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吃】八寶飯香甜人團圓 打糕粘糯情意濃
編者按:在中國每逢春節會有1億多人不遠千里、萬里,克服旅途的艱險,只為除夕與家人的團聚。千山萬水都不能阻擋中國人回家過年的步伐,這個從古至今最富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在人們的心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這一天,中國人內心最質樸想法就是,一定要與家人在一起,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守歲,互送祝福……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本網特別策劃【春節•祝福】【春節•習俗】【春節•拜年】【春節•玩】【春節•安全】等專欄,帶著大家共同感受年味,享受假日的歡樂。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街道和村莊都披上了節日盛裝,家家喜氣洋洋。在這歡聚一堂的時刻,美味佳肴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餐桌上擺滿了各種富有民族特色豐盛的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品嘗著珍饈美味,舉杯同慶,歡度佳節。
延邊人過年餐桌上常見的食物都有什么呢?別冥思苦想了,就讓小編帶你一飽眼福,瞧一瞧延邊人過年的餐桌文化。
八寶飯

在朝鮮族的春節里,做上一桌豐盛的年飯年菜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八寶飯”就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八寶飯分量足、味道甜,最適合全家人享用,象征團團圓圓,寓意吉祥平安,所以最有年味。“八寶飯”又好似一只“聚寶盆”,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全家能夠財源滾滾。
關于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后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相傳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會上,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騙八士,功勛赫赫,深為武王和人民稱譽。在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會上,天下歡騰,將士雀躍,庖人應景而作八寶飯慶賀。
八寶飯歷經千年,流傳全國,色澤鮮艷美觀,質軟香甜,為酒席上的佳肴。由于各地習俗,口味有異,用料亦不盡相同,但其烹制方法和風味相似。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后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甜美,營養價值也很高,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打糕

在秋冬時節,朝鮮民族經常制作一種小方塊米糕(也稱“打糕”),最常見的一種叫“糯米打糕”,用糯米精制而成。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從這種習俗中產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節日送禮不能缺了米糕,尤其在送娘家禮物時更不能缺少,據說米糕里還有誠心、愛心和孝心的含義。
朝鮮族人民喜食打糕的歷史悠久,每逢年節、老人壽誕、小孩生日、結婚慶典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一旦見到哪家的婦女喜氣洋洋地忙著做打糕,就知道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僅用來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同時,打糕還有保鍵的作用,朝鮮族的一句俗語“夏天吃打糕,像吃小參”,就說明了這一點。
這一天,中國人內心最質樸想法就是,一定要與家人在一起,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守歲,互送祝福……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本網特別策劃【春節•祝福】【春節•習俗】【春節•拜年】【春節•玩】【春節•安全】等專欄,帶著大家共同感受年味,享受假日的歡樂。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街道和村莊都披上了節日盛裝,家家喜氣洋洋。在這歡聚一堂的時刻,美味佳肴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餐桌上擺滿了各種富有民族特色豐盛的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品嘗著珍饈美味,舉杯同慶,歡度佳節。
延邊人過年餐桌上常見的食物都有什么呢?別冥思苦想了,就讓小編帶你一飽眼福,瞧一瞧延邊人過年的餐桌文化。
八寶飯

八寶飯分量足、味道甜,最適合全家人享用,象征團團圓圓,寓意吉祥平安,所以最有年味。“八寶飯”又好似一只“聚寶盆”,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全家能夠財源滾滾。
關于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后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相傳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會上,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騙八士,功勛赫赫,深為武王和人民稱譽。在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會上,天下歡騰,將士雀躍,庖人應景而作八寶飯慶賀。
八寶飯歷經千年,流傳全國,色澤鮮艷美觀,質軟香甜,為酒席上的佳肴。由于各地習俗,口味有異,用料亦不盡相同,但其烹制方法和風味相似。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后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甜美,營養價值也很高,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打糕

朝鮮族人民喜食打糕的歷史悠久,每逢年節、老人壽誕、小孩生日、結婚慶典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一旦見到哪家的婦女喜氣洋洋地忙著做打糕,就知道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僅用來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同時,打糕還有保鍵的作用,朝鮮族的一句俗語“夏天吃打糕,像吃小參”,就說明了這一點。
【責編 王春榮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