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國際觀察:樸槿惠“新時代”國政面臨大考 |
2013-02-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肖欣)隨著當地時間25日零時樸槿惠在首爾普信閣敲鐘開啟就任韓國第18任總統的系列活動,韓國正式迎來“樸槿惠時代”。從競選游說到國政目標確立,樸槿惠借助女性優勢溫情打出“國民幸福牌”,25日的就職演說中,她以“安居樂業”破題“國民幸福”。
“國民幸福”源自安居樂業
如樸槿惠在25日就職演說中所言,“國民幸福只有在安居樂業時才能展開。”早在樸槿惠勝選當晚,韓國輿論“連夜問政”已明確指出實現“國民幸福”的“挑戰”和“方向”所在:“安居”與“樂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向中新社記者分析樸槿惠國政目標時指出,“世界上少有哪國像韓國一樣,對內政策和對外政策如此緊密相連,與國民幸福息息相關。”
樸槿惠勝選至正式就職兩個月間為確定國政目標多次主持研討,韓國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透露,其個人發言記錄達10萬字。期間,韓國經濟難阻下行趨勢,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令半島局勢驟然緊張,使其經濟、外交、安保政策更受矚目。
“樂業”待務實促經濟增長
樸槿惠在就職演說中表示,為實現韓國經濟復興,政府將大力推進“創造經濟”和“經濟民主化”建設。楊希雨指出,在競選期間,人們帶有政治情緒,更關注社會不公問題,樸槿惠強調“經濟民主化”,既切中韓國經濟要害,又能打動民心。而作為執政者,務實促進“增長”,解決緊迫的現實問題,才有基礎進而解決“民主化”的結構問題。
依靠“貿易立國”的韓國也飽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有經濟學家指,推進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將成為韓國破解外部經濟困境的重要選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韓國已意識到經濟整合離不開亞洲和周邊,樸槿惠上臺后料將更積極推動與中國、日本等周邊國家經濟互利互惠,拉動亞洲經濟的崛起。出于國家戰略的考慮,經濟合作還有望促進地緣政治緩和。
楊希雨認為,潛力巨大但困難巨多的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難以解決韓國國內當前的經濟問題,但其無疑是韓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發動機之一。
“安居”需靈活破半島困局
基于半島局勢穩定的“安居”是韓國民眾“幸福感”的另一重要支柱。樸槿惠在朝鮮射星和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后明確重申“堅決不允許朝鮮擁核”的立場,決定“以大于國家財政增幅的水平擴大國防預算”,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盤點韓軍安保狀況……系列舉動顯示出其外交安保政策并不“柔弱”。
在25日的就職演說中,樸槿惠稱“不能容忍任何威脅到國民生命安全與國家安全的行為”,再次呼吁朝鮮盡快棄核,選擇和平與共同發展的未來道路。希望朝鮮盡快融入到國際社會中,擔負起應盡的責任,尋求共同發展。
楊希雨指出,樸槿惠對朝政策與李明博時期相比“軟硬配置”更靈活。樸槿惠與前任李明博同出一黨,基本防務觀念和作戰指導思想不會因總統更替而改變,為務實保障韓國自身安全、對朝造成壓力,樸槿惠在防務安全方面甚至做得更多。但不同在于,在確保自身安全前提下,樸槿惠明確提出“通過對話構筑信賴”,打開了對話的大門。
朝鮮堅持射星、核試,韓國加強韓美同盟、延伸核威懾,以保障各自“安全感”,韓朝之間“互不信任”令半島安全形勢呈現“零和結構”。樸槿惠提出“建立互信”抓住了韓朝關系“癥結”所在,為通過對話和談判打破困境釋放出積極姿態。
由于半島局勢趨緊,韓國在軍事上愈加依賴美國,同時其經濟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中國。“韓中關系所得,并不是韓美關系所失”,楊希雨指出,發展韓美和韓中關系亦應是“共贏”而非“零和”,韓美、韓中關系對韓國而言同屬“戰略層次”。打破戰略糾結,建立雙贏和共贏,是樸槿惠“破局”的關鍵。
【本網責編: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國際 觀察 新時代 |
上一篇:德國爆“詐蛋丑聞” 150家禽蛋企業涉嫌欺騙消費者 |
下一篇:埃及熱氣球墜毀致18人死 已暫停飛行展開調查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