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資料圖片
日前,英國《金融時報》在對全球大勢預測中指出,國際油價將會在2015年跌破每桶50美元。2015年會是油價繼續跌跌不休的一年嗎?低油價又將帶來什么影響?
斷首又斬腰,暴跌難再回彈
過去的一年里,國際原油價格經歷了“斷崖式”下跌。
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從高位陷入了連跌的無底洞。7月底,美國原油價格跌破每桶100美元。10月,油價跌破每桶90美元。11月份,歐佩克拒絕了減產以提升油價的建議,更是加劇了油價下跌勢頭。
截止2014年12月31日收盤,紐約油價跌至每桶53.27美元,與年內高點相比幾近“腰斬”;在2015年的首個交易日,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繼續下行,收于每桶52.69美元。
分析普遍認為,國際油價下跌的局面還將繼續,預計2015年上半年國際油價甚至會跌破每桶50美元;到下半年市場可能出現適度反彈。與2014年相比,原油年均價將大幅下滑。
看不見的手,市場還是陰謀
半年多來,油價似乎被一只看不見的手猛然拉下水。這只手究竟是市場規律,還是政治陰謀?
從經濟學觀點來看,供大于求是造成此次油價暴跌的直接原因。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油價自去年6月中旬以來已下跌近50%,期間美國頁巖油產量猛增,加上歐洲和亞洲需求疲軟,加劇了石油供應的嚴重過剩。
產油國一反常態,紛紛“任性”地表示,不減產!除了歐佩克繼續維持產量,俄羅斯2014年產油量同比增長0.7%,為蘇聯解體后最高水平。
陰謀論者則認為,這場石油價格危機,其實是美國聯合沙特對俄羅斯進行的一場經濟上的“斬首行動”。
翻開 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美國不是第一次玩弄操縱石油價格的戰術了。1985年,軍備競賽正在如火如荼時,美國與沙特聯手增產降價,國際石油價格立刻大幅下跌,蘇聯財政土崩瓦解,并間接導致其解體。
如今,俄羅斯經濟對石油的依賴與蘇聯時期十分相似。美國坐擁巨量能源儲備,再加上與沙特的戰略聯合,展開一場石油價格攻勢來拖垮俄羅斯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夏義善認為,低油價是上述兩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供大于求是主因,美俄博弈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低價成常態,危機抑或契機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低油價或將成為新常態。摩根大通預計,油價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觸底,下半年供需平衡后,油價將有所回升。但分析人士稱,原油交易再次回到每桶100美元可能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夏義善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他相信2015年油價將會跌破50美元,而且油價低迷狀態將會持續一年半到兩年。他認為,只有供求恢復平衡,油價才有可能回升。而就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美國和歐佩克,還是其他產油國家,都沒有減產的跡象。
油價下跌是把雙刃劍。對于俄羅斯而言,低油價是個壞消息。俄羅斯央行公布的季度報告警告說,如果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維持在每桶60美元的水平,在2015年,俄羅斯國民經濟毛收入將減少4.5%到4.8%。但是,夏義善認為,俄羅斯也應從危機中看到國家經濟轉型、拓寬市場的變革機會。
對于美國而言,低油價并非長久之計。《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指出,油價大幅下滑使消費者減少了汽油開支,但這將對從得克薩斯州到北達科他州的美國石油開采熱潮構成威脅,影響美國新能源的發展。
據《金融時報》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兩名權威經濟學家稱,油價暴跌為全球經濟“注入了一劑興奮劑”,可能讓全球經濟增長率提升0.3至0.8個百分點。盡管有人認為這個觀點過于樂觀,但還是給了艱難緩慢前行中的世界經濟一個希望。
【本網責編 胡驍】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5/0106/thumb_150_105_20150106090709291.j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