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日本“突破外交”轉向韓國 |
2013-01-05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新年伊始,日本安倍內閣展開