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韓國媒體用抨擊朝鮮指桑罵槐不厚道 |
2013-08-13 來源:環球時報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韓國媒體報道朝鮮不久前修改了《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韓媒稱其中的第二條要求“將我們黨和革命的血統——白頭山血統永遠延續下去”,認為這等于“正式宣布”了朝鮮政權的“世襲制”。必須指出,韓媒通常都對朝鮮抱有敵意,它們對朝鮮的描述經常帶著畫漫畫的鄙視態度。
中國國內也有一些意見領袖及學者嚴重歧視朝鮮,他們對朝鮮的看法已同韓美日的主流對朝態度無異。更有甚者,其中有的人經常用批評朝鮮“指桑罵槐”,用朝鮮的例子貶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做法在互聯網上有一定市場。
我們認為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看待朝鮮和中朝關系,分清中朝友好的幾個不同維度,看準中國的國家利益,以及中朝關系對維護這一利益的重要性。
客觀而言,朝鮮三代領導人的延續發出了關于其政治體制的強烈信息,這一點朝鮮內外的人都能看懂。朝鮮的這一做法在社會主義國家里沒有先例,同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尤其不同。世界早已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分的時代,制度性元素的組合、搭配早已突破傳統界限,把“主義”絕對化,用“主義”來為國家劃陣營的做法都是冷戰思維的延續。
中國官方對朝鮮國家道路保持尊重的態度,這同中國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包括轉型國家的政治選擇一脈相承。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了很遠,中國的政治面貌也與朝鮮拉開了距離,這些事實不會因中國對朝鮮的尊重而改變。重要的是,朝鮮也尊重中國的選擇,中國人的胸懷至少不應比朝鮮人小。
中朝友好的最大塑造力是地緣政治,而非意識形態。朝鮮是中國地緣政治的重要屏障,從明朝開始就如此,今后也不會變。中國人在明朝就曾為保衛朝鮮而戰,時代雖然變了,但地緣政治的慣性在東北亞超越了很多變遷,今天朝鮮的國家安全仍然符合中國利益。
地緣政治利益不會在國家交往中被掛在嘴邊,它往往通過對國家間其他友好因素的強調和頌揚而隱蔽起來。中朝上世紀50年代那段并肩戰斗的歷史令兩國人民都刻骨銘心,它是維護兩國特殊友好關系取之不竭的天然動力。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矛盾也很突出,但美國希望用兩國的意識形態沖突將前者掩蓋,以此獲得中國自由主義者們對美國立場的支持。
中朝關系有其復雜性,但我們應當使它的友好盡可能簡單些。朝鮮發展核武器有害地區和平,也違背了中國利益,我們表達反對并采取相應行動必須做得堅決。對朝鮮內部政治路線,我們可以施加朝鮮愿意接受的影響,但不能做過頭,不能像當年輸出社會主義革命一樣向朝鮮輸出改革開放。
其實大多數中國人懂得這個道理,他們看得懂朝鮮,也看得懂中朝政治道路的區別,同樣清楚中朝保持友好的重要性。那些用攻擊朝鮮來貶損中國的人,是故意裝糊涂,用不存在的邏輯來論證中國是“大號的朝鮮”,否定中國已經取得的長足進步。
這是超級意識形態化的一些人,他們迷戀于“主義”向所有領域的滲透,而對國家應對實際挑戰不感興趣。當然不排除這些做法的背后還有著一些人刻意追求的政治利益。多元化的中國已經能夠包容這樣的偏執,但我們看清多元化的這些細節,還是很有必要。▲(環球時報評論員)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韓國 媒體 抨擊 |
上一篇:印度國產航母將下水 最終成本超預算10倍 |
下一篇:日本北海道發生5.1級地震 震源深度175.7公里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