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習俗】過了臘八就是年 一年一歲一團圓
2018年1月24日是臘八節,又稱“臘八”,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一過,家家戶戶灑掃庭院、殺豬宰羊,在外漂泊的游子歸鄉,與親人團聚,共話家常。所以,臘八也被人們看作團聚的日子,是美好的時節。

在中國,臘八節有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流傳千年的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在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做臘八粥的花樣也層出不窮。最為講究的是在白米中摻入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等不下二十種食物。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泡一壇臘八蒜
泡臘八蒜要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
曬一份臘八豆腐
把豆腐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后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適量食鹽,置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使鹽分逐漸吸入,水分也漸曬干,即成臘八豆腐。
做一碗臘八面
臘八面的精華在拌面的臊子。把干香菇、黑木耳、干黃花菜、、黃豆、提前用溫水泡發,把豬肉、豆腐干、胡蘿卜、白蘿卜等切成丁。先炒熟肉丁,再加入其他食材、調料翻炒均勻,臊子就做好了。
以前,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前一天用各種食材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這種習俗在今天也可以見到。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在中國,臘八節有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流傳千年的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在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泡一壇臘八蒜
泡臘八蒜要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
曬一份臘八豆腐
把豆腐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后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適量食鹽,置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使鹽分逐漸吸入,水分也漸曬干,即成臘八豆腐。
做一碗臘八面
臘八面的精華在拌面的臊子。把干香菇、黑木耳、干黃花菜、、黃豆、提前用溫水泡發,把豬肉、豆腐干、胡蘿卜、白蘿卜等切成丁。先炒熟肉丁,再加入其他食材、調料翻炒均勻,臊子就做好了。
以前,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前一天用各種食材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這種習俗在今天也可以見到。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