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民眾抗議(資料圖片)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 高菲) 近日,一則“中石油、中海油中標巴西油田引發抗議沖突”的消息備受網友關注,因競標有非巴西企業的參與,沖突的原因被誤讀為“民族主義”示威。究竟事情的真相是怎樣?為此,新華網獨家連線新華社駐里約熱內盧分社記者王帆。
王帆表示,此次競標期間的確發生抗議和沖突,但并非如一些境外媒體報道是針對中國或中國企業的。示威者表示,抗議的目的是政府將國家資源私有化。事實上中石油、中海油中標比例最小,巴西石油公司仍是中標聯合體中最大的參股方且將成為油田唯一的作業者。而針對政府的抗議示威在當地已經司空見慣,被民眾視為自由表達權的一種體現方式。
跨國聯合體中標 中國油企占比少
據介紹,此次招標標的是位于巴西東南部里約州外海桑托斯盆地的里貝拉區塊,區塊面積超過1500平方公里,為全球最大海上油田。
這一區塊開采權招標于當地時間21日在里約熱內盧溫莎酒店唱標,最終由巴西石油公司、荷蘭殼牌、法國道達爾以及中石油、中海油兩家中國油企組成的聯合體作為唯一投標方中標。
勘探結果表明,里貝拉區塊的油氣總儲量約在260億至420億桶之間,其中實際可開采量將占總量30%,即80至120億桶原油。這是巴西迄今勘探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單體鹽下層區塊,且油品極佳。
王帆表示,根據巴西相關石油法律規定,無論哪家企業勝出,國有的巴西石油公司將是唯一作業者并參股聯合體,股權比例不少于30%。因此,在此次中標的聯合體中,巴西石油公司占有40%的股權,殼牌占20%,道達爾占20%,而中石油和中海油則只分別占10%,且完全屬于資本投資。
另據巴西原油開采分配規則,中標企業(或聯合體)須將從標的區塊開采所得原油的一部分交給聯邦政府,該聯合體給出的原油上交比例為此次招標規定的轉移比例下限,即41.65%。
唱標場外抗議私有化 “民族主義”很“無辜”
王帆說,唱標儀式開始前,在舉辦儀式的溫莎酒店周圍,一些當地民眾舉行示威活動,抗議政府私有化政策。當地民眾認為,海下石油資源屬于國家資源,政府不能以“招商引資”為由將資源私自出售。
中標結果發布后,大部分抗議民眾已經散開,只有一小部分示威者留在場外繼續抗議,隨后很快恢復平靜。從目前的情況看,示威活動不會對中標結果產生任何影響。
作為唱標和示威活動的親歷者,王帆認為,雖有環保協會、反對私有化協會等社會團體參加抗議游行,但一些激進的破壞分子借機打砸搶,當地軍警投擲震爆彈驅散人群,因此抗議活動演變成小規模暴力沖突,延續大約數分鐘。
諸如此類抗議巴西政府示威活動在當地已經司空見慣,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比如,今年6月聯合會杯舉辦期間,為抗議政府斥巨資修建世界杯球場、籌辦賽事,數千民眾在賽場外舉行游行示威。數日后,抗議演變為全國性的大規模示威游行。
據王帆介紹,目前當地的各類示威活動已經是進入一種無組織、無頭緒、常發生的狀態,而抗議的名目繁多,規模或大或小,已經成為當地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和民眾向政府表達意愿的一種形式。幾乎是無論政府做什么事,當地群眾都會有人站出來示威,發生類似沖突的抗議活動也屢見不鮮。
因此,唱標儀式前后發生的抗議及沖突并非針對中國或中國油企,更與“民族主義”無關。
中國油企員工在巴西:“兩點一線”生活平常
針對網友關心的中國油企員工安全問題,王帆介紹說,中石油和中海油此前在巴西并沒有石油開發項目,只有幾名負責資本投資的工作人員負責聯絡工作。中石化在當地建立了合資公司,但用工遵循本地化,僅三四十名中方人員。這些人員過著與巴西人民一樣的平常人生活。
以中石化的工作人員為例,他們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宿舍、辦公室“兩點一線”,由于工作簽證手續復雜等問題,多數人員隔一段時間須出境一次,往返于中國與巴西,因此處于長期出差狀態,在當地參與社會活動不多。而中國油企員工面臨的治安問題與當地的民眾是一樣的,并無特別之處。
【本網責編 胡驍】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3/1025/thumb_150_105_2013102508483064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