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正能量】蘇國富:扎根基層 排民憂解民難
【編者按】推崇人性真善美,弘揚社會正能量。1月9日,延吉市正式啟動“尋找身邊正能量”活動。為了配合活動順利開展,1月23日起,本網將陸續推出相關人物的優秀事跡,通過發掘、傳播和獎勵社會上的好人好事,讓更多的人看到社會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讓“學好人、做好人”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將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人的心中,從而引導人民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社會氛圍。
此次參評對象不論戶籍所在地,只要是在延吉市生活和工作的社區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體工商業戶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等,只要是能夠體現正能量的感人事跡均可參加評選。如果您的身邊有這樣的“正能量人物”,請您撥打延吉新聞網熱線電話0433——4361999,延吉新聞網會及時聯系采訪,推選“正能量人物”。
蘇國富是延吉市司法局依蘭司法所的專職人民調解員。從2006年起,他就在延吉市依蘭鎮司法所從事人民調解工作,在這近10年的人民調解工作中,他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為百姓排憂解難,在老百姓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威信。依蘭鎮的村民都知道,“有糾紛、有困難”就找“老蘇”。
重方法 講策略 甘當和諧社會的“穩定劑”
蘇國富當過兵,下過鄉,他深知人民調解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著“穩定劑”、“融化劑”的重要作用。為把工作做實、做細,不留死角,在工作中,他堅持“預防為主、調處結合”的工作方式,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快調處,防止和避免排查不及時,調處不及時而導致矛盾激化或誘發新問題,嚴控信訪案件的發生和矛盾激化。

蘇國富一天要接手十余起糾紛事件 付楊 攝

蘇國富認真傾聽來訪人員的訴求 付楊 攝
2011年7月,依蘭鎮利民村村民靳某與同村村民合伙圈養的30多頭黃牛因靳某的疏忽跑到了村民王某家的田地中啃食莊稼,致使王某耕種的近七畝地的黃豆毀壞絕收。王某來到依蘭鎮司法所反映,要求靳某賠償其相應損失。蘇國富接到調解工作后,立刻向當事人雙方詳細了解情況,分析爭議的焦點,找出問題的癥結。蘇國富先后4次跑到當事人家中做工作,不厭其煩地講法律知識,講傳統美德,反反復復,耐心勸解,以理服人,在調處過程中公平公正,始終把“一碗水端平”。經過調解,靳某承認是自己的過失造成的結果,并在眾人的見證下,與王某簽訂了書面協議,于當年年底根據損失情況賠償給王某2000余元。最終,王某和靳某都對調解結果十分滿意,雙方握手言和。蘇國富說:“調解工作以法律為原則,不能侵害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公開公正的調解才能讓大家心服口服。”隨后,蘇國富了解到其他村民飼養黃牛時也有看管不嚴的問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害,于是他立刻到村里進行走訪宣傳,讓養牛村民看護好自家黃牛,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蘇國富正在查閱資料 付楊 攝
蘇國富對各類矛盾糾紛的排查和化解重方法、講策略,努力將各類矛盾發現在基層、控制在萌芽,牢固構筑鄉鎮矛盾調解防線,使司法所真正起到法制戰線中“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蘇國富每天要翻閱各類糾紛案例 付楊 攝
2015年6月,依蘭鎮龍淵村一施工工地上,一名李姓河南籍工人從梯子上掉下來摔傷腦部,在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3天后因傷勢過重不幸身亡。其幾十名家屬從河南匆匆趕來,想要找負責人索要賠償,但工地陳姓老板僅在李某住院時押了一萬塊錢之后便將手機關機,銷聲匿跡。死者家屬對老板漠不關心的態度和推卸責任的行為十分氣憤,李某的兩個兒子更是揚言要找陳老板拼命。蘇國富感到事態發展嚴重,他開始尋找方法找到陳老板。由于陳老板是山東人,手機關機后很難找到其安身之處。于是,蘇國富考慮能否從其工廠下手,找到一些線索。經過調查,蘇國富發現該工廠施工手續不健全,無施工資質。憑借這些證據,蘇國富找到了廠房所屬企業的法人,向其說明了情況,并要求其聯系陳老板回來承擔相應責任。最終陳老板現身,為了徹底平息事態,蘇國富兩個周末都沒有休息,兩頭來回奔波,講法律,說案例,以事喻法,以案釋法,耐心地做當事人的工作。經過3次調解,雙方終于互相讓步,陳老板和企業共賠付李某家屬57萬元,事情得以圓滿解決。事后,李某家屬特意為依蘭鎮司法所送來了錦旗,以此來感謝蘇國富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民間糾紛無小事 身體力行解難題
作為基層司法調解人員,尤其在鄉鎮司法所工作,蘇國富幾乎天天、時時都要面對和調處矛盾糾紛,其間的苦辣酸甜,局外人是很難明白和體會的。許多看似是雞毛蒜皮的糾紛,一旦調解不及時或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引發矛盾激化,導致群眾上訪,甚至釀成流血事件,影響社會穩定。

