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印度火星探索惹爭議 被指難在太空項目中超中國 |
2013-11-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11月5日,印度火星探測器在斯里赫里戈達島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完成了火星任務的第一階段。這令印度輿論歡欣鼓舞,有人認為印度在太空探索中超越了日本和中國。然而,香港中評社11月18日援引印度媒體評論稱,印度想在太空競賽中超過中國是可以理解的,但很難實現。
據悉,執行此次火星探索任務的“曼加里安”號項目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研發,耗資43億印度盧比(約合4億元人民幣)。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是在15個月里完成了“曼加里安”號的總裝建造工作,這對于一個此前從未進行過類似探測的國家而言,簡直快得不可思議。
因此,有評論認為,“曼加里安”號的發射過程所以如此匆忙,是為了要搶在計劃12月初升空的中國登月探測器“嫦娥三號”前發射,與中國一較高下。英國《衛報》即稱,印度的目的不只是收集火星上可能顯示有無生命跡象的信息,也不單純是展示技術,而是要暗暗與地區對手中國進行“星際競賽”。
事實上,火星被稱為“探測器的墳場”,此前世界上僅有美俄歐成功探測過火星,世界各國已累計發射40多顆火星探測器,但一半多都以失敗告終。有專家認為,“曼加里安”號究竟最終命運如何也很難預料。
拋開與中國競賽的因素不談,單從印度國情民生上來講,是否應該耗費巨資在太空項目上也引發爭議。文章指出,從“曼加里安”號升空之日起,不僅外界質疑聲不斷,印度本國也有不少輿論批評這項宏大計劃脫離國情。印度太空探索遭到最多質疑的是:一個貧困人口占世界1/3、許多人仍在餓肚子的“窮國”為何要探測火星?顯然政府應更加關注民生。就連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前主席奈爾都批評此次火星探測是“國家的浪費”。
文章認為,顯而易見的是,雖然在“大國夢”的驅使下,印度將會繼續奮力成為航天大國,但由于現階段印度盧比匯率暴跌,經濟困難重重,上述爭議恐將長期困擾著印度的航天進程。而中國在太空規劃和科研預算方面都遠超印度,與印度在太空項目上的開支相比,中國每年投入太空科研上的資金大約幾十億美元。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中國在太空領域幾乎方方面面都領先于印度,中國的運載火箭載重量是印度的4倍多;2003年中國成功實現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印度則至今未見啟動此項飛行。
因此,《印度時報》也表示,印度想在太空競賽中超過中國是可以理解的,但很難實現。(記者 周旭)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火星 探索 惹爭議 |
上一篇:俄喀山墜機事故原因:第四次試降時機翼墜地 |
下一篇:英媒稱沙特與以色列或繞過美國聯合進攻伊朗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