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楚春寶——讓青春在崗位上綻放光芒
【開欄語】有人說,青春是劃破天宇的流星,絢麗卻很短暫;有人說,青春是垂涎嬌艷的花朵,盛開至極便枯蔫……然而,有些人的青春卻似沾點了駐顏花,被定格,被印記。青春在愛崗敬業、創業自強、志愿奉獻中,肆意飛揚。他們,將青春永駐,盡染韶華。讓我們,共同走近他們,聆聽青春的旋律。
他從延吉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小小的技術員做起,7年時間里,經歷過無數的黑夜,寒風凜冽中他依然堅守在崗位……他的所作所為只為了一個目標,讓市民喝上放心水。

背后挖掘機,腳下踩著黃土,每個現場都會有楚春寶的身影 楊東山 攝
他叫楚春寶,現任延吉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科科長。36歲的他有著黝黑的皮膚和矯捷靈活的身姿,從他熱情洋溢的笑容中絲毫感受不到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從他篤定的眼神中讓人一眼就能讀到什么叫做堅持。
他趕上了很多人工作20年也趕不上的大項目
煙集供水工程是延吉市“十一五”期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于2007年開始建設,于2010年正式通水,解決了4萬戶居民12 萬人口的“吃水難”問題。
作為技術骨干,楚春寶有幸參與到了這一投資上億元的民生工程的建設,這份榮耀,這一次鍛煉的機會,是在水務集團工作20年也遇到的。楚春寶至今還記得接到任務時的喜悅之情,“無法形容當時自己的心情,特別激動、興奮,同時也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當楚春寶懷揣著大干一場的美好憧憬來到工地的時候,現場的場景卻讓他高興不起來。河道上,到處都是鵝蛋大的卵石,楚春寶和同事必須得在卵石下至少挖深2米的坑,而卵石下面還都是堅硬的巖層,這給他們的挖掘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如此惡劣的施工環境,可能換做其他人根本無法接受。但是楚春寶滿腦子想的都是怎么去除這些卵石,如何挖開這堅硬巖層。
施工的異常艱辛卻阻擋不了楚春寶完成任務的決心。楚春寶和6名同事,在村子里租了個房子,村子處于山脈包圍中,夏天特別熱,冬天又特別冷。建設期正好在七、八月份。由于天氣燥熱,楚春寶不得不帶領工人凌晨4點前就開工,中午最熱的時候休息,恢復體力,下午接著干,晚上8時收工。度過酷暑,還要克服嚴寒。11月的延吉,已經是冰寒刺骨,楚春寶說:“當時在工地,下午3點的時候,不穿棉褲根本干不了活,別提多辛苦了。”就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楚春寶愣是帶著小團隊保質保量,提前一個月完成了任務。現在想起當時的情景,楚春寶自豪感油然而生。
為了一條主管線,沒日沒夜的干
從延吉市五道水庫下來的主管線,供應著全市60%以上居民的用水,由于管道老化問題,需要重新規劃新管線。管線改造工程從2013年開始,楚春寶在此項目建設中負責現場施工管理。

在工地,楚春寶指導工人作業 楊東山 攝
2013年冬天,管線改造工程至延吉市高速西出口段時,因其管道在涵洞里,只能在水里作業,工人必須穿個棉褲外面再套個防水的皮叉子,還要在涵洞的外面加起一堆火才能施工。在水里凍得實在不行,大家就跑到岸上暖和暖和。楚春寶回憶說:“那個時候,太冷了,熱水不及時喝,馬上變涼,不一會就凍住結冰了。當時在涵洞里干了4天,每天保證12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最后順利完成任務。”
2015年3月21日,工程再次開工。當記者看到楚春寶時,他正在十幾米深的大坑中,現場指導工人如何正確施工。當現場解決完問題時,楚春寶并沒有停歇,而是繼續趕往下一個現場,一路風塵仆仆。
由于工作的需要,楚春寶在工地上一站就是一天,腿都是僵硬的。為了保質保量,有的時候一天一宿干不完,楚春寶就一直跟在現場,楚春寶說,“從開工就不能停,直到干完,老百姓都等著喝水呢。”
老阿邁說,大麥茶燒好了,趕緊來喝吧
由于延吉市自來水管道老化問題嚴重,造成了經常性的臨時停水。在停水的區域,楚春寶和他的團隊就會出現在現場。由于停水,部分市民情緒較為激動,楚春寶總是耐著性子跟市民解釋,楚春寶說,“畢竟自己干的是服務行業,老百姓不了解情況,但是自己了解,百姓的不理解我都可以理解。”
最讓楚春寶難忘的是,在農村管網改造的時候。需要將管道挖到居民家,由于工期緊,工人們只好起早貪黑的干。有次當管道快要挖到一位老阿邁家時,老阿邁打開門,告訴楚春寶說,“大麥茶燒好了,趕緊來喝吧,你們辛苦了。”一句簡單的話,一杯清淡的茶,卻溫暖了楚春寶和同事的心。
常回家看看是奢望
7點之前到單位,從開始工作就會一直忙到天黑,這樣的工作節奏對于楚春寶來說早已習以為常。很多時候,一個現場解決完問題,馬上奔赴下一個現場,每天驅車200多公里的不停穿梭,他一直在路上。當問到是什么動力讓他一直奔跑卻從未勞累?他說,“已經習慣了,為了保質保量,為了提前完成任務,再累也得奔跑。”
楚春寶的父母在敦化市,雖然很近,但對于楚春寶來說,常回家看看卻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因為他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沒有節假日,并且哪里有搶修,哪里就會有他的身影。很多時候,他還會因為一次緊急搶修,一宿兩宿的不回家,不是他不想回家,是因為現場需要他。
楚春寶,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獻在熱愛的崗位上,他的青春也因奉獻綻放出美麗光芒。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他從延吉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小小的技術員做起,7年時間里,經歷過無數的黑夜,寒風凜冽中他依然堅守在崗位……他的所作所為只為了一個目標,讓市民喝上放心水。

