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俄羅斯被逐出G8有何影響?國聯曾開除前蘇聯 |
2014-03-27 來源:新京報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七國集團24日宣布不參加原定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同時考慮追加制裁俄能源、銀行、國防等經濟部門。同一天,普京缺席在海牙舉行的核峰會,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出席峰會。
俄外長參加核峰會
應美國倡議,七國集團(G7)24日在荷蘭海牙召集特別會議,決定不參加原定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G8)峰會,改為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七國集團峰會。七國集團成員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24日在海牙與烏克蘭外交部長會面。這是將近一個月來兩國最高級別的官員會晤。對七國集團抵制索契峰會的決定,拉夫羅夫在當天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上表示,退出八國集團對俄羅斯來說稱不上是悲劇。
俄防長視察克里米亞
烏克蘭24日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一份決議草案,謀求讓聯大通過這份否認克里米亞入俄公投合法性的決議。烏克蘭在這份決議草案中并未指名道姓提及俄羅斯,而是呼吁“所有國家、國際組織和專門機構”不要承認任何涉及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位改變”。
克里米亞公投前,美國曾經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交一份類似決議草案,但因俄羅斯投票否決而未獲通過。
烏克蘭駐聯合國代表團的一名發言人說,24日提交的新決議草案比先前那份更為“中性”,有希望獲得更多國家支持。一匿名歐洲外交官則持懷疑態度,認為新草案若要獲得聯大通過,烏克蘭“尚需付出更多游說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先前那份草案提交給安理會,如獲通過具有法律約束力;而最新草案是提交給聯大,如獲通過并不具法律約束力。聯大定于27日召集會議討論烏克蘭危機,預計屆時會就這份決議草案舉行投票。
烏克蘭政府24日下令烏軍隊撤離克里米亞地區。同一天,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視察了在克里米亞的駐軍和軍事設施,紹伊古是克里米亞自本月21日完成入俄程序以來到訪的最高級別俄羅斯官員。
■ 制裁
俄
禁13名加拿大人入境
面對西方國家的制裁措施,俄羅斯繼先前采取禁止9名美國官員和國會議員入境的反制措施,24日,俄外交部宣布對13名加拿大官員、議員以及社會活動人士實施制裁。
俄外交部聲明說,作為對加政府針對俄羅斯數名官員和聯邦議會議員進行制裁的回應,宣布對13名加拿大官員、議員及社會活動人士實施相應制裁。被列入制裁名單的13人將被禁止進入俄聯邦境內。
聲明說,加方選擇忽視克里米亞人民自由選擇加入俄聯邦這一事實,俄方對此表示遺憾。
據新華社電
G7
或制裁俄能源國防工業
七國集團24日在聲明中說,如果局勢繼續惡化,“我們仍然隨時準備追加制裁,包括針對各個經濟部門的聯合制裁,將給俄羅斯經濟帶來更大沖擊。”
分析師認為,俄羅斯能源產業、銀行業和國防工業最有可能被列入新一輪制裁名單。美國官員透露,美國已就這類制裁獲得不少歐洲國家支持。
俄羅斯是歐洲聯盟最大貿易伙伴之一,是不少歐洲國家獲取能源的重要來源。法外長說,七國集團已經同意設法減少對俄能源依賴,“我們必須讓自己處在一個不像現在這般依賴俄(能源)的境地”。
一些西方國家官員透露,G7在24日會議上認同,盡管制裁俄能源部門可能會給全球經濟帶來負面沖擊,但俄所受打擊勢必更為沉重;如對俄不采取更嚴厲措施,同樣可能引發不良后果。據新華社電
■ 分析
俄被“踢出”G8有何影響?
“被除名是象征意義”
七國集團集體抵制在索契舉行的八國峰會,八國集團名存實亡,對于此事引發的影響,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認為,被“除名”對俄而言象征意義多于實際影響。
楊成解釋說,一方面,俄自上個世紀90年代加入八國集團起在很長時間內并非這一西方發達經濟體集團的全權成員,而只在其中扮演邊緣角色。在某種意義上,G8始終保持著“G7+俄羅斯”的二元結構。俄所期待的國際體系,尤其是國際金融體系及世界經濟治理格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未真正獲取。克里米亞入俄已是一個難以遲滯的進程,美國和其他發達工業國家在難以對俄予以實質性打擊的情況下,不得已動用將俄從G8“除名”等方式表達對普京政權的不滿。另一方面,G8在當下全球治理結構中作用不斷萎縮。新世紀以來,國際關系和地區格局日益扁平化,多極化作為一種趨勢仍在生成之中,在這一新權力架構下,冷戰期間建立起來的國際組織已經不足以應對新時期的新威脅和新挑戰。以G20為代表的全新的全球治理機制正在不斷涌現。在此意義上,G8對俄大國地位的彰顯已不再像葉利欽時代那么迫切。相反,通過參與G20、金磚國家機制等新體制的成長以及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舊體制的改造對俄而言更為重要。
當俄最終決定克里米亞入俄時,就已對西方的制裁做好準備,其中就包括G8的“除名”問題。西方在向俄施壓過程中已列舉一系列制裁措施,而普京也早已明確表達對西方抵制原定于索契召開的G8峰會的無所謂態度。從目前情況看,俄羅斯很可能采取新一輪回應性報復措施。但俄和西方都很清楚,這更大程度上針對國內選民呼聲而不是真將對抗進行到底。
新京報記者 高美
■ 背景 “八國”變“七國”
始創于1975年的六國集團,始創國有6個,包括法國、美國、英國、西德、日本、意大利。其后,加拿大于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第八個成員國為俄羅斯,該國于1991年起參與G7峰會的部分會議,直至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正式成為G8,而在2014年3月24日,俄羅斯被“除名”,G8又變成了G7。
G7 七國集團因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責任走到一起,而俄羅斯最近數周的行為卻與這些原則相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不會參加原先計劃的索契峰會。
■ 歷史 國聯曾開除前蘇聯
1919年成立的國際聯盟被稱為聯合國的前身,前蘇聯為對抗德國于1934年9月18日加入國聯并成為會員國,但于1939年12月14日,因與芬蘭的冬季戰爭而被開除會籍。15名理事會成員中,只有7名(英國、法國、比利時、玻利維亞、埃及、南非聯邦及多米尼加共和國)投票支持開除會籍。雖然投票未過半數,但通過有關憲章開除前蘇聯會籍。
俄羅斯 如果我們的西方盟友認為這一架構已過時,那就這樣吧。我們不會死死抓住這一架構不放手。就算(索契)會議不召開,在我們看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悲劇。
綜合新華社電/專稿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俄羅斯 前蘇聯 |
上一篇:馬方向中方通報搜尋信息 取消北線和南線北部搜索 |
下一篇:全球去年災害經濟損失達1400億美元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