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DNA鑒定,你了解多少?
開欄語:小話題,大民生,你關心的就是我們關注的。從即日起,《延吉新聞網》開設【關注】專欄,記者將焦點對準民生大事,百姓冷暖,關注熱點資訊,探求事實真相,為百姓講述新聞故事。
說到“DNA”,老百姓心里首先聯想起的定是“親子鑒定”,亦或是電影中神通廣大的法醫拿著嫌犯的頭發或血液樣本在實驗室進行比對,最終將罪犯繩之以法的畫面。然而,現實生活中,您是否了解DNA鑒定呢?今天,記者同樣帶著滿心的好奇,走進“DNA”的世界,為您一解其中的“秘密”。
DNA鑒定:程序正規嚴謹 受法律保護

DNA鑒定工作者的日常 季芳旭 攝

DNA樣本讀取相關儀器 季芳旭 攝
資料顯示,DNA鑒定是指以機體某種組織、毛發、血液或其他體液作為檢材和樣本,運用免疫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等理論和方法,利用遺傳學標記系統的多態性對生物學檢材的種類種屬及個體來源進行鑒定。
如今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百姓的認知度和意識也在提高。但記者發現,人們對DNA鑒定這項工作的認知程度還存在盲區,所了解到的基本都是影視劇中所獲知,并且多數人認為DNA鑒定離自己很遙遠。
那么現實當中,和我們從影視劇中看到的場景是一致的嗎?為一探究竟,記者來到了延邊大學醫學院,咨詢了有著十余年工作經驗的法醫學教研室副教授、醫學博士張永吉。
張永吉告訴記者,DNA鑒定屬于司法鑒定中的法醫物證,法醫物證分為親子鑒定和個人識別兩大類,其中親子鑒定是我們日常利用率較多的,個人識別主要用于公安機關對案件的偵破中。
不過,這親子鑒定可不是如影視劇里所演,隨便就可以做的。它需要委托人前往司法鑒定所,出具完善的證明,辦理相關手續后,被鑒定的雙方當事人都要在現場進行人臉拍照。然后才可以對被鑒定人進行樣本采集、DNA檢測,大約7個工作日后,才有了分量十足的鑒定報告。
特別要強調的是,接受過骨髓移植的患者以及短期內有過大量輸血的人不可進行DNA血樣的采集,需要通過其他形式的樣本采集來進行親子鑒定;通過毛發樣本采集進行親自鑒定的委托人,近期內不可有染發行為。
張永吉說,“之所以每一個程序都這么正規、嚴謹,不僅是對委托人隱私的保護,也是對工作負責的態度。親子鑒定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同樣,也受法律保護。”
張永吉表示,目前延邊州只有一家正規的司法鑒定機構,委托人在進行親子鑒定時務必通過正規渠道,切勿為了逃避正規的身份登記,而選擇沒有法律保障的私人親子鑒定所,否則一旦出現糾紛,得不償失。
鑒定出的不僅是一份報告 更是一份責任

每一份DNA鑒定報告都是從這里產生 季芳旭 攝
有的人,只因酒桌上朋友間一句“你的孩子長得不像你”的玩笑話,便心生狹隘,回家向愛人提出做親子鑒定的想法,結果鑒定報告顯示孩子是自己親生,讓他對愛人羞愧難當。有的人,本是為了給孩子辦理戶口登記,結果親子鑒定讓他意外得知孩子非自己親生。還有的人,在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去做親子鑒定,只為驗證自己內心的直覺......張永吉說,十余年的工作里,他見過形形色色的委托人,也見證過許多家庭的悲歡離合。
很多人會覺得,親子鑒定這事難免會造成一些家庭的糾紛,但張永吉認為,作為孩子的家長,他們有權利通過科學的手段去解除心中的疑慮。
其實,個人意愿的親子鑒定行為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當今,親子鑒定多數用于法院在判決撫養權和公安機關進行戶口登記的工作當中。
“法院在審判家庭糾紛案件時,遇到判決孩子撫養權的問題,當事人有權申請親子鑒定。”張永吉說,如果法院將子女判給其中一方撫養,那么其就可以向法院申請親子鑒定,如果出現非親生情況,法院將進行重新判決,完全做到司法公正。
此外,在非助產機構生產或者雖然在助產機構生產但相關材料信息不全的,以上兩點情況,父母在為子女進行戶口登記時,也需要到司法鑒定所進行親子鑒定。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除單純的親子證明以外,也有效地防止了拐賣兒童案件的發生。如今,拐賣兒童的案件比比皆是,對這些信息不全的家庭進行親子鑒定,一旦出現異常,可立即上報公安機關,將犯罪分子的違法行為第一時間得到遏制。
張永吉告訴記者,不管是個人意愿的親子鑒定,還是法律意義上的鑒定工作,作為一名DNA鑒定工作者,為的不僅是工作中的一份鑒定報告,更是一份還原真相和維護社會平安的責任。
DNA鑒定應該得到普及 受到社會關注

