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美媒:中日經濟分道揚鑣令人憂 |
2014-02-19 來源:新華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據參考消息2月18日報道【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月16日文章】題:中日經濟正在分道揚鑣:沖突前奏?(作者章家敦)
上月,日本向中國大陸團隊游客和自由行游客分別發放了7.9萬張和3萬多張簽證,簽證總數約是2013年1月的10倍。
中國的有錢人能緩解該地區惡化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嗎?香港《南華早報》認為他們或許能緩解。該報15日發表了一篇題為《旅游業增長可能有助于消除中日裂痕》的社論。
這似乎是一種夸張。
觀察人士曾經指出,該地區根深蒂固的分歧并不要緊,因為可能存在“政冷經熱”的情況。但如今,分析人士的態度沒有那么肯定了。緊張局勢正伴隨著———并且毫無疑問加劇了———中日兩大亞洲經濟體的分道揚鑣。
2013年,中日貿易額同比下降5.1%,2012年同比下降3.9%。而這些數字出現的大背景是,中國的外貿總額在2012年增長6.2%,去年則增長7.6%,同時,日本的外貿總額在2012年增長了1.0%,但在2013年下降了7.8%。
日本方面將中日貿易額的降低歸咎于“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領土爭端的持續后果”和中國消費者抵制日貨的行動。中國官方媒體也認為貿易受到了地緣政治分歧的影響,并指責安倍晉三。中國城市爆發的反日游行、中國政府對日本跨國企業的差別對待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不出意料,中日之間的投資也受到了重創。去年,日本與中國彼此間的直接投資同比都有所下降。
2013年的可憐數字與2012年形成對比,這主要是關系惡化的結果。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非所副主任宋志勇說:“中國政府把島嶼爭端看得非常重要,因此中國企業在對日投資前要考慮壓力和經營風險。”
宋志勇對于中國對日投資減少的解釋也許是對的。而日本對華投資減少的理由無疑更加復雜。毫無疑問,中國不斷上漲的工資水平——大大超出了生產力——導致日本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向投資東南亞。
但是,非商業風險如今是一個重要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姚海天說:“緊張的政治局勢是去年日本對華投資下滑的主要原因。”姚海天預測,兩國關系在今年還將惡化。
到目前為止,姚海天的預測似乎都得到了印證。除了其他各個方面,國有企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將加快對東海7個油氣田的開采。其中一些油氣田靠近日本主張主權的區域,這幾乎肯定會加劇兩國之間的海上爭端。
普遍因素往往也會加快經濟脫鉤。北京仍在試圖利用差別定價調查來削弱跨國企業的商業前景,中國官員可能會加大利用經濟杠桿來實現地緣政治目標,從而惡化局勢。中國更加嚴格地實施勞動法規和環境法規也會對日本的投資決策產生影響。也許最重要的是,放緩的經濟令中國失去魅力,尤其是與周邊市場相比。
要想讓中日貿易和投資在今年增長,就不得不立即扭轉這些長期的趨勢。但這不太可能。當然,中國赴日游客的增多有助于緩解狀況,但在整個事態的發展過程中,這并不是一個重要因素。
為何經濟聯系的削弱事關重大?當經濟相互分開時,國家就會對對方的成功不感興趣。不幸的是,歷史告訴我們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中日 經濟 分道揚鑣 |
上一篇:韓國慶州房屋坍塌至少8人遇難 仍有約50人被困 |
下一篇:小行星3月撞地球是瞎扯 來自星星的都教授說對了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