習所”建設、管理、使用提升到新水平,更好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公園街道楊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傳習所”,采訪團采訪了社區依托林松淑工作室及有關基地建設,創新開展雙語宣講、志愿服務宣講、文藝表演宣講等形式,發揮“新時代傳習所”理論陣地作用的做法和成效。

媒體記者參觀“新時代傳習所” 付楊 攝

媒體記者翻閱資料 付楊 攝

媒體記者拍照記錄 付楊 攝

采訪團正在采訪 付楊 攝

林松淑接受媒體采訪 付楊 攝
據了解,公園街道楊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傳習所”于2017年11月10日正式掛牌成立,以“五傳五有五助”為工作準則,面向轄區黨員、周邊群眾、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等進行理論政策教育、科普法制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精心打造“一個中心”即楊柳黨群服務中心,“四大商圈”即延大學府商圈、大學文化商圈、信息產業商圈和發展恒潤商圈,緊緊依托“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區域黨建集合體”的“一核四集”商圈黨建構架,充分發揮各個商圈不同駐街單位的職能優勢和資源優勢,確保十九大精神在基層接受快、踐行好。此外,精心打造14支高精專文體隊伍,累計組織開展多類別、多形式、多內容的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183次;專門成立以各領域專家組成的新時代傳習專家講師團,以林松淑書記為代表在各處開展宣講活動百余場次,惠及延邊州八縣市行政單位、部隊駐軍、高校學院、大中小型企業等140多個單位(部門),受益人群覆蓋約l萬8千人次。
新華社吉林分社記者胥舒驁說:“公園街道楊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傳習所’給我的整體感受就是這個傳習所的‘五傳五有五助’十分全面,各方面內容樣樣都有,而且工作非常扎實,真正把工作開展到每個社區、每個群眾所需要的點上,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活動,把各族群眾更好的團結在一起。希望楊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傳習所’能再接再厲,越辦越好。”

林松淑為采訪團介紹“新時代傳習所”活動開展情況 付楊 攝
此次“全媒體走進新時代傳習所”采訪團由中、省直媒體,境外涉外媒體及省內外知名網絡大V組成,主要對省內各類“新時代傳習所”的組織、開展,隊伍建設及發展變化進行采訪,深入了解社會不同層面、不同群體對“新時代傳習所”這個理論宣講陣地平臺的認知度,推動“新時代傳習所”建設、管理、使用提升到新水平,更好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公園街道楊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傳習所”,采訪團采訪了社區依托林松淑工作室及有關基地建設,創新開展雙語宣講、志愿服務宣講、文藝表演宣講等形式,發揮“新時代傳習所”理論陣地作用的做法和成效。

媒體記者參觀“新時代傳習所” 付楊 攝

媒體記者翻閱資料 付楊 攝

媒體記者拍照記錄 付楊 攝

采訪團正在采訪 付楊 攝

林松淑接受媒體采訪 付楊 攝
據了解,公園街道楊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傳習所”于2017年11月10日正式掛牌成立,以“五傳五有五助”為工作準則,面向轄區黨員、周邊群眾、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等進行理論政策教育、科普法制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精心打造“一個中心”即楊柳黨群服務中心,“四大商圈”即延大學府商圈、大學文化商圈、信息產業商圈和發展恒潤商圈,緊緊依托“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區域黨建集合體”的“一核四集”商圈黨建構架,充分發揮各個商圈不同駐街單位的職能優勢和資源優勢,確保十九大精神在基層接受快、踐行好。此外,精心打造14支高精專文體隊伍,累計組織開展多類別、多形式、多內容的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183次;專門成立以各領域專家組成的新時代傳習專家講師團,以林松淑書記為代表在各處開展宣講活動百余場次,惠及延邊州八縣市行政單位、部隊駐軍、高校學院、大中小型企業等140多個單位(部門),受益人群覆蓋約l萬8千人次。
新華社吉林分社記者胥舒驁說:“公園街道楊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傳習所’給我的整體感受就是這個傳習所的‘五傳五有五助’十分全面,各方面內容樣樣都有,而且工作非常扎實,真正把工作開展到每個社區、每個群眾所需要的點上,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活動,把各族群眾更好的團結在一起。希望楊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傳習所’能再接再厲,越辦越好。”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