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4日電 (董煜坤)日本168名國會議員23日參拜靖國神社,人數規模創下8年來新高。此前日本內閣三位成員也進行了參拜活動,首相安倍晉三供奉了祭品。日本政客此舉不但引發中韓強烈抗議,在其國內也招致一片質疑與批評之聲。專家稱,安倍內閣對
歷史固執已見,已失去當前修復與中韓關系的契機,將加劇其外交孤立。就在政客“拜鬼”之際,日右翼分子又赴釣魚島“挑事”,被中國海監船驅離。
日閣員議員大規模“拜鬼” 專家析安倍策略
4月23日,日本跨黨派議員團體“大家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168名議員前往參拜靖國神社。這是繼2005年10月以來單次參拜人數首次超過100人,規模為近年來之最。據悉,該團體在每年的春秋兩季例行大祭和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之際都會參拜靖國神社,近幾年每次參拜人數為30到80人左右。
上周末,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國家公安委員長兼綁架問題擔當大臣古屋圭司及總務大臣新藤義孝3名現任內閣大臣也參拜了靖國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本人雖然沒有前往參拜,但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獻上了供品“真榊”。
對于此次人數龐大的日本議員團參拜靖國神社一事,日本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楊伯江教授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之所以采取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冷戰后20年日本經濟持續低迷,一些政界勢力急欲借宣揚
歷史用以美化日本過去所為,用以鼓動所謂的“民族自豪感”,喚醒民眾的憂患意識。
楊伯江指出,近年來,在大國力量對比當中,特別是與中國相較而言,日本已經處于不利境地。中國經濟在近20年的快速發展中,已經超越經濟低迷的日本,取得歷史性的進展。這無疑刺激到日本政界和社會,讓其產生憂患心態,擔心淪為二流國家。因此,日本政客 “借歷史說事”,一方面希望踐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以此獲取希望“建立強大日本”的民眾的支持,提高政黨或是個人的支持率。
楊伯江說, 日方舉動表明,在新的形勢下,建立強大的日本已經成為日本政界的主流思潮,部分政客對歷史的認識固執己見,并沒有顧及周邊國家的感受。
此外,針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供奉祭品的舉動,楊伯江認為,這是經多方權衡后的一種選擇。從思想體系、政治信仰以及歷史認識來說,安倍本愿前往參拜靖國神社,但考慮到現實中日本當前政治外交形勢,他最終還是選擇贈送祭品。
楊伯江分析其權衡策略時表示,其一,安倍若進行參拜,勢必惡化與周邊國家,甚至是東南亞國家的關系,這對其經濟不利;其二,日本國內仍有理性的聲音,在歷史認識是并不贊同安倍的觀點,并且在外交戰略中也不主張以歷史問題刺激他國;其三,作為日本的盟友,美國也不希望日本在“無端的歷史問題”上,挑起和周邊國家的矛盾,畢竟韓國也是美國在東亞的重要盟友。
國內質疑聲紛起 政壇就參拜一事鮮明對立
日本閣員議員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在其國內激起不小波瀾。日本政界及其國內輿論對連續幾日的參拜行為表示擔憂,政界就此呈現出鮮明的觀點對立。
作為日本自民黨聯合執政黨派的公明黨4月22日批評稱,日中關系仍處于原地踏步狀態,參拜不過是為了迎合保守人群期待的自我滿足而已。如果影響了經濟、貿易、文化方面的交流,將有損國家利益,進行參拜是錯誤的政治判斷。
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23日也在記者會上說,希望日本國會議員在考慮到對國內外影響的同時,根據各自的見識采取行動。
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米倉弘昌22日在記者會上就安倍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一事表示,為避免日本與中國及韓國的關系進一步惡化,政治領導人應當顧及彼此的關系。
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則主張“靖國神社是將過去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美化為‘自衛戰’或‘解放亞洲之戰’進行宣傳的特殊的神社”,批評稱“參拜就是站在肯定侵略戰爭的立場”。
日本民主黨和生活黨擔心參拜會對亞洲外交造成影響,民主黨黨首海江田萬里批評稱,此舉“已對外交造成影響”,并表示“希望政權核心人物能從大局出發采取行動”,呼吁閣僚不要參拜。
日本共同社分析認為,諸多日本國會議員的保守傾向或將加深政府與中韓兩國的摩擦,進而阻礙雙邊關系的修復。分析指出,由此造成的外交問題將對因經濟政策贏得好評而順利運作的安倍政府投下陰影。在面對重塑亞洲外交等重要課題上,安倍無疑將面臨嚴峻局面。
日本《朝日新聞》和《每日新聞》23日也發表社論,稱如果改善與中韓的關系因靖國神社問題而變得遙遠,那么只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度毡窘洕侣劇吩u論指出,當前,安倍政府已經失去修復日本與中韓之間關系的契機。
