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外媒:中國“屌絲”說法流行引人深思 |
2013-04-01 來源:新華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3月31日文章】題:這可能成為中國的青年運動嗎?(作者戴維·科恩)人們一直在期待中國的青年運動。20多年來,國際媒體一直熱衷于發現一些跡象,其中有些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如社交媒體的崛起,而有些則證明不過是一廂情愿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中國分析人士已經對不滿的年輕人的新聞感到厭倦。
但我想說的是,最近的一個現象--中國互聯網上“屌絲”(或者說“失敗者”)文化的崛起非常有意思,完全值得從政治角度給予密切關注。這個身份在一些并不像是真的“屌絲”中的流行對主流文化是一個重大挑戰。
“屌絲”的說法出現還不到兩年,本來是一種侮辱性的說法,其含義對于西方網民來說和“住在媽媽地下室里的人”差不多,簡而言之就是“在網上論壇里很勇敢,但現實生活中你是誰呀”。這個中文詞讓人想起一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干著毫無出路的工作,幾乎沒有希望存夠買車買房的錢,而房子和車子都是中產階級生活的基本標志,而且也被普遍認為是找到女朋友和結婚的基本前提條件。
但過去一年中這個詞的演化很有意思。就像許多侮辱性詞匯一樣,這個詞受到了它本來無法用于定義的那些人的歡迎, “屌絲”幾乎已經成為中國網民的一個通用身份。在我的熟人中,有(自稱的)女“屌絲”、在金融行業工作的“屌絲”、在中國頂尖的大學和享有盛譽的海外大學讀著博士學位的“屌絲”。
“屌絲”顯然已經成為一個主流身份,而“屌絲”小說成為了一種流行的風格。
事實上, “屌絲”的定義已經重要得足以讓人們注意到一些裝腔作勢的人,還足以讓網民們開始制定一些成為“屌絲”必須要滿足的特定條件。一些網站還給用戶評定“屌絲等級”,并就擁有一部iPhone手機還算不算真“屌絲”展開激烈的辯論。擁有一部iPhone既令人尷尬同時又是擁有一項珍貴的個人財產,這一事實應當促使我們對中國中產階級物質至上的假設加以反思。
唯一不變的是“屌絲”一直是作為“高富帥”和“白富美”等網上用語的反義詞來使用的。沒有人叫自己“高富帥”或者“白富美”。這種對立是“屌絲”身份興起的重要之處,這暗含著一種觀念--過去20年的繁榮大部分都給了一小撮有關系的人。
同樣重要的是一種普遍的感覺--只有“屌絲”可以擁有“真正的對中國的體會”。在中國,年輕人一直都是一無所有,而一段時間以來年輕人開始自愿把自己界定為一無所有的人。
在我們觀察官方試圖用“中國夢”來激勵整個國家的時候,我們也應當關注“屌絲”身份的流行。這代表了一種對中國社會的看法,它認為“中國夢”是給別人的。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說法 流行 |
上一篇:北約軍隊從阿富汗瓦爾達克省撤軍 |
下一篇:美空軍擬打造末日地鐵核彈網 將安置大部分核武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