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王愛玉:科技興農 助推農民增產增收
【編者按】返鄉凝聚力量,創業筑夢延吉。為進一步推動返鄉創業工作,展示返鄉創業創新成果,激發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熱情,營造“想創業、敢創業、敬創業”的良好返鄉創業氛圍,由延吉市委組織部主辦,延吉新聞網承辦,設立《2017年返鄉創業——返鄉凝聚力量,創業筑夢延吉》專題,繼續深層次發掘我們身邊返鄉創業典型事跡,陸續報道返鄉創業者風采,敬請關注。
“前面路口左拐,再一直開就到了。”在前往龍井市德新鄉南陽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車上,王愛玉一路指揮,這條路線早就被她牢牢記在了心里。

工作中的王愛玉 王曉彤 攝

王愛玉與俞英娜談今年備春耕相關問題 王曉彤 攝.
王愛玉是延吉市銀河系量子農業科技研究所所長,致力于推廣量子農業技術。農民結合此項技術,可逐步培養出量子有機農產品,從而增產增收。
去年,為了向合作社推廣量子有機肥,王愛玉三天兩頭就往社里跑。經過多次介紹溝通,合作社經理人俞英娜終于同意在3公頃的辣椒地上試用量子有機肥。
還沒等王愛玉詢問使用結果,俞英娜就拿著辣椒粉主動來到研究所,她興奮地告訴王愛玉,用了量子有機肥后,每畝地比往常多增加了2000斤左右辣椒,三公頃就增加了6萬斤,是一比不小的收入。
王愛玉告訴記者,當時,俞英娜就交了訂金,和她定下了第二年的合作。這次去合作社,就是為了談一談今年備春耕的相關問題。
到合作社后,俞英娜正在蔬菜大棚里忙活,看到王愛玉,她說:“用了量子有機肥,不僅增產增收了,種出來的辣椒又大又亮,大家都說口感也比原來更好了,今年不僅我家的地要大面積用量子有機肥,村里合作社10坰的辣椒地也都準備用量子肥。”

量子有機肥試用田

王愛玉與種植戶談合作

王愛玉代理的量子產品
俞英娜只是王愛玉眾多客戶中的一家。2016年10月,王愛玉成立了量子農業科技研究所,她積極聯系延邊州農委、市農業局及相關部門,爭取相關的政策支持,并拿著產品深入到鄉間地頭,邊談合作,邊推廣產品。
談起自己的創業歷程,王愛玉打開了話匣子。她說,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延邊人,2013年,由于工作原因到北京,在那里了解到了量子有機肥。通過詳細了解,王愛玉覺得這是一項既有發展前景,又能為老百姓帶來 收益的好項目,她毅然辭去原來的工作,加入了北京銀河系量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在總公司工作了兩年的時間,越是深入了解這個項目,越讓我覺得這么好的東西一定要引進到我的家鄉,于是和總公司申請之后,我做了量子有機肥的代理,回到延吉。”盡管回到延吉創業時王愛玉已經46歲,但這絲毫沒有減輕她創業的動力和決心。
冬天冒著寒風,夏天頂著烈日,王愛玉每天顛簸在路上找農戶、談合作,一有空,她就參加與農業相關的講座活動,推廣量子產品。她總是說,科技改變農業的時代已經到來,經過研究所一年多的努力,越來越多的種植戶認可量子產品,聽著他們給我反饋的增收信息,我心里也非常激動,說明我的付出和所做的這個事情是值得的,能夠真的幫助農民,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給他們帶來最好的收益。
目前,研究所已經在延邊州各個縣市建立了大田作物、經濟作物、瓜果蔬等試驗田,70多戶家庭農場及專業農場種植戶試用了量子有機肥,經過試驗和檢測,都達到了理想收益。接下來,王愛玉打算繼續推廣綠色量子有機肥,惠及更多農戶,助推農民增產增收。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前面路口左拐,再一直開就到了。”在前往龍井市德新鄉南陽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車上,王愛玉一路指揮,這條路線早就被她牢牢記在了心里。

工作中的王愛玉 王曉彤 攝

王愛玉與俞英娜談今年備春耕相關問題 王曉彤 攝.
去年,為了向合作社推廣量子有機肥,王愛玉三天兩頭就往社里跑。經過多次介紹溝通,合作社經理人俞英娜終于同意在3公頃的辣椒地上試用量子有機肥。
還沒等王愛玉詢問使用結果,俞英娜就拿著辣椒粉主動來到研究所,她興奮地告訴王愛玉,用了量子有機肥后,每畝地比往常多增加了2000斤左右辣椒,三公頃就增加了6萬斤,是一比不小的收入。
王愛玉告訴記者,當時,俞英娜就交了訂金,和她定下了第二年的合作。這次去合作社,就是為了談一談今年備春耕的相關問題。
到合作社后,俞英娜正在蔬菜大棚里忙活,看到王愛玉,她說:“用了量子有機肥,不僅增產增收了,種出來的辣椒又大又亮,大家都說口感也比原來更好了,今年不僅我家的地要大面積用量子有機肥,村里合作社10坰的辣椒地也都準備用量子肥。”

量子有機肥試用田

王愛玉與種植戶談合作

王愛玉代理的量子產品
談起自己的創業歷程,王愛玉打開了話匣子。她說,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延邊人,2013年,由于工作原因到北京,在那里了解到了量子有機肥。通過詳細了解,王愛玉覺得這是一項既有發展前景,又能為老百姓帶來 收益的好項目,她毅然辭去原來的工作,加入了北京銀河系量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在總公司工作了兩年的時間,越是深入了解這個項目,越讓我覺得這么好的東西一定要引進到我的家鄉,于是和總公司申請之后,我做了量子有機肥的代理,回到延吉。”盡管回到延吉創業時王愛玉已經46歲,但這絲毫沒有減輕她創業的動力和決心。
冬天冒著寒風,夏天頂著烈日,王愛玉每天顛簸在路上找農戶、談合作,一有空,她就參加與農業相關的講座活動,推廣量子產品。她總是說,科技改變農業的時代已經到來,經過研究所一年多的努力,越來越多的種植戶認可量子產品,聽著他們給我反饋的增收信息,我心里也非常激動,說明我的付出和所做的這個事情是值得的,能夠真的幫助農民,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給他們帶來最好的收益。
目前,研究所已經在延邊州各個縣市建立了大田作物、經濟作物、瓜果蔬等試驗田,70多戶家庭農場及專業農場種植戶試用了量子有機肥,經過試驗和檢測,都達到了理想收益。接下來,王愛玉打算繼續推廣綠色量子有機肥,惠及更多農戶,助推農民增產增收。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