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牢兜底保障網 提升百姓幸福感——回眸2017民政工作
2017年,累計為1.74萬名城鄉低保對象發放救助金1.08億元,有效緩解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困難;
投入33.2萬元,實施臨時、醫療、慈善等綜合救助320人次,為延吉市打贏脫貧攻堅決戰貢獻民政力量;
對全市2000年以來229名評殘人員傷殘檔案進行嚴格審核,累計發放撫恤、優待及生活補助、醫療救助金2942.5萬元……
回顧2017年延吉市民政局全年工作,腳步堅定,成績斐然。一年來,市民政局圍繞“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
筑牢社會救助底線 精準助力脫貧攻堅

市民政局為城鄉困難兒童發放壹基金“溫暖包”
為進一步保障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兜底功能,2017年4月,市民政局再次提高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530元調整至5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4200元調整至4400元,高于全省平均標準75元和698元。調整后的兩項標準均位于全州第一位、全省第二位。
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市民政局創新平臺,對全市612戶、955名扶貧對象全部建檔立卡,錄入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實現民政、住建、稅務、社保等9個部門信息共享;配合市脫貧辦隨時對扶貧對象家庭經濟信息進行核對,及時交換“低保兜底”保障和各項社會救助實施情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救助”;全面落實延邊州脫貧攻堅“四點雙享兩救助一優先”保障機制,投入33.2萬元,實施臨時、醫療、慈善等綜合救助320人次。
推進醫療臨時救助 養老事業長足發展

局班子成員為朝陽川鎮八道村包保對象送去電動輪椅
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完善機制,推進醫療臨時救助工作,市民政局實行網上審批、17家定點醫院“一站式”結算平臺即時墊付救助資金,全年累計發放醫療救助金1014.2萬元,救助25017人次,重點對象救助率達100%。投入97.5萬元,資助14250名城鄉低保對象參保參合。完成全市一至四級殘疾軍人、傷殘民兵民工護理費提標工作。并對全市2000年以來229名評殘人員的傷殘檔案進行嚴格審核,累計發放撫恤、優待及生活補助、醫療救助金2942.5萬元。
在養老方面,新建的市社會福利院(光榮院)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園藝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5個農村“幸福院”改擴建工程,累計發放養老機構建設補貼781萬元,實現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聯合公安、安監、市監、環保等部門,開展養老機構拉網式安全排查整治3次,注銷4家、關停14家,下達《限期整改意見書》40份、已整改驗收38家。
有效落實福利政策 開通救助綠色通道

機關干部深入民政服務對象家中清理衛生
目前,全市共有14家福利企業,其中,殘疾職工239人,占職工總數的36.7%,殘疾職工月平均工資達到2200元,并全部納入五項保險范疇。并為全市9881名符合政策的殘疾人發放“兩補”資金772.1萬元。全市現有孤兒69名,基本生活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5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700元,對全市54個村、2個農場逐一摸底排查,完成158名留守兒童、555名困境兒童的信息采集,協調社會組織開展關愛服務16次,惠及留守兒童480人次,捐贈款物8.5萬元。
同時,市民政局積極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孤”慈善救助,通過“情暖萬家”“圓夢大學”等載體活動,投入慈善救助金25.6萬元,救助困難家庭282戶。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急難救助窗口,依托“臨時+慈善”陽光救助平臺,實施急難救助5974人次,發放救助金161.1萬元,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市民政局統籌兼顧,為增進民生福祉做出的實事好事。2017年,市民政局8項工作在全國及全省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先后榮獲首批“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等國家、省、州級榮譽14項,被省民政廳確定為“2017年全省民政工作目標責任制綜合先進單位”。
秉持初心,牢記使命。今后,市民政局將砥礪前行,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投入33.2萬元,實施臨時、醫療、慈善等綜合救助320人次,為延吉市打贏脫貧攻堅決戰貢獻民政力量;
對全市2000年以來229名評殘人員傷殘檔案進行嚴格審核,累計發放撫恤、優待及生活補助、醫療救助金2942.5萬元……
回顧2017年延吉市民政局全年工作,腳步堅定,成績斐然。一年來,市民政局圍繞“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
筑牢社會救助底線 精準助力脫貧攻堅

市民政局為城鄉困難兒童發放壹基金“溫暖包”
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市民政局創新平臺,對全市612戶、955名扶貧對象全部建檔立卡,錄入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實現民政、住建、稅務、社保等9個部門信息共享;配合市脫貧辦隨時對扶貧對象家庭經濟信息進行核對,及時交換“低保兜底”保障和各項社會救助實施情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救助”;全面落實延邊州脫貧攻堅“四點雙享兩救助一優先”保障機制,投入33.2萬元,實施臨時、醫療、慈善等綜合救助320人次。
推進醫療臨時救助 養老事業長足發展

局班子成員為朝陽川鎮八道村包保對象送去電動輪椅
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完善機制,推進醫療臨時救助工作,市民政局實行網上審批、17家定點醫院“一站式”結算平臺即時墊付救助資金,全年累計發放醫療救助金1014.2萬元,救助25017人次,重點對象救助率達100%。投入97.5萬元,資助14250名城鄉低保對象參保參合。完成全市一至四級殘疾軍人、傷殘民兵民工護理費提標工作。并對全市2000年以來229名評殘人員的傷殘檔案進行嚴格審核,累計發放撫恤、優待及生活補助、醫療救助金2942.5萬元。
在養老方面,新建的市社會福利院(光榮院)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園藝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5個農村“幸福院”改擴建工程,累計發放養老機構建設補貼781萬元,實現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聯合公安、安監、市監、環保等部門,開展養老機構拉網式安全排查整治3次,注銷4家、關停14家,下達《限期整改意見書》40份、已整改驗收38家。
有效落實福利政策 開通救助綠色通道

機關干部深入民政服務對象家中清理衛生
同時,市民政局積極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孤”慈善救助,通過“情暖萬家”“圓夢大學”等載體活動,投入慈善救助金25.6萬元,救助困難家庭282戶。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急難救助窗口,依托“臨時+慈善”陽光救助平臺,實施急難救助5974人次,發放救助金161.1萬元,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市民政局統籌兼顧,為增進民生福祉做出的實事好事。2017年,市民政局8項工作在全國及全省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先后榮獲首批“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等國家、省、州級榮譽14項,被省民政廳確定為“2017年全省民政工作目標責任制綜合先進單位”。
秉持初心,牢記使命。今后,市民政局將砥礪前行,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