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文化·景址】跨越世紀的朝陽川火車站
1924年11月1日,天空已暮色深沉。延吉大地上,忽然響起一聲嘹亮的火車鳴笛,這是延吉市朝陽川火車站通車的凱歌。
近百年彈指一揮間,蒸汽機退隱了,內燃機又被電機取代。不過,已經走過了近100年時光的朝陽川火車站,見證著延吉這座城市的歷史。



朝陽川火車站地處吉林省東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陽川鎮境內,現隸屬沈陽鐵路局延吉車務段。1922年10月12日,吉林省公署代表與日本簽訂《中日合辦天圖輕便鐵路公司合同》,修建天圖鐵路,從吉林天寶山附近的老頭溝起,經銅佛寺、朝陽川、龍井村至圖們江左岸的開山屯,全長101公里,與對岸朝鮮族鐵路的上三峰車站接軌。距離延吉站12千米,離長春站466公里,離圖們站63公里。
朝陽川火車站前身是泉水河站,當時隸屬天圖輕便鐵路股份公司。1932年5月,敦化鐵路開始修建,便在原站舍西1公里處新建站舍,因地處朝陽,一馬平川,故而站名被定為“朝陽川站”,也就是現在的朝陽川火車站,這也是該站歷史上唯一的一次搬遷。


在1945年至1950年解放戰爭期間,車站受戰爭的影響大量毀壞,鐵路交通一度受阻,車站干部職工積極參加搶修、搶運隊,支援前線作戰。1952年,根據抗美援朝戰爭需要,車站修建了專用線和三角線。抗美援朝期間,作為前沿陣地,車站及時編組大量軍用列車,開往朝鮮前線運送部隊、運輸軍用物資等。

無論是經濟恢復的五十年代,還是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朝陽川站對延邊地區城鄉物資、文化交流,生產發展,經濟振興,鞏固國防,保衛邊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里可稱是延吉的咽喉,無論是從圖們至和龍,還是從朝陽川至開山屯,無不經轉朝陽川站,這里成為四方輻輳的交通重地。在70年代、80年代期間,朝陽川火車站每年的客運量達到80萬人次左右,在延吉車務段管內名列前茅。
2014年4月,沈陽鐵路局對長圖線實施“十二·五”生產生活設施改造,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車站保持歷史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局部整修。在這里,你不難找到老火車站的歲月留痕,大廳的外貌和主體結構沒動,售票臺、辦公室、行車指揮中心仍在從前位置,透著簡樸素凈之風。

現在的朝陽川站 金洪石 攝

現在的朝陽川站 金洪石 攝

現在的朝陽川站 金洪石 攝
盡管朝陽川火車站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歲月,但是它依然矗立在曾經的工作崗位上,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去看看它!
近百年彈指一揮間,蒸汽機退隱了,內燃機又被電機取代。不過,已經走過了近100年時光的朝陽川火車站,見證著延吉這座城市的歷史。



朝陽川火車站前身是泉水河站,當時隸屬天圖輕便鐵路股份公司。1932年5月,敦化鐵路開始修建,便在原站舍西1公里處新建站舍,因地處朝陽,一馬平川,故而站名被定為“朝陽川站”,也就是現在的朝陽川火車站,這也是該站歷史上唯一的一次搬遷。



在1945年至1950年解放戰爭期間,車站受戰爭的影響大量毀壞,鐵路交通一度受阻,車站干部職工積極參加搶修、搶運隊,支援前線作戰。1952年,根據抗美援朝戰爭需要,車站修建了專用線和三角線。抗美援朝期間,作為前沿陣地,車站及時編組大量軍用列車,開往朝鮮前線運送部隊、運輸軍用物資等。


無論是經濟恢復的五十年代,還是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朝陽川站對延邊地區城鄉物資、文化交流,生產發展,經濟振興,鞏固國防,保衛邊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里可稱是延吉的咽喉,無論是從圖們至和龍,還是從朝陽川至開山屯,無不經轉朝陽川站,這里成為四方輻輳的交通重地。在70年代、80年代期間,朝陽川火車站每年的客運量達到80萬人次左右,在延吉車務段管內名列前茅。
2014年4月,沈陽鐵路局對長圖線實施“十二·五”生產生活設施改造,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車站保持歷史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局部整修。在這里,你不難找到老火車站的歲月留痕,大廳的外貌和主體結構沒動,售票臺、辦公室、行車指揮中心仍在從前位置,透著簡樸素凈之風。

現在的朝陽川站 金洪石 攝

現在的朝陽川站 金洪石 攝

現在的朝陽川站 金洪石 攝
盡管朝陽川火車站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歲月,但是它依然矗立在曾經的工作崗位上,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去看看它!
【責編 王春榮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