提取DNA樣本的超凈臺 季芳旭 攝
DNA鑒定在發達國家如今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就好像戶口登記一樣,被他們的公民當做一件很正常且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對于仍在發展中的我們來說,公民對DNA鑒定除不了解外,還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進行DNA鑒定會影響家庭原本的和睦。
其實,我們的老百姓并沒有意識到DNA鑒定的真正意義。在司法行政工作中,DNA鑒定可以進一步輔助司法公正,法院可根據鑒定報告進行依法判決。在戶籍登記的工作中,DNA鑒定可以防止拐賣兒童、私自領養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DNA樣本采集、存檔,在個人遭遇險境或有犯罪傾向時,也是公安機關偵破案件的重要線索之一。
張永吉說:“如果DNA鑒定得到普及,建立DNA數據庫,不僅可以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公民的社會責任感也會不斷提高。DNA鑒定的相關常識,應該得到普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說到“DNA”,老百姓心里首先聯想起的定是“親子鑒定”,亦或是電影中神通廣大的法醫拿著嫌犯的頭發或血液樣本在實驗室進行比對,最終將罪犯繩之以法的畫面。然而,現實生活中,您是否了解DNA鑒定呢?今天,記者同樣帶著滿心的好奇,走進“DNA”的世界,為您一解其中的“秘密”。
DNA鑒定:程序正規嚴謹 受法律保護

DNA鑒定工作者的日常 季芳旭 攝

DNA樣本讀取相關儀器 季芳旭 攝
資料顯示,DNA鑒定是指以機體某種組織、毛發、血液或其他體液作為檢材和樣本,運用免疫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等理論和方法,利用遺傳學標記系統的多態性對生物學檢材的種類種屬及個體來源進行鑒定。
如今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百姓的認知度和意識也在提高。但記者發現,人們對DNA鑒定這項工作的認知程度還存在盲區,所了解到的基本都是影視劇中所獲知,并且多數人認為DNA鑒定離自己很遙遠。
那么現實當中,和我們從影視劇中看到的場景是一致的嗎?為一探究竟,記者來到了延邊大學醫學院,咨詢了有著十余年工作經驗的法醫學教研室副教授、醫學博士張永吉。
張永吉告訴記者,DNA鑒定屬于司法鑒定中的法醫物證,法醫物證分為親子鑒定和個人識別兩大類,其中親子鑒定是我們日常利用率較多的,個人識別主要用于公安機關對案件的偵破中。
不過,這親子鑒定可不是如影視劇里所演,隨便就可以做的。它需要委托人前往司法鑒定所,出具完善的證明,辦理相關手續后,被鑒定的雙方當事人都要在現場進行人臉拍照。然后才可以對被鑒定人進行樣本采集、DNA檢測,大約7個工作日后,才有了分量十足的鑒定報告。
特別要強調的是,接受過骨髓移植的患者以及短期內有過大量輸血的人不可進行DNA血樣的采集,需要通過其他形式的樣本采集來進行親子鑒定;通過毛發樣本采集進行親自鑒定的委托人,近期內不可有染發行為。
張永吉說,“之所以每一個程序都這么正規、嚴謹,不僅是對委托人隱私的保護,也是對工作負責的態度。親子鑒定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同樣,也受法律保護。”
張永吉表示,目前延邊州只有一家正規的司法鑒定機構,委托人在進行親子鑒定時務必通過正規渠道,切勿為了逃避正規的身份登記,而選擇沒有法律保障的私人親子鑒定所,否則一旦出現糾紛,得不償失。
鑒定出的不僅是一份報告 更是一份責任

每一份DNA鑒定報告都是從這里產生 季芳旭 攝
有的人,只因酒桌上朋友間一句“你的孩子長得不像你”的玩笑話,便心生狹隘,回家向愛人提出做親子鑒定的想法,結果鑒定報告顯示孩子是自己親生,讓他對愛人羞愧難當。有的人,本是為了給孩子辦理戶口登記,結果親子鑒定讓他意外得知孩子非自己親生。還有的人,在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去做親子鑒定,只為驗證自己內心的直覺......張永吉說,十余年的工作里,他見過形形色色的委托人,也見證過許多家庭的悲歡離合。
很多人會覺得,親子鑒定這事難免會造成一些家庭的糾紛,但張永吉認為,作為孩子的家長,他們有權利通過科學的手段去解除心中的疑慮。
其實,個人意愿的親子鑒定行為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當今,親子鑒定多數用于法院在判決撫養權和公安機關進行戶口登記的工作當中。
“法院在審判家庭糾紛案件時,遇到判決孩子撫養權的問題,當事人有權申請親子鑒定。”張永吉說,如果法院將子女判給其中一方撫養,那么其就可以向法院申請親子鑒定,如果出現非親生情況,法院將進行重新判決,完全做到司法公正。
此外,在非助產機構生產或者雖然在助產機構生產但相關材料信息不全的,以上兩點情況,父母在為子女進行戶口登記時,也需要到司法鑒定所進行親子鑒定。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除單純的親子證明以外,也有效地防止了拐賣兒童案件的發生。如今,拐賣兒童的案件比比皆是,對這些信息不全的家庭進行親子鑒定,一旦出現異常,可立即上報公安機關,將犯罪分子的違法行為第一時間得到遏制。
張永吉告訴記者,不管是個人意愿的親子鑒定,還是法律意義上的鑒定工作,作為一名DNA鑒定工作者,為的不僅是工作中的一份鑒定報告,更是一份還原真相和維護社會平安的責任。
DNA鑒定應該得到普及 受到社會關注

提取DNA樣本的超凈臺 季芳旭 攝
其實,我們的老百姓并沒有意識到DNA鑒定的真正意義。在司法行政工作中,DNA鑒定可以進一步輔助司法公正,法院可根據鑒定報告進行依法判決。在戶籍登記的工作中,DNA鑒定可以防止拐賣兒童、私自領養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DNA樣本采集、存檔,在個人遭遇險境或有犯罪傾向時,也是公安機關偵破案件的重要線索之一。
張永吉說:“如果DNA鑒定得到普及,建立DNA數據庫,不僅可以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公民的社會責任感也會不斷提高。DNA鑒定的相關常識,應該得到普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