蘇國富正在記錄當事人詳細信息 付楊 攝
在眾多糾紛調解中,最讓蘇國富記憶深刻的是依蘭鎮平安村張大爺和李大爺因為庭院中杖子排列不齊而產生的糾紛,也是曾經令蘇國富十分頭疼的事件。
張大爺和李大爺是山東屯親,張大爺先來到東北做生意,隨后,李大爺來到東北投奔他。于是張大爺給李大爺分了地,蓋了房,兩家人緊鄰住下,成為了好鄰居,這一住就是十幾年。但是由于經濟收入懸殊,李大爺逐漸對張大爺心生嫉妒,于是就以兩家庭院中作為分界線的杖子夾得不直、不齊為借口,挑起事端,甚是要動手。兩位大爺的家人多次向蘇國富求助,希望他能解開老人之間的矛盾。蘇國富去了老人家中11次,積極進行調解,但是兩位老人都十分固執,必須爭個輸贏勝負,有時情緒激動得連蘇國富也一起罵,甚至把他攆出家門。蘇國富并沒有因此放棄,反而買來了水平測量工具,親自為老人測量、劃線,重新夾了杖子。蘇國富的行為深深打動了兩位老人,看到筆直整齊的杖子,兩位老人也都逐漸平息了怒火。在蘇國富的耐心勸解下,一場鬧騰了許久的糾紛得以平息,兩位老人最終重歸于好,兩家人也都十分高興。
蘇國富在處理矛盾糾紛過程中時刻牢記“民間糾紛無小事”的原則,身體力行地為依蘭鎮的父老鄉親服務。他堅信只要對人民調解工作“熱心”,為民解難“盡心”,調處糾紛“耐心”,辦起事來“細心”,公平公正,以誠取信,持之以恒,執法為民,就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決不了的糾紛。
一心為民 迎難而上 終得民心
人民調解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既要耐心細致,又要有恒心,更要有寬厚包容的仁愛之心。蘇國富就用他那顆服務為民的心,實實在在地為依蘭鎮的老百姓解決了一件件、一樁樁的難事要事,贏得了百姓們的愛戴。
近幾年,因延吉市北出口公路建設和汪延公路施工、延吉河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等工程,土地被占用、拆遷、安置過程中補償過低引起的矛盾糾紛增多,蘇國富迎難而上,積極化解各類土地拆遷、征用糾紛。2008年,修建延汪公路時占用平安村90戶村民的承包土地,由于補貼標準過低,村民多次以群體性上訪和阻礙公路施工等方式以求解決問題,引起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4年間,蘇國富多次找到州、市領導及交通部門溝通,與村民進行協調,最終糾紛得以解決,延汪公路也順利繼續修建。