背后挖掘機,腳下踩著黃土,每個現場都會有楚春寶的身影 楊東山 攝
他趕上了很多人工作20年也趕不上的大項目
煙集供水工程是延吉市“十一五”期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于2007年開始建設,于2010年正式通水,解決了4萬戶居民12 萬人口的“吃水難”問題。
作為技術骨干,楚春寶有幸參與到了這一投資上億元的民生工程的建設,這份榮耀,這一次鍛煉的機會,是在水務集團工作20年也遇到的。楚春寶至今還記得接到任務時的喜悅之情,“無法形容當時自己的心情,特別激動、興奮,同時也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施工的異常艱辛卻阻擋不了楚春寶完成任務的決心。楚春寶和6名同事,在村子里租了個房子,村子處于山脈包圍中,夏天特別熱,冬天又特別冷。建設期正好在七、八月份。由于天氣燥熱,楚春寶不得不帶領工人凌晨4點前就開工,中午最熱的時候休息,恢復體力,下午接著干,晚上8時收工。度過酷暑,還要克服嚴寒。11月的延吉,已經是冰寒刺骨,楚春寶說:“當時在工地,下午3點的時候,不穿棉褲根本干不了活,別提多辛苦了。”就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楚春寶愣是帶著小團隊保質保量,提前一個月完成了任務。現在想起當時的情景,楚春寶自豪感油然而生。
為了一條主管線,沒日沒夜的干
從延吉市五道水庫下來的主管線,供應著全市60%以上居民的用水,由于管道老化問題,需要重新規劃新管線。管線改造工程從2013年開始,楚春寶在此項目建設中負責現場施工管理。

在工地,楚春寶指導工人作業 楊東山 攝
2015年3月21日,工程再次開工。當記者看到楚春寶時,他正在十幾米深的大坑中,現場指導工人如何正確施工。當現場解決完問題時,楚春寶并沒有停歇,而是繼續趕往下一個現場,一路風塵仆仆。
由于工作的需要,楚春寶在工地上一站就是一天,腿都是僵硬的。為了保質保量,有的時候一天一宿干不完,楚春寶就一直跟在現場,楚春寶說,“從開工就不能停,直到干完,老百姓都等著喝水呢。”
老阿邁說,大麥茶燒好了,趕緊來喝吧
由于延吉市自來水管道老化問題嚴重,造成了經常性的臨時停水。在停水的區域,楚春寶和他的團隊就會出現在現場。由于停水,部分市民情緒較為激動,楚春寶總是耐著性子跟市民解釋,楚春寶說,“畢竟自己干的是服務行業,老百姓不了解情況,但是自己了解,百姓的不理解我都可以理解。”
最讓楚春寶難忘的是,在農村管網改造的時候。需要將管道挖到居民家,由于工期緊,工人們只好起早貪黑的干。有次當管道快要挖到一位老阿邁家時,老阿邁打開門,告訴楚春寶說,“大麥茶燒好了,趕緊來喝吧,你們辛苦了。”一句簡單的話,一杯清淡的茶,卻溫暖了楚春寶和同事的心。
常回家看看是奢望
7點之前到單位,從開始工作就會一直忙到天黑,這樣的工作節奏對于楚春寶來說早已習以為常。很多時候,一個現場解決完問題,馬上奔赴下一個現場,每天驅車200多公里的不停穿梭,他一直在路上。當問到是什么動力讓他一直奔跑卻從未勞累?他說,“已經習慣了,為了保質保量,為了提前完成任務,再累也得奔跑。”
楚春寶的父母在敦化市,雖然很近,但對于楚春寶來說,常回家看看卻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因為他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沒有節假日,并且哪里有搶修,哪里就會有他的身影。很多時候,他還會因為一次緊急搶修,一宿兩宿的不回家,不是他不想回家,是因為現場需要他。
楚春寶,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獻在熱愛的崗位上,他的青春也因奉獻綻放出美麗光芒。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