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中社4月29日提供的這張照片顯示,在朝鮮首都平壤,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中)攜妻子李雪主(中左)參觀“海棠花”健康中心。新華社/朝中社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最近提出,朝鮮的基本國策是經濟與“核武力”建設并行。4月下旬,履職不久的新總理樸鳳柱頻頻露面工礦企業,被韓國聯合通訊社稱為“低調推動朝鮮經濟改革”。
朝鮮領導人的這些新動向是否意味著朝鮮正著手謀求改善民生,推動經濟改革?多位朝鮮事務專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朝鮮經濟限制因素多,推動經濟改革的前景并不樂觀。
政策轉向需觀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安全與合作研究部副主任劉俊波認為,改善經濟不是現任朝鮮政府的新舉措,而是歷屆朝鮮政府民生政策的一貫做法。
劉俊波說,改善民生、發展經濟近年來已經成為朝鮮的重要戰略。經歷過“苦難行軍”的朝鮮有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的迫切希望,朝鮮政府也把經濟問題視作執政的關鍵內容。從前任領導人金正日執政后期開始,朝鮮就一直強調改進民生。
不過,朝鮮經濟政策調整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經濟改革。劉俊波解讀,朝鮮在經濟領域采取的政策可以說是“經濟改善”,即在其現有政治框架內進行調整,政策力度有限。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浩榮則認為,樸鳳柱這次出任朝鮮總理時間不長,視察一些基層經濟單位屬正常行為,與朝鮮政府經濟政策調整關系不大。
高浩榮說,金正恩先前確實提到軍事和經濟政策并舉的路線,但朝鮮會不會大幅調整經濟政策,仍需仔細觀察。
調整前景難斷言
如果朝鮮啟動新一輪“經濟改善”,將取得什么樣的成果?專家們對此的展望總體并不樂觀。
長期關注半島局勢的劉俊波謹慎看待朝鮮經濟政策調整前景。他認為,朝鮮政府一直優先發展軍事,加之國內資源有限,經濟發展面臨困難不小。
劉俊波說,朝鮮在2002年曾一度實施新的經濟政策,2009年推行以“換幣”為主要方式的貨幣政策調整,但都沒有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受到多重因素制約,難以取得突破。
首先,經濟改革涉及國內資源、機構權限重新分配。朝鮮國際貿易規模有限,國內資源不足,在發展軍事的策略和經濟調整之間協調資源配給并不容易。目前看來,除非朝鮮與美國關系得到改善,否則國內戰略重點還會相對集中在軍事領域,很難預計朝鮮能在多大程度上向經濟領域分配資源。
其次,外國長期對朝經濟實施制裁給朝鮮政府發展經濟造成極大困難。
劉俊波認為,金正恩所說經濟建設與“核武力”建設并行路線實際上就是把軍事和經濟同時作為發展重心,但兩個重心會在有限資源條件下產生沖突,只能作為一種過渡政策,難以持續。
經濟改善有助局勢緩和
雖然朝鮮經濟改善前景不明,但朝鮮政府從經濟領域入手的方向得到研究人員普遍認同。
外交學院院長助理王帆說,經濟發展是解決朝鮮安全局勢的根本性辦法。他認為,從根本和長遠上緩和半島局勢,需要從經濟入手。
就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和朝鮮經濟形勢,王帆分析說,兩者密切相關。美日韓長期以來基于對抗的封鎖制裁政策確實對朝鮮經濟帶來了損害,而經濟滯后導致朝鮮政府對外界政策十分敏感,反過來影響改革動力。
王帆說,從現實情況看,朝鮮的經濟發展水平與韓國相差太大,致使朝鮮方面對經濟開放存有疑慮,擔心開放后穩定受到影響。如果外部社會給予朝鮮發展經濟的時間和空間,讓朝鮮有機會打實經濟基礎、實現局部開放對半島安全問題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宿亮)
【本網責編 胡驍】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3/0503/thumb_150_105_2013050309142590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