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劉明月——我用青春陪伴大地
【開欄語】有人說,青春是劃破天宇的流星,絢麗卻很短暫;有人說,青春是垂涎嬌艷的花朵,盛開至極便枯蔫……然而,有些人的青春卻似沾點了駐顏花,被定格,被印記。青春在愛崗敬業、創業自強、志愿奉獻中,肆意飛揚。他們,將青春永駐,盡染韶華。讓我們,共同走近他們,聆聽青春的旋律。
在朝陽川鎮三成村有個高高壯壯省城來的小伙子。提起他來,上至鎮政府領導,下至村里百姓,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他叫劉明月,是2013屆延吉市朝陽川鎮三成村大學生村官。
不顧父母反對 堅持自己的夢想

面對自己熱愛的村集體 劉明月內心澎湃 季芳旭 攝
2013年7月,劉明月和同學第一次來到三成村,那時候的他還沒有想過當村官,只是覺得農村土地遼闊,生活在這里一定很愜意。沒過多久,劉明月從延邊大學碩士畢業,而他也意外得知延吉市正在招聘大學生村官,更巧的是招聘單位里有三成村。于是,畢業后的他沒有選擇回到家鄉長春,而是選擇留在待了7年的延邊。
當時,父母本以為兒子是在延吉找到了好工作,沒想到兒子在電話里告訴他們,是要去朝陽川鎮當大學生村官。母親當即就表示反對,面對父母的反對,劉明月內心也很不好受,他知道這個選擇傷了父母的心,但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他還是咬著牙說:“爸、媽,我知道你們供我上大學、讀研究生,是希望我有更高的發展,你們放心,在農村、在基層,我也一樣可以干出成績。”
不畏艱苦環境 一心為夢想奮斗
就這樣,不顧父母的反對,劉明月只身來到三成村,開始了自己大學生村官的生活。興奮的心情還沒有過勁兒,劉明月就被“一盆冷水”澆到了腳趾。原來,到了村里后,劉明月才發現,村里大都是年紀大的留守老人,人少的可憐,房子也蓋得不齊,不僅開展工作不是特別順利,平時想找個人說說話都困難,而且沒有電腦和網絡設施,沒有任何娛樂方式。“到現在,我們辦公室唯一一個上不了網的筆記本電腦還是我自己帶來的”,劉明月笑著說。

當時劉明月的試驗田
雖然面對種種困難,但劉明月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與信念,為自己所熱愛的農村大地能有新景象做著準備工作。通過與村班子和村民接觸了解,劉明月得知村里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玉米和大豆,并無實際的集體經濟。由于地勢關系和不敢嘗試的傳統守舊思想遏制住了村里高效農業的發展。

