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65】延吉的見證者——布爾哈通河
【歡慶65】1952年9月3日,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改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65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延邊各族人民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共同描繪了一幅幅改革開放、強州富民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65年的風雨歷程,讓今日的延邊大地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讓今天的延邊各族人民生活幸福、安居樂業。
即日起,延吉新聞網開設【歡慶65】專欄,分角度、分層次,圖文并茂地展示建州65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所取得輝煌成績以及豐碩成果,鼓舞延邊人民關注家鄉、建設家鄉、發展家鄉。
在美麗的邊城延吉市中心,有一道清清亮亮的河水穿城而過,把繁華的延吉市劃分成河南、河北兩大城區,河水給城市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而這條美麗的河流就是——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作為一條發源于延邊,又在延邊境內完成自己全部流程的河流。沿途流經重重的高山、茂密的森林、富饒的平原、繁榮的城市和村鎮。勤勞、勇敢、智慧的延邊人在它的兩岸,留下了世代繁衍不息開拓奮斗的足跡,積淀了豐富的歷史與璀璨的文化。布爾哈通河流域,也成為了延邊地區開發最早,最為富饒的地域之一。
時光若水,歲月如歌。在金代時,布爾哈通河被稱作“星星水”,而現在,他是圖們江水系中一條非常重要的二級水系。“布爾哈通”是一句滿語,意為叢柳。從它的名字我們可以想像出,從前的布爾哈通河兩岸是長滿了茂密的柳樹叢的。一條河流被遮天蔽日的柳樹叢覆蓋著、擁抱著,莽莽蒼蒼、群鳥飛翔、百獸出沒,那該是多么的雄渾美麗!
當布爾哈通河流至帽兒山下,只見四面青山包裹著一塊盆地,在這塊盆地上矗立著一座美麗的小城,河水穿城而過,小城顯得更加嫵媚,這就是延邊州首府所在地,聞名遐邇的東疆明珠延吉市。
延吉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26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布爾哈通河流域就有原始人類生息繁衍。在延吉這塊熱土上最早形成族群的,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們的論證,應為新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的古肅慎人。隨著歷史的發展,高句麗、粟末靺鞨人的渤海國,都在延吉市周圍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
清代時,延吉一帶的女真人基本隨清軍入關南下,致使延吉地區幾乎成為無人之地。康熙年間,清廷封禁長白山廣大地區,延吉連帶被劃為南崗圍場,嚴禁平民進入。沒想到這一封禁,竟使富饒的布爾哈通河流域,沉睡了200年之久。
直到19世紀中葉,我國山東、河北、遼寧的災民和朝鮮半島北部的災民,大量冒禁進入延邊,他們成為布爾哈通河流域的近代開發者。到光緒七年,清朝在延吉設置了“南崗招墾分局”才正式拉開了延吉近代開發史的大幕。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音樂噴泉

音樂噴泉
從此,延吉迅速發展,逐漸成為布爾哈通河流域最發達、最富裕地區,成為延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悠久的布爾哈通河,不僅見證著延邊經濟的開發、文化的發展,同時也見證著延邊人民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抗日戰爭時期,在東北唯一的一次越獄斗爭勝利,就發生在布爾哈通河岸,今天延吉市藝術劇場所在的位置。
布爾哈通河帶著兩岸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燦爛的文化、悲壯的歷史滾滾走來,如今,布爾哈通河河畔已成為了人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漫步在河邊,不僅可以看到夏夜遛狗的老年人,歡樂地跳著廣場舞的大媽,在河壩游樂場玩耍的青年男女,還可以看到美輪美奐的音樂噴泉。不得不說,現在的它,更有魅力了。
布爾哈通河見證著延吉這座城市的發展,在完成自己全部流程的同時,也把延邊人民的感情、生產勞動的信息和對未來的期望,傳向了四面八方。
(王嘉編輯整理)
【責編 魏玉華 李軍廣】
即日起,延吉新聞網開設【歡慶65】專欄,分角度、分層次,圖文并茂地展示建州65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所取得輝煌成績以及豐碩成果,鼓舞延邊人民關注家鄉、建設家鄉、發展家鄉。
在美麗的邊城延吉市中心,有一道清清亮亮的河水穿城而過,把繁華的延吉市劃分成河南、河北兩大城區,河水給城市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而這條美麗的河流就是——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時光若水,歲月如歌。在金代時,布爾哈通河被稱作“星星水”,而現在,他是圖們江水系中一條非常重要的二級水系。“布爾哈通”是一句滿語,意為叢柳。從它的名字我們可以想像出,從前的布爾哈通河兩岸是長滿了茂密的柳樹叢的。一條河流被遮天蔽日的柳樹叢覆蓋著、擁抱著,莽莽蒼蒼、群鳥飛翔、百獸出沒,那該是多么的雄渾美麗!
當布爾哈通河流至帽兒山下,只見四面青山包裹著一塊盆地,在這塊盆地上矗立著一座美麗的小城,河水穿城而過,小城顯得更加嫵媚,這就是延邊州首府所在地,聞名遐邇的東疆明珠延吉市。
延吉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26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布爾哈通河流域就有原始人類生息繁衍。在延吉這塊熱土上最早形成族群的,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們的論證,應為新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的古肅慎人。隨著歷史的發展,高句麗、粟末靺鞨人的渤海國,都在延吉市周圍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
清代時,延吉一帶的女真人基本隨清軍入關南下,致使延吉地區幾乎成為無人之地。康熙年間,清廷封禁長白山廣大地區,延吉連帶被劃為南崗圍場,嚴禁平民進入。沒想到這一封禁,竟使富饒的布爾哈通河流域,沉睡了200年之久。
直到19世紀中葉,我國山東、河北、遼寧的災民和朝鮮半島北部的災民,大量冒禁進入延邊,他們成為布爾哈通河流域的近代開發者。到光緒七年,清朝在延吉設置了“南崗招墾分局”才正式拉開了延吉近代開發史的大幕。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布爾哈通河

音樂噴泉

音樂噴泉
從此,延吉迅速發展,逐漸成為布爾哈通河流域最發達、最富裕地區,成為延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悠久的布爾哈通河,不僅見證著延邊經濟的開發、文化的發展,同時也見證著延邊人民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抗日戰爭時期,在東北唯一的一次越獄斗爭勝利,就發生在布爾哈通河岸,今天延吉市藝術劇場所在的位置。
布爾哈通河帶著兩岸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燦爛的文化、悲壯的歷史滾滾走來,如今,布爾哈通河河畔已成為了人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漫步在河邊,不僅可以看到夏夜遛狗的老年人,歡樂地跳著廣場舞的大媽,在河壩游樂場玩耍的青年男女,還可以看到美輪美奐的音樂噴泉。不得不說,現在的它,更有魅力了。
布爾哈通河見證著延吉這座城市的發展,在完成自己全部流程的同時,也把延邊人民的感情、生產勞動的信息和對未來的期望,傳向了四面八方。
(王嘉編輯整理)
【責編 魏玉華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