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延吉市將全力辦好20件惠民實事
延吉新聞網1月15日訊(記者 金鑫) 1月15日,延吉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延吉歡樂宮勝利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5年,延吉市將堅持發展民生事業,著力在提升群眾福祉上實現新突破,全力辦好20件惠民實事。
20件惠民實事分別為:
1.完成200萬平方米“暖房子”改造。
2.完成300套、1.6萬平方米公共租賃房建設;完成3000套、22.6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住房建設。
3.完成濱河公園綠化工程(延吉大橋至天池大橋段)。
4.完成15萬平方米道路加固,50條小街小巷改造,200盞路燈安裝,5座水沖廁所建設。
5.完成20公里供水管網改造;修建21處飲水安全工程。
6.完成150輛公交車暖車廂改造。
7.完成10公里農村公路路面結構改造工作。
8.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朝陽川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修建灌溉渠道27.67公里,渠系建筑物312座,灌溉水田面積11200畝。
9.新建3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空氣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項指標,定期向社會公布環境空氣質量指數。
10.完成2所公辦幼兒園和少年宮建設,改建北山小學南教學樓。
11.新建社會福利院項目主體封頂;新建延吉市殘疾人托養中心。
12.新建殯儀館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
13.新建市全民健身中心體育館;新建“一山兩河”全民健身長廊;新建全民健身路徑20條。
14.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至不低于延吉市2014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農村低保標準提高至不低于延吉市2014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25%。
15.為2800戶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
16.開展“慈善救助情暖萬家”“慈善助春耕”“圓夢大學”等活動,資助特困農民、新考入大學的特困大學生、特困家庭900戶;資助家庭困難學生1850人;為900名計劃生育特別家庭扶助對象發放扶助金,為1900名農村獎勵對象發放獎扶金;開展“博愛送萬家”等人道救助工作,惠及群眾4800人。
17.為2萬人實施免費心血管疾病篩查;完成600例免費白內障手術。
18.對350名殘疾人發放殘疾人機動輪椅三輪車燃油補貼;對2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
19.組織“快樂延吉大舞臺”廣場群眾文化活動100場,“四季如歌”演出100場,“三下鄉”及文化惠民演出60場。
20.新建1個年處理量300噸以上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和3個鄉鎮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窖。
20件惠民實事分別為:
1.完成200萬平方米“暖房子”改造。
2.完成300套、1.6萬平方米公共租賃房建設;完成3000套、22.6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住房建設。
3.完成濱河公園綠化工程(延吉大橋至天池大橋段)。
4.完成15萬平方米道路加固,50條小街小巷改造,200盞路燈安裝,5座水沖廁所建設。
5.完成20公里供水管網改造;修建21處飲水安全工程。
6.完成150輛公交車暖車廂改造。
7.完成10公里農村公路路面結構改造工作。
8.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朝陽川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修建灌溉渠道27.67公里,渠系建筑物312座,灌溉水田面積11200畝。
9.新建3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空氣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項指標,定期向社會公布環境空氣質量指數。
10.完成2所公辦幼兒園和少年宮建設,改建北山小學南教學樓。
11.新建社會福利院項目主體封頂;新建延吉市殘疾人托養中心。
12.新建殯儀館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
13.新建市全民健身中心體育館;新建“一山兩河”全民健身長廊;新建全民健身路徑20條。
14.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至不低于延吉市2014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農村低保標準提高至不低于延吉市2014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25%。
15.為2800戶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
16.開展“慈善救助情暖萬家”“慈善助春耕”“圓夢大學”等活動,資助特困農民、新考入大學的特困大學生、特困家庭900戶;資助家庭困難學生1850人;為900名計劃生育特別家庭扶助對象發放扶助金,為1900名農村獎勵對象發放獎扶金;開展“博愛送萬家”等人道救助工作,惠及群眾4800人。
17.為2萬人實施免費心血管疾病篩查;完成600例免費白內障手術。
18.對350名殘疾人發放殘疾人機動輪椅三輪車燃油補貼;對2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
19.組織“快樂延吉大舞臺”廣場群眾文化活動100場,“四季如歌”演出100場,“三下鄉”及文化惠民演出60場。
20.新建1個年處理量300噸以上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和3個鄉鎮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窖。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