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西方國家迎來“小家庭”時代 |
2013-11-26 來源:文匯報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這是您買的牛奶。您的女兒真可愛。”
“謝謝。”
“是第一個孩子嗎?還打算再生一個?”
“不生了,一個就夠了。”
這是安吉拉·赫特在超市為5歲的女兒買牛奶時,和收銀員的一段對話。
35歲的赫特是一個服裝設計師,在洛杉磯有一家自己的工作室。盡管家里還過得去,但多要一個孩子還是令赫特夫婦感到恐懼。“我們不打算為女兒增添弟弟或者妹妹。原因很簡單,我和丈夫討論了很多次,但每次結論都是,我們養不起第二個孩子了。”赫特說,現在的最大目標就是能為女兒攢夠大學學費,為自己攢夠養老金。
育兒成本高昂令人卻步
赫特夫婦所經歷的并不是美國少數人的故事。如今,選擇只生一個孩子的美國人越來越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稱,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最新數據,近40年來美國新增了約1600萬個獨生子女家庭,每5個家庭中就有1個。大約18%的已婚婦女在其生育年齡內只生一個孩子,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組成一個小家庭?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學家杰米·托馬斯指出,美國“小家庭”迅速增長的原因非常復雜,包括上世紀60年代的嬰兒潮導致很多人為了教育和就業機會而延遲生育,尤其是日益高昂的育兒成本不能被忽視。據保守估計,美國中等收入的獨生子女家庭平均每年為孩子花費1.5萬美元,如果是兩個孩子的家庭,這一費用就飆升至2.6萬美元,雙職工家庭的育兒成本還要更高。另一項調查顯示,從孩子出生到上大學,美國父母的平均支出是28.6萬美元,而在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這個數字更顯驚人。
“經濟衰退已經極大地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欲望,”美國研究生育健康和政策的古特馬赫學會國內政策部門負責人拉里·菲娜表示。
獨生子女的優勢受到重視
除了經濟原因,觀念的變化也是一些美國夫婦“只生一個”的重要原因。
“在你決定再生孩子之前,應該問自己這些問題:對我來說什么是最好的?如果已經有了一個孩子,他(她)會對第二個孩子的出生有恐懼感嗎?更多的孩子會妨礙你的事業嗎?自我感覺如何?我們需要搬到更大的住所去嗎?我們想再次改變自己的生活嗎?”《獨生子女歡樂與挑戰》一書作者蘇珊·紐曼的一系列追問,正被越來越多的美國夫婦考慮。
“孩子,孩子,還是孩子,我感覺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想念自由自在的下午茶,想念兩個人一起看電影。”在育兒資訊網站“媽媽網”上,媽媽們談起帶第一個孩子是如此不易,以至于她們不想再帶第二個。紐曼說:“今天的父母面臨許多壓力,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自己沒太多精力照顧幾個孩子。對他們來說,一個孩子是最理想、最快樂的選擇。”
此外,人們對獨生子女的刻板印象也在發生改變。
美國人通常認為獨生子女自私自利,難以適應社會。在今年的暢銷書《獨一無二:擁有獨生子女的自由和作為獨生子女的幸福》里,美國女記者勞倫·桑德勒卻認真地替獨生子女“正名”。她引述專家研究稱,人們不用擔心所謂的獨生子女會被寵壞而形成自私孤僻性格的問題,因為專家研究發現這兩者之間并無必然聯系。與非獨生子女相比,獨生子女的才智和成就其實明顯更高,自尊心也更強。
桑德勒引述社會學家朱迪絲·布萊克等人的研究說:“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能夠給孩子投入更多資源,包括時間、金錢和注意力。只生一個孩子能讓父母有更多的自由和自我發展的空間,而獨生子女只要教育得好同樣會是出色的人。”這本書在美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婦女開始出面探討只生一個孩子的好處與無奈,雖然有很多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十年中,傳統的大家庭已經戲劇性地分化了。
事實上,美國并不是唯一面臨這種變化的國家。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近年來,英國的家庭規模也正在萎縮。據英國國家統計局透露,獨生子女家庭在過去15年里增加了近70萬,達到370萬戶,10年內獨生子女家庭很可能在英國家庭中占到多數。而在一向推崇大家庭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如今三分之一的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
面對獨生子女“小家庭”浪潮,《中毒的童年》一書作者休·帕爾默說,父母們需要更加認真學習如何養育孩子,“如果孩子在沒有兄弟姐妹的環境下長大,那么他們需要更多去托兒所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機會,否則他們無法學會分享或其他社交技巧。” (吳宇楨)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西方國家 迎來 小家庭 |
上一篇:德外交官折扣買奢侈品受爭議 公務員特權引不滿 |
下一篇:奧巴馬在中國城演講遭韓國男子哭喊攪局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