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虎權專題調研扶貧攻堅工作
延吉新聞網4月8日訊(記者 李軍廣)溫情四月,春風送暖。4月8日,州委常委、延吉市委書記姜虎權就全市扶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在柳新村草莓大棚調研 李軍廣 攝

草莓長勢良好 李軍廣 攝

在大棚內了解產品銷售情況 李軍廣 攝
“基地共有多少草莓品種?”“產量如何、銷量怎樣、銷往哪里?”“去年效益如何?”姜虎權首先來到朝陽川鎮柳新村棚膜園區,走進正在生產的草莓大棚,詳細了解了該項目的生產經營及貧困戶受益情況。當得知該項目已分別于2016年和2017年每年拿出10萬元用于貧困戶產業分紅時,姜虎權連連稱贊,他同時指出,柳新村棚膜園區項目距延吉城區較近,又臨延三公路,有著很好的地理優勢,當前我州正在大力推進全域旅游,該項目要進一步完善產品結構、園區規模及周邊環境,加大宣傳力度,盡快融入全域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為村民創造更多的效益。

在八道村現代農業基地調研 李軍廣 攝

正在建設的八道村現代農業基地 李軍廣 攝
離開柳新村,姜虎權又來到八道村,在八道村現代農業基地,姜虎權走進正在建設的大棚里,認真聽取了村委會負責人的介紹。
為了讓八道村早日擺脫貧困,著力提升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經朝陽川鎮人民政府、市國土局、八道村村委會認真研究,決定與北京華夏鼎輝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黑龍江華夏鼎輝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設八道村現代農業基地即八道村土地整治項目。2017年12 月21日成立延吉市鼎輝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黑龍江華夏鼎輝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70萬元,把全村的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加強土地整治力度、建設高標準農田,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由企業統一化管理、統一化種植、統一化銷售,在“合作社+企業+農民”模式下可以給合作社成員帶來成本的壓縮、種植的便利、收入的提高,也可以解決銷糧難的問題。截至今年3 月1日,鼎輝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與440多戶村民簽訂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已流轉200多公頃水田、80 多公頃旱田的土地經營權。目前已經投資35 萬元新建育苗大棚8400平方米,農民土地收益平均將提高100 元/畝。
姜虎權對八道村的這種“合作社+企業+農民”模式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脫貧攻堅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永久性脫貧就要有產業的支撐。要突出發展扶貧產業,充分考慮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市場需求、技術支撐等因素,選準產業,優化布局,合理確定扶貧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規模,提高產業發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增強“造血功能”,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同時,針對因病致貧的,要有政策的扶持。

走訪貧困戶金鉉哲家 李軍廣 攝

走訪貧困戶馮志民家 李軍廣 攝
姜虎權還走訪了金鉉哲和馮志民兩戶貧困戶,了解了他們的困難情況及村委會為他們量身定制的脫貧計劃。
副市長趙義弘參加調研活動。

在柳新村草莓大棚調研 李軍廣 攝

草莓長勢良好 李軍廣 攝

在大棚內了解產品銷售情況 李軍廣 攝
“基地共有多少草莓品種?”“產量如何、銷量怎樣、銷往哪里?”“去年效益如何?”姜虎權首先來到朝陽川鎮柳新村棚膜園區,走進正在生產的草莓大棚,詳細了解了該項目的生產經營及貧困戶受益情況。當得知該項目已分別于2016年和2017年每年拿出10萬元用于貧困戶產業分紅時,姜虎權連連稱贊,他同時指出,柳新村棚膜園區項目距延吉城區較近,又臨延三公路,有著很好的地理優勢,當前我州正在大力推進全域旅游,該項目要進一步完善產品結構、園區規模及周邊環境,加大宣傳力度,盡快融入全域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為村民創造更多的效益。

在八道村現代農業基地調研 李軍廣 攝

正在建設的八道村現代農業基地 李軍廣 攝
離開柳新村,姜虎權又來到八道村,在八道村現代農業基地,姜虎權走進正在建設的大棚里,認真聽取了村委會負責人的介紹。
為了讓八道村早日擺脫貧困,著力提升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經朝陽川鎮人民政府、市國土局、八道村村委會認真研究,決定與北京華夏鼎輝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黑龍江華夏鼎輝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設八道村現代農業基地即八道村土地整治項目。2017年12 月21日成立延吉市鼎輝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黑龍江華夏鼎輝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70萬元,把全村的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加強土地整治力度、建設高標準農田,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由企業統一化管理、統一化種植、統一化銷售,在“合作社+企業+農民”模式下可以給合作社成員帶來成本的壓縮、種植的便利、收入的提高,也可以解決銷糧難的問題。截至今年3 月1日,鼎輝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與440多戶村民簽訂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已流轉200多公頃水田、80 多公頃旱田的土地經營權。目前已經投資35 萬元新建育苗大棚8400平方米,農民土地收益平均將提高100 元/畝。
姜虎權對八道村的這種“合作社+企業+農民”模式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脫貧攻堅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永久性脫貧就要有產業的支撐。要突出發展扶貧產業,充分考慮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市場需求、技術支撐等因素,選準產業,優化布局,合理確定扶貧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規模,提高產業發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增強“造血功能”,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同時,針對因病致貧的,要有政策的扶持。

走訪貧困戶金鉉哲家 李軍廣 攝

走訪貧困戶馮志民家 李軍廣 攝
姜虎權還走訪了金鉉哲和馮志民兩戶貧困戶,了解了他們的困難情況及村委會為他們量身定制的脫貧計劃。
副市長趙義弘參加調研活動。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