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俄民族團結日變排外日 數萬首都人上街反移民 |
2013-11-06 來源:環球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4日是俄羅斯的“民族團結日”,“把俄羅斯還給俄羅斯人”的標語卻飄蕩在俄羅斯許多城市的街頭。當天,俄民族主義者舉行各種規模的“俄羅斯行軍”游行示威活動,高呼排外和限制外來移民的口號,引發美歐強烈關注。美國大使館呼吁美國公民遠離集會地點并保持警惕。俄政治分析家認為,極右勢力和排外勢力在俄羅斯不斷增強,進行大規模游行示威并制造騷亂,抹黑了“民族團結日”。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俄排外情緒隨著俄羅斯經濟和政治形勢的潮起潮落而起伏不定,當前的反移民情緒可能是暫時。
俄《觀點報》5日稱,俄各地舉行的游行中,以莫斯科的規模最大,包括“另一個俄羅斯”、國家民主黨等一些未正式登記的社會組織也參加了集會。游行組織者稱,莫斯科約有2.5萬人參加了集會,警方稱有8000人參與。一些民族主義者身上佩戴各種右翼政黨標志及“帝國”國旗,列隊高喊 “白種人最高貴”、“民族主義是俄羅斯選擇”、“俄羅斯是俄羅斯人的俄羅斯”等民族主義口號;極端者甚至高呼“反對北高加索人,殺死非俄羅斯人”等極端口號,還行納粹禮。俄羅斯其他城市也有類似集會,圣彼得堡的40名民族主義者還進入地鐵毆打非斯拉夫面孔的乘客。
美國《洛杉磯時報》稱,頗具諷刺的是,這一天是俄羅斯法定的“民族團結日”。文章認為,“民族團結日”是普京2004年設立,用于替代“十月革命”紀念日,卻被右翼民族主義者所利用,并逐漸成為極端排外者表演的舞臺。
美國《赫芬頓郵報》認為,極端民族主義者主要針對的是非斯拉夫移民,尤其是來自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穆斯林移民。他們認為大量外來移民使俄治安狀況下降,并搶走了屬于他們的就業崗位,因此要求政府出臺更嚴厲的移民法。俄警方也將治安惡化問題歸咎于外籍移民,并屢屢發動針對外籍移民的清理,也讓這些人士氣大振,一些示威者公開表示,“那些高加索人來這里販毒、謀殺、強奸,把俄羅斯變成大垃圾站”,還有人宣稱,“如果政府不管,我們就自己去處理那些高加索人和中亞人”。莫斯科卡內基中心高級研究員莉莉婭·舍夫佐娃稱,普京努力提防溫和民族主義者和自由派結成政治同盟,結果忽視了極端民族主義勢力迅速增長的威脅。
在加拿大《環球郵報》看來,俄羅斯由于人口持續下降,不得不從貧困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吸引勞工,但這又導致外來勞工和本地俄羅斯人間緊張關系加劇,俄政府的應對措施顯得很不到位,找不到平衡點。一些俄羅斯人認為政府“沒有做任何該做的事,一些官員甚至借機大搞腐敗”。據俄移民局2012年的統計,現有外國移民超過900萬人,其中3/4來自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移民中非法入境者約為300萬到500萬人。在莫斯科和其他主要城市市中心,移民承擔了清潔工、建筑工、小販等大多數俄羅斯人不屑去做的工作。但俄民族主義者對此感到恐慌,針對外籍移民的騷亂如今成了家常便飯。
俄列瓦達民調中心的民調結果更驚人。俄《消息報》5日援引該民調中心的最新民調顯示,61.5%的受訪者表示對居住在他們城市的高加索和中亞移民持恐懼和敵視心態。62%的人認為,俄將繼續發生類似10月份發生在莫斯科郊區的民族沖突事件。此外,71%的人表示要在某種程度上“停止養活高加索人”,73%的人堅持要求驅逐非法移民,78%的人贊成限制移民流動。該民調中心副主任阿列克謝·戈拉日丹金表示,這一民調結果確實讓人感到失望,這是在民族關系緊張的背景下得到的民調結果,而最令人擔憂的是對外來移民仇視的情緒逐年增長。俄羅斯民族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埃米利·帕伊表示,這表明俄羅斯社會目前的一種情緒。而俄移民聯合會會長穆罕默德·阿明否認這一民調結果。他說:“這純屬胡說八道。列瓦達中心公布這一信息的目的是煽動民族仇恨。”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歷史學家安德魯·羅伯茲的分析稱,俄羅斯許多人仍然沉湎于“帝國夢想”,試圖用斯拉夫血脈和東正教替代蘇聯,成為凝聚“新帝國”的紐帶,而這種情緒往往導致對非斯拉夫移民、非東正教移民的排斥。文章認為,普京如今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他需要借助民族主義旗幟凝聚人心;另一方面,如果任由這種排外情緒蔓延,他苦心構建的歐亞國家共同體,以及和中國等周邊國家達成更密切經貿關系的努力,勢必受到影響。(記者 丁飛 柳玉鵬 陶短房)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民族團結 排外 數萬 |
上一篇:日本巨型“垃圾島”漂向美國 面積如得州 |
下一篇:美媒:殖民者強盜身份無法令日本成地區領導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