劉明月選種的凱撒2008品種
在了解了基本情況后,劉明月挨家挨戶的調查和走訪,發現村里的蔬菜種植和棚膜經濟產業處于空白。于是,在與村委領導、村民代表、黨員代表交流后,劉明月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三成村經濟轉型鋪路,拿出自己全部積蓄8萬元,租用土地,建立了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的“三成蔬菜水果實驗基地”。
雖然有了地點,可種植品種又是個問題。劉明月認真走訪了延吉市的各大農貿市場以及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并根據延吉的地理情況和實際需求,最終選擇種植荷蘭番茄新品種——凱撒2008。如種植成功,將極大地改善延吉夏秋季節末期西紅柿短缺狀況。同時,劉明月還借助同學的推薦,種植日本紅顏草莓。
付出終有收獲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工作中的劉明月 季芳旭 攝
種植期間,劉明月聘請延邊大學農學院的教授和學生前來指導,為生長周期內的各個環節保駕護航。種植過程中,他還帶動村里剩余勞動力60余人共同勞動。由于雨天大棚上濕滑,有一天,劉明月不小心從近4米高的大棚上掉落,致使腰部嚴重扭傷,導致坐骨神經痛,但他沒有放棄夢想,帶著傷病依然工作在實驗田中。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7月,水果蔬菜實驗基有了豐碩的成果,西紅柿單畝產量達到17000斤,果實無論從大小、色澤及味道上都得到了村領導和村民的一致好評,為三成村進一步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他的提議下,協助村書記成立了三成村專業農場。
付出終于有了回報,劉明月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他說:“別看我這地方不大,每天需要管的事可不少。”村里瑣碎的事情很多,上到協助村委會處理村務、編寫材料、參加防火防汛,下到調解村民之間吵架拌嘴。但每一件事,劉明月都做的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他說,同學們都稱他是“圣人”,因為不是誰都能放棄好的生活上農村來“吃苦”,而劉明月卻說“我只是做了再正常不過的平凡事而已”。
如今,劉明月的大學生村官工作開展的井井有序,也得到了家人的認可和鼓勵,他很欣慰,一直以來的堅持沒有讓自己失望,自己也沒有讓家人失望。劉明月說:“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將繼續用我的滿腔熱血為我的村民們服務,用更多科學技術生產力去帶領村民致富,假使有一天我離開了這里,我也永遠不會忘記我熱愛的這片土地。”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在朝陽川鎮三成村有個高高壯壯省城來的小伙子。提起他來,上至鎮政府領導,下至村里百姓,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他叫劉明月,是2013屆延吉市朝陽川鎮三成村大學生村官。
不顧父母反對 堅持自己的夢想

面對自己熱愛的村集體 劉明月內心澎湃 季芳旭 攝
當時,父母本以為兒子是在延吉找到了好工作,沒想到兒子在電話里告訴他們,是要去朝陽川鎮當大學生村官。母親當即就表示反對,面對父母的反對,劉明月內心也很不好受,他知道這個選擇傷了父母的心,但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他還是咬著牙說:“爸、媽,我知道你們供我上大學、讀研究生,是希望我有更高的發展,你們放心,在農村、在基層,我也一樣可以干出成績。”
不畏艱苦環境 一心為夢想奮斗
就這樣,不顧父母的反對,劉明月只身來到三成村,開始了自己大學生村官的生活。興奮的心情還沒有過勁兒,劉明月就被“一盆冷水”澆到了腳趾。原來,到了村里后,劉明月才發現,村里大都是年紀大的留守老人,人少的可憐,房子也蓋得不齊,不僅開展工作不是特別順利,平時想找個人說說話都困難,而且沒有電腦和網絡設施,沒有任何娛樂方式。“到現在,我們辦公室唯一一個上不了網的筆記本電腦還是我自己帶來的”,劉明月笑著說。

當時劉明月的試驗田

劉明月選種的凱撒2008品種
雖然有了地點,可種植品種又是個問題。劉明月認真走訪了延吉市的各大農貿市場以及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并根據延吉的地理情況和實際需求,最終選擇種植荷蘭番茄新品種——凱撒2008。如種植成功,將極大地改善延吉夏秋季節末期西紅柿短缺狀況。同時,劉明月還借助同學的推薦,種植日本紅顏草莓。
付出終有收獲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工作中的劉明月 季芳旭 攝
付出終于有了回報,劉明月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他說:“別看我這地方不大,每天需要管的事可不少。”村里瑣碎的事情很多,上到協助村委會處理村務、編寫材料、參加防火防汛,下到調解村民之間吵架拌嘴。但每一件事,劉明月都做的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他說,同學們都稱他是“圣人”,因為不是誰都能放棄好的生活上農村來“吃苦”,而劉明月卻說“我只是做了再正常不過的平凡事而已”。
如今,劉明月的大學生村官工作開展的井井有序,也得到了家人的認可和鼓勵,他很欣慰,一直以來的堅持沒有讓自己失望,自己也沒有讓家人失望。劉明月說:“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將繼續用我的滿腔熱血為我的村民們服務,用更多科學技術生產力去帶領村民致富,假使有一天我離開了這里,我也永遠不會忘記我熱愛的這片土地。”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