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連續十年蟬聯“東北十強縣” 位列榜單第八
延吉新聞網8月26日訊(記者 劉鑫)記者從延吉市委財經辦了解到,全國縣域經濟專業研究機構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于8月22日發布《2015縣域經濟發展報告》,公布了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并揭曉了東北三省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排序前十名的榜單,即第十五屆中國“東北十強縣”榜。延吉市位居“東北十強縣”第八位。至此,延吉市已連續十年蟬聯“東北十強縣”。

延吉市全景 崔周范 攝

延吉市景 金南權 攝
今年以來,延吉市各部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攻堅克難,穩中求進,全市經濟基本保持了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延吉市實現生產總值129.67億元,同比增長5.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64億元,同比增長12.4%;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3.27億元,同比增長7.7%,占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4.9%;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03.93億元,比年初增加29.37億元;延吉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標數累計上漲1.6%;交通運輸業方面,公路和民航在客、貨運輸量上都呈現增長。

延吉市景 崔周范 攝

延吉市夜景
縣域經濟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基礎,也部分反映出一個省份的經濟實力。最新“東北十強縣”榜單顯示,第十五屆東北十強縣主要分布在遼寧省。其中,遼寧省上榜7個、吉林上榜2個、黑龍江上榜1個。
第十五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以“一壯大二升級三提高,科學評價助推科學發展,建設更加富裕綠色幸福縣域”為宗旨,堅持 “公開客觀可比”(利用公開數據、反映客觀事實、建立可比坐標)的原則,并依據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的“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從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和縣域科學發展兩個方面,得出“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序,并以此推出第十五屆中國“東北十強縣”。

延吉市夜景

延吉市夜景
在具體評價中,主辦方增加了反映縣域經濟活力和內生動力的新增企業登記注冊數量指標,并突出居民收入、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和科技進步等縣域經濟質量和效益,繼續強化了社會安定、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廉政建設等縣域科學發展評價的約束。
附:第十五屆中國東北十強縣(市)榜單:
1.遼寧瓦房店市
2.遼寧海城市
3.遼寧莊河市
4.遼寧普蘭店市
5.遼寧東港市
6.遼寧大石橋市
7.遼寧大洼縣
8.吉林延吉市
9.黑龍江肇東市
10.吉林公主嶺市

延吉市全景 崔周范 攝

延吉市景 金南權 攝
今年以來,延吉市各部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攻堅克難,穩中求進,全市經濟基本保持了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延吉市實現生產總值129.67億元,同比增長5.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64億元,同比增長12.4%;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3.27億元,同比增長7.7%,占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4.9%;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03.93億元,比年初增加29.37億元;延吉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標數累計上漲1.6%;交通運輸業方面,公路和民航在客、貨運輸量上都呈現增長。

延吉市景 崔周范 攝

延吉市夜景
縣域經濟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基礎,也部分反映出一個省份的經濟實力。最新“東北十強縣”榜單顯示,第十五屆東北十強縣主要分布在遼寧省。其中,遼寧省上榜7個、吉林上榜2個、黑龍江上榜1個。
第十五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以“一壯大二升級三提高,科學評價助推科學發展,建設更加富裕綠色幸福縣域”為宗旨,堅持 “公開客觀可比”(利用公開數據、反映客觀事實、建立可比坐標)的原則,并依據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的“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從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和縣域科學發展兩個方面,得出“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序,并以此推出第十五屆中國“東北十強縣”。

延吉市夜景

延吉市夜景
在具體評價中,主辦方增加了反映縣域經濟活力和內生動力的新增企業登記注冊數量指標,并突出居民收入、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和科技進步等縣域經濟質量和效益,繼續強化了社會安定、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廉政建設等縣域科學發展評價的約束。
附:第十五屆中國東北十強縣(市)榜單:
1.遼寧瓦房店市
2.遼寧海城市
3.遼寧莊河市
4.遼寧普蘭店市
5.遼寧東港市
6.遼寧大石橋市
7.遼寧大洼縣
8.吉林延吉市
9.黑龍江肇東市
10.吉林公主嶺市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