這位大娘被子女趕出家門, 蘇國富握著老人的手關切地安慰她 付楊 攝
6月23日,已經78歲高齡的劉大娘找到蘇國富,表示自己想去養老院,希望蘇國富能幫她找一個。原來,6年前老人與子女因財產分配等問題產生矛盾,兒女都不愿意贍養老人。經過蘇國富多年耐心細致的調解,2年前,兒女們同意每家每年給老人600元錢生活費,并輪流照顧老人。可最近老人卻因二女兒嫌棄她睡覺打呼嚕,被趕出了家門。老人既沒有生活來源,又不能自己砍柴、挑水,心痛之余,她又找到蘇國富傾吐苦水,并要求去養老院。蘇國富一邊握著老人的手,一邊安慰她,“您放心,我一會就給您兒女打電話溝通,我肯定給您安排一家好的養老院。”六年間,老人只要有什么煩心事,有什么委屈都會跑到蘇國富這來傾訴,蘇國富也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人,為老人解決問題,排解心中孤寂。
蘇國富愛人民,為人民,他的所作所為依蘭鎮的百姓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們尊敬蘇國富,也對他心服口服。2012年,全市進行清網行動時,派出所民警來到村子里調查,老百姓都閉口不言。于是民警找到了蘇國富,希望他能幫助開展調查。蘇國富帶領便衣警察來到村民家中,與之前不同的是,大家都積極配合,幾句話就問到了嫌疑人的住所,并將其抓獲,民警們都對蘇國富刮目相看。
要做就做到最好 憑良心為百姓辦事
蘇國富的辦公室里每天人流不斷,電話響不停。蘇國富一天到晚都在不停的說話,回到家中他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睡覺。妻子總是埋怨他在家話少,休息日還出去工作。“說不累那是假話,做人民調解工作是真的累。”蘇國富說,“但是我既然做了,就要把工作做好,憑著我的良心來為老百姓做事。”
剛開始做人民調解工作時,蘇國富對相關知識只是略懂皮毛,工作起來很吃力。于是,他開始努力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分析典型案例,結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實際矛盾糾紛來增強工作能力,短時間內蘇國富的進步突飛猛進。至今 ,蘇國富仍舊在不斷充實自己,一有時間就閱讀相關書籍,進一步提高自己為民服務的質量。
僅2015年上半年,蘇國富共調處各類糾紛5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9%以上,協議履行率達到100%。幾年來,由蘇國富所承辦的人民調解案件中沒有接到一起投訴,先后共收到表揚信30多封,錦旗15面,先后獲得“全國優秀調解員”“吉林省調解調解能手”等榮譽稱號,多次被依蘭鎮政府與延吉市司法局評為“人民調解先進個人”。
如今,已經55歲的蘇國富仍以為老百姓點點滴滴的事為己任,服務人民在先,享受自己在后。他認為,只要把困擾老百姓的難事處理好了,即便再苦再累,也都會感到高興,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法調解員,蘇國富只要在這個崗位上呆一天,就會盡職盡責地干一天,只要黨和人民需要他,無論何時他都會奔赴“前線”。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此次參評對象不論戶籍所在地,只要是在延吉市生活和工作的社區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體工商業戶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等,只要是能夠體現正能量的感人事跡均可參加評選。如果您的身邊有這樣的“正能量人物”,請您撥打延吉新聞網熱線電話0433——4361999,延吉新聞網會及時聯系采訪,推選“正能量人物”。
蘇國富是延吉市司法局依蘭司法所的專職人民調解員。從2006年起,他就在延吉市依蘭鎮司法所從事人民調解工作,在這近10年的人民調解工作中,他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為百姓排憂解難,在老百姓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威信。依蘭鎮的村民都知道,“有糾紛、有困難”就找“老蘇”。
重方法 講策略 甘當和諧社會的“穩定劑”
蘇國富當過兵,下過鄉,他深知人民調解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著“穩定劑”、“融化劑”的重要作用。為把工作做實、做細,不留死角,在工作中,他堅持“預防為主、調處結合”的工作方式,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快調處,防止和避免排查不及時,調處不及時而導致矛盾激化或誘發新問題,嚴控信訪案件的發生和矛盾激化。

蘇國富一天要接手十余起糾紛事件 付楊 攝

蘇國富認真傾聽來訪人員的訴求 付楊 攝

蘇國富正在查閱資料 付楊 攝

蘇國富每天要翻閱各類糾紛案例 付楊 攝
民間糾紛無小事 身體力行解難題
作為基層司法調解人員,尤其在鄉鎮司法所工作,蘇國富幾乎天天、時時都要面對和調處矛盾糾紛,其間的苦辣酸甜,局外人是很難明白和體會的。許多看似是雞毛蒜皮的糾紛,一旦調解不及時或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引發矛盾激化,導致群眾上訪,甚至釀成流血事件,影響社會穩定。

