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在俄中國務工人員為何頻頻“遇險” |
2013-08-07 來源:新華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新華網北京8月7日電(記者葛萬青 王作葵)孝感非法出境民工發帖求救、70多名中國務工者在俄遭扣押……近一段時間來,類似的消息不斷見諸媒體。中國赴俄勞務人員為何頻頻“遇險”?專家認為應采取有效措施規避風險并規范赴俄務工市場。
近年來,隨著中俄經貿合作的不斷加強,兩國間的人員往來也日益頻密。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勞動力轉移工作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僅黑龍江一省每年赴俄羅斯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就達6-7萬人。
“總體來看,中俄勞務合作中真正高端的勞務服務,如信息外包、編程、高級酒店服務等所占的比重還很小,大部分打工者從事農業種植、采伐、工程建筑等行業,這種低端的體力性勞動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容易出現事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趙忠秀對記者說。
趙忠秀說,在俄羅斯,尤其是遠東地區,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長期存在。這種負面情緒導致當地一些人往往會采取不夠理性的做法,給當地中國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危險。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務工,交通、通訊不便,取得領事保護不易,不確定性風險更大。
事實上,不僅是在俄羅斯,在中亞、外高加索、東歐,中國赴外務工人員被雇主扣押護照證件、工作時間太長、勞動強度過高、伙食住宿條件差、拖欠工資等問題屢有發生。究其背后的原因,務工人員普遍具有出國前馬虎、出國后迷糊、出事后慌張等通病。他們對用人企業的實力和資質缺少了解,也沒有簽訂書面的勞務合同。出國后不少人沒有及時到中國駐當地使領館進行登記。遇到麻煩后,有些人試圖通過罷工、行賄等方式自行解決,有些人則是慌張出逃。
“使領館不止一次通知大家來進行免費登記,響應者卻少得可憐。等到有一天他們自己找上門來,多半是已經攤上事兒了。”一位多年在領事部門工作的老外交官深有感慨地說。
趙忠秀說,中國勞務人員海外遇險,大多與黑中介有關。這些黑中介往往采取蒙騙的方式招攬務工人員,有的甚至與當地黑勢力串通一氣,不僅敗壞了中國勞務輸出的名聲,更使勞務人員面臨種種風險。
今年四月起,在中介徐某的介紹下,湖北省孝感市25位民工分批赴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克麥羅沃州一工地從事建筑工作。可到了當地后民工們才發現,原來承諾每月一萬元的工資大大縮水并屢遭拖欠,工作時間長,飲食條件差。民工們提出抗議后遭到威脅,證件被扣押無法回國。五月,俄羅斯警方在伏爾加格勒州拘留74名中國務工者,這些務工者沒有任何身份證件,屬非法居留,俄方決定將他們遣返。七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35名打工者因在俄下列寧斯科耶打工拿不到工資被迫回國,又因護照被扣被困俄口岸30多個小時。
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勞動力轉移工作辦公室負責人透露,由于俄方提供的工作簽證數量有限,部分中方人員便通過辦理旅游、探親簽證過境然后“黑”在當地打工,這本身已經違反了俄羅斯相關法律,一旦發生糾紛務工人員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護。
趙忠秀表示,由于俄羅斯地方政府政策法規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一旦發生變化,往往使中國務工者和投資者措手不及。
中國駐俄大使館通過其網頁發布安全指南,提醒中國公民謹慎赴俄務工,通過具有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的企業赴境外務工,簽訂正規合法的境外勞務合同,遵守東道國有關法律法規,辦理合法的出入境、居留和工作手續。
趙忠秀認為,為保護赴俄勞務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并做好應急預案,特別是要保證緊急情況下的通訊暢通。另一方面,當地服務部門和國內派出部門應建立定期的聯絡機制,及時就每天工作進展、務工人員疾病、工傷等情況進行溝通。
他強調,國家和地方外經貿部門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對赴海外務工人員進行全程跟蹤和保護,大力打擊黑中介,切實履行好公共服務的責任。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務工人員 為何 |
上一篇:日媒:“中國崩潰論”全是謊言 因日本嫉妒 |
下一篇:巴基斯坦一足球場發生爆炸致11名兒童死亡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