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西站——高鐵站里的朝鮮族民俗館
長琿城際鐵路吉林至琿春段是延邊少數民族地區的第一條“高鐵”,被譽為“東北最美高鐵”,朝鮮民俗特色元素自然成為延吉西站特色文化的“主打”。近日,記者走進延吉西站,參觀這座高鐵站里的“朝鮮族民俗館”。

延吉西站 翟宇佳 攝
歇山屋頂、飛檐、紋飾花窗,延吉西站在建設中保留了傳統朝鮮族居民建筑特點,從外觀上看,既新穎現代,又舒展大氣。走進總面積為3015平方米的候車大廳,濃郁的朝鮮族民俗氣息撲面而來,大廳頂棚采用朝鮮族傳統窗欞與彩帶造型相結合的樣式,主題突出、氣勢宏偉。

朝鮮族民俗立體壁畫 翟宇佳 攝
在大廳正門兩側記者看到,兩幅大型朝鮮族民俗立體壁畫的繪制已基本完成。壁畫用艷麗的色彩、飽滿的結構、豐富的內容,將朝鮮族歌舞、傳統體育運動、婚俗、花甲、飲食文化以及延邊秀麗風光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僅體現了朝鮮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也表達了朝鮮族人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敬老愛親、崇尚文化等民族特點。
進站正門口西側與安檢儀相互對應的是正在建設的“金達萊之約”服務臺。據了解,服務臺整體造型是一朵盛開的金達萊花,五朵花瓣分別面向進站大門、安檢區域、進站檢票區域、旅客候車區域和出口,意寓一支年輕、優秀、清新的服務團隊將以“微笑”服務、“四語”服務、“一條龍”服務、“全方位預約”服務、“旅游文化特色”服務等,讓每位旅客高興進站、滿意乘車。
來到候車大廳西北角,這里是正在施工的朝鮮族民俗文化展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展區面積近100平方米,建成后將分類展示朝鮮族飲食文化、歌舞文藝、日常生活、民風民俗、傳統農耕等近百件實物展品,其中絕大部分為具有收藏價值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物件。此外,展區內還設有民俗文化圖片墻和電子觸摸展示屏,全方位地讓候車旅客在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中感受、感知朝鮮族文化底蘊。

檢票口 翟宇佳 攝
移步到候車室檢票口,在這兩側是以朝漢雙語“三個出行”為主要內容的朝鮮族傳統木質雕刻,木雕底圖分別襯托的是朝鮮族象帽舞、手鼓舞、金達萊花等造型和動車飛馳穿過延吉標志性建筑——天池大橋的場景。

通往各站臺入口 翟宇佳 攝
通過檢票口進入站臺,工作人員指著地道上方墻面說,這里將繪制展現朝鮮族民族圖騰的大型壁畫,壁畫以朝鮮族圖騰三足鳥為主,配以長白山嫵媚動人的美人松、競逐奔跑的梅花鹿、漫游藍天的白鶴,畫卷寓意美好愿景,其中部分元素為首次使用的珍貴民族文化圖片資料。

通往一站臺入口 翟宇佳 攝

一站臺 翟宇佳 攝
乘坐扶梯來到一站臺,站臺雨棚立柱間設置了朝鮮長鼓舞、扇子舞、圓鼓舞、象帽舞等13組民俗人物造型雕塑,雕塑人物2米高,為玻璃仿銅,既大方美觀又不失生動、靈活,讓乘客無論在車上車下、進站出站都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民俗文化氣息。

站臺上的民俗人物造型雕塑 翟宇佳 攝
據悉,延吉西站投入使用后,將承擔延吉、龍井、和龍、汪清等3市1縣的旅客運輸,預計到2020年延吉西站年發送旅客能夠達到700余萬人。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延吉西站 翟宇佳 攝

朝鮮族民俗立體壁畫 翟宇佳 攝
來到候車大廳西北角,這里是正在施工的朝鮮族民俗文化展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展區面積近100平方米,建成后將分類展示朝鮮族飲食文化、歌舞文藝、日常生活、民風民俗、傳統農耕等近百件實物展品,其中絕大部分為具有收藏價值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物件。此外,展區內還設有民俗文化圖片墻和電子觸摸展示屏,全方位地讓候車旅客在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中感受、感知朝鮮族文化底蘊。

檢票口 翟宇佳 攝

通往各站臺入口 翟宇佳 攝

通往一站臺入口 翟宇佳 攝

一站臺 翟宇佳 攝

站臺上的民俗人物造型雕塑 翟宇佳 攝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