蘇國富正在記錄當事人詳細信息 付楊 攝
張大爺和李大爺是山東屯親,張大爺先來到東北做生意,隨后,李大爺來到東北投奔他。于是張大爺給李大爺分了地,蓋了房,兩家人緊鄰住下,成為了好鄰居,這一住就是十幾年。但是由于經濟收入懸殊,李大爺逐漸對張大爺心生嫉妒,于是就以兩家庭院中作為分界線的杖子夾得不直、不齊為借口,挑起事端,甚是要動手。兩位大爺的家人多次向蘇國富求助,希望他能解開老人之間的矛盾。蘇國富去了老人家中11次,積極進行調解,但是兩位老人都十分固執,必須爭個輸贏勝負,有時情緒激動得連蘇國富也一起罵,甚至把他攆出家門。蘇國富并沒有因此放棄,反而買來了水平測量工具,親自為老人測量、劃線,重新夾了杖子。蘇國富的行為深深打動了兩位老人,看到筆直整齊的杖子,兩位老人也都逐漸平息了怒火。在蘇國富的耐心勸解下,一場鬧騰了許久的糾紛得以平息,兩位老人最終重歸于好,兩家人也都十分高興。
蘇國富在處理矛盾糾紛過程中時刻牢記“民間糾紛無小事”的原則,身體力行地為依蘭鎮的父老鄉親服務。他堅信只要對人民調解工作“熱心”,為民解難“盡心”,調處糾紛“耐心”,辦起事來“細心”,公平公正,以誠取信,持之以恒,執法為民,就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決不了的糾紛。
一心為民 迎難而上 終得民心
人民調解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既要耐心細致,又要有恒心,更要有寬厚包容的仁愛之心。蘇國富就用他那顆服務為民的心,實實在在地為依蘭鎮的老百姓解決了一件件、一樁樁的難事要事,贏得了百姓們的愛戴。
近幾年,因延吉市北出口公路建設和汪延公路施工、延吉河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等工程,土地被占用、拆遷、安置過程中補償過低引起的矛盾糾紛增多,蘇國富迎難而上,積極化解各類土地拆遷、征用糾紛。2008年,修建延汪公路時占用平安村90戶村民的承包土地,由于補貼標準過低,村民多次以群體性上訪和阻礙公路施工等方式以求解決問題,引起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4年間,蘇國富多次找到州、市領導及交通部門溝通,與村民進行協調,最終糾紛得以解決,延汪公路也順利繼續修建。

這位大娘被子女趕出家門, 蘇國富握著老人的手關切地安慰她 付楊 攝
蘇國富愛人民,為人民,他的所作所為依蘭鎮的百姓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們尊敬蘇國富,也對他心服口服。2012年,全市進行清網行動時,派出所民警來到村子里調查,老百姓都閉口不言。于是民警找到了蘇國富,希望他能幫助開展調查。蘇國富帶領便衣警察來到村民家中,與之前不同的是,大家都積極配合,幾句話就問到了嫌疑人的住所,并將其抓獲,民警們都對蘇國富刮目相看。
要做就做到最好 憑良心為百姓辦事
蘇國富的辦公室里每天人流不斷,電話響不停。蘇國富一天到晚都在不停的說話,回到家中他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睡覺。妻子總是埋怨他在家話少,休息日還出去工作。“說不累那是假話,做人民調解工作是真的累。”蘇國富說,“但是我既然做了,就要把工作做好,憑著我的良心來為老百姓做事。”
剛開始做人民調解工作時,蘇國富對相關知識只是略懂皮毛,工作起來很吃力。于是,他開始努力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分析典型案例,結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實際矛盾糾紛來增強工作能力,短時間內蘇國富的進步突飛猛進。至今 ,蘇國富仍舊在不斷充實自己,一有時間就閱讀相關書籍,進一步提高自己為民服務的質量。
僅2015年上半年,蘇國富共調處各類糾紛5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9%以上,協議履行率達到100%。幾年來,由蘇國富所承辦的人民調解案件中沒有接到一起投訴,先后共收到表揚信30多封,錦旗15面,先后獲得“全國優秀調解員”“吉林省調解調解能手”等榮譽稱號,多次被依蘭鎮政府與延吉市司法局評為“人民調解先進個人”。
如今,已經55歲的蘇國富仍以為老百姓點點滴滴的事為己任,服務人民在先,享受自己在后。他認為,只要把困擾老百姓的難事處理好了,即便再苦再累,也都會感到高興,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法調解員,蘇國富只要在這個崗位上呆一天,就會盡職盡責地干一天,只要黨和人民需要他,無論何時他都會奔赴“前線”。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