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衛報》被迫銷毀斯諾登機密資料 其他地方或掌握副本 |
2013-08-21 來源:新華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英國《衛報》總編輯艾倫·拉斯布里杰19日說,由于受到英國政府威脅,不得不銷毀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商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美國政府機密資料,但暗示可能在境外繼續披露。
受威脅
拉斯布里杰在《衛報》官網發表一篇文章說,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兩名“安全官員”某日到訪《衛報》倫敦辦公室,并在地下室監督他銷毀存儲機密資料的電腦硬盤。
拉斯布里杰暗示事件發生在之前大約一個月內,但沒有說明具體時間?!缎l報》發言人根納季·科爾克拒絕進一步回應。
文章寫道,政府先前發出威脅,稱如果不銷毀或將資料轉交當局,將起訴《衛報》。一名官員一個月前勸告拉斯布里杰:“你們已經得到樂趣,現在我們希望要回資料。”
銷毀資料前,拉斯布里杰告訴官員,如果順從政府,將不能履行新聞工作職責,而一名官員回答,《衛報》已經達到激發議論的目的,無需更多報道。
拉斯布里杰說,《衛報》根據斯諾登提供的資料發布報道后不久,一名高級政府官員同他接觸,稱首相戴維·卡梅倫要求返還或銷毀斯諾登的資料。隨后一些官員紛紛與他會面,敦促《衛報》落實。最后一次,兩名安全官員威脅將訴諸法律,拉斯布里杰隨后帶他們進入地下室并銷毀資料。
他說,因持續數周的壓力達到頂點而銷毀資料,銷毀過程是《衛報》歷史上“最匪夷所思的時刻之一”。
卡梅倫的發言人拒絕回應拉斯布里杰的說法。
轉境外?
拉斯布里杰說,資料銷毀不會阻止《衛報》繼續從事相關報道,暗示其他地方掌握資料副本,可能在境外繼續揭秘。
盡管硬盤在倫敦銷毀,拉斯布里杰告知官員,由于記者間的“全球合作”,媒體組織可能“利用最寬松的法律環境”報道,《衛報》無需從倫敦報道。
一名熟悉事件的消息人士說,這意味著《衛報》可能在英國政府權限外報道。
《衛報》是斯諾登主要泄密渠道,最早有關美國“棱鏡”監視項目以及英國相關活動的報道由美籍記者、專欄作家格倫·格林沃爾德撰寫。英國警方18日拘押格林沃爾德的同性伴侶戴維·米蘭達,沒收后者攜帶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等設備。拉斯布里杰說,沒收不會影響格林沃爾德的工作。
拉斯布里杰說,“(政府)間諜”發展迅速,不久以后,記者將不可能掌握機密消息。
誓“報復”
就伴侶米蘭達遭拘押事件,格林沃爾德19日決意繼續揭秘。“從現在起,我會更激進地報道。我將刊登更多資料,包括英國的資料。我掌握不少英國間諜系統的資料,相信他們會后悔自己的舉動。”
他說,拘押米蘭達意在恐嚇他不要繼續揭秘。斯諾登先前交給格林沃爾德1.5萬至2萬份美國政府機密資料。
美國一名安全官員說,英國政府拘押并問詢米蘭達的原因之一是向斯諾登資料的接收者傳遞信號,其中包括《衛報》。
美國白宮發言人喬希·歐內斯特19日說,沒有要求英國當局拘押米蘭達,不過英國當局確實曾向美國透露這一行動。
英國警方18日依據反恐法案于倫敦希思羅機場拘押米蘭達,問詢近9小時才釋放。米蘭達當時剛結束在德國首都柏林的行程,打算從倫敦轉機返回家鄉巴西里約熱內盧。英國反恐法案授權,安全機構可以在邊界攔截并問詢個人,時間不能超過9小時。
米蘭達在柏林期間同獨立電影制作人勞拉·波伊特拉斯會面。波伊特拉斯先前同斯諾登接觸,并與格林沃爾德分別基于斯諾登的資料披露政府監視活動。
格林沃爾德說,米蘭達柏林行程的目的是把斯諾登的資料轉交給波伊特拉斯,并從后者那里取回另一份不同資料。米蘭達與格林沃爾德在里約熱內盧定居。
他說,警方沒收米蘭達攜帶的所有電子設備,包括一支數據記憶棒,不過沒收的所有東西都經過“多重加密”,而且自己和波伊特拉斯都有副本。(安曉萌)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被迫 銷毀 斯諾 |
上一篇:美刊:敘叛軍用中國導彈擊落戰機 |
下一篇:沙特610公斤男子驚動國王 后者下令醫院助其減肥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