不過,日本部分政客仍“嘴硬”堅持己見。21日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認為:“海外雖有所反應,但我覺得并不會因此對外交產生什么影響。” 日本總務相新藤義孝也稱:“參拜是個人行為。我不認為這會對鄰國產生影響。”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同樣認為閣僚參拜靖國神社沒有問題,稱:“這是心靈的問題,我國有宗教信仰自由。這是個人做出的判斷。”
對于日本國內的諸多質疑之聲和朝野觀點對立的現象,楊伯江表示,這顯示出,日本政局本身存在流動性,例如執政黨對眾參兩院還未實現完全的控制,日本在野黨中民主黨的未來走向也沒有定數;而從政治思潮方向來說,質疑安倍內閣的聲音盡管不是主流,但是說明需要認清歷史的主張依然存在。
中韓嚴詞譴責 專家稱加劇日本外交孤立
作為日本侵略戰爭曾經的受害國,中韓兩國對此次日本閣員、議員的“拜鬼”行為進行了嚴詞譴責。
在日本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首相安倍晉三贈送供品之后,中方立即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態稱,靖國神社問題事關日本的當政者能否坦誠面對自己國家的過去,能否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能否尊重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各國人民拭目以待。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中犯下的侵略罪行鐵證如山。日本只有正視和深刻反省過去的侵略歷史,才有可能開辟未來,才能真正同亞洲鄰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23日,針對日本168名國會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再次發聲指出,日方的行為及其意圖動向值得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警惕。她并強調,只有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中方敦促日方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切實恪守反省侵略歷史的表態和承諾,以實際行動取信于國際社會,不要再做損人害己、自我孤立的事情。
另一方面,為抗議日方的參拜行為,韓國外交部長尹炳世于4月22日取消了本月底訪問日本的計劃。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泰永23日召開例行記者會,對168名日本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一事表示強烈批判。
趙泰永說,靖國神社是供奉和美化戰爭罪犯的地方。日本執政者應當做出深刻反省,想清楚參拜靖國神社會給周圍國家的國民帶來怎樣的影響。他指出,韓國政府在對日外交方面有著“不能讓步的基本原則”。尤其是有關靖國神社參拜等問題,韓國政府的立場是堅定而明確的。
韓國《朝鮮日報》和《中央日報》23日也分別發表社論,指出安倍政府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態度導致韓國政府無法下決心與日本建立實質性合作關系,日方的舉動是往受害國傷口上撒鹽的“外交挑釁”。如果日本不對過去的錯誤進行徹底反省,很難有真正的韓日友好和合作。
專家分析指出,日本政客的參拜活動,必然會極大影響地到中日和韓日間的關系,或還將影響到美國和日本的關系,加劇日本在國際上的政治孤立。
楊伯江說,參拜行為造成的消極結果從中方、韓方的反應已經可以看出。此外,近年來,美國的亞裔人口比重在增加,他們又十分看重日本曾對亞洲進行侵略戰爭的歷史問題。另外,二戰時期美國與日本也曾發生過太平洋戰爭,日本靖國神社中也供奉有太平洋戰爭好戰分子,因此讓不少美國人也難以滿意。
日右翼分子釣魚島再“挑事” 中國海監成功驅離
就在日本政客參拜活動招致批評之時,日右翼分子又在釣魚島海域向中國“挑事”。22日晚間,80多名日本右翼分子組成的“漁業考察”團分別乘坐10艘船離開沖繩縣的離島石垣島,前往釣魚島。聲稱此行是要進行漁業研究,并表示不會登島。
這80多人來自日本著名的右翼組織“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會長為前航空幕僚長田母神俊雄。該組織曾舉行過多次反華游行,并組織前往釣魚島海域進行“漁業考察”活動,本次活動為第13次。
23日,正在中國釣魚島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國海監51、23、46船編隊發現,多艘日本船只在中國釣魚島海域活動。隨后,中國國家海洋局立即組織正在執行東海定期維權巡航執法任務的中國海監50、15、49、66、137船編隊轉赴釣魚島海域,與中國海監51、23、46船會合,分4個編隊,從不同方向對日侵權行為進行監視取證、維權執法。到23日10時許,迫于中國海監現場執法壓力,日本漁船陸續駛離釣魚島領海。
針對日本右翼分子非法進入釣魚島海域尋釁滋事,中國外交部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同時,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駁回了日方就中國海監船維權執法提出的所謂“抗議”,強調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有關海域是中國的領海,中國公務船系進行正常維權巡航公務活動,中方不接受日方交涉和抗議。
程永華對日本右翼分子船只及海保廳巡視船非法進入中國領海、侵犯中國主權表示強烈抗議,要求日方所有船只立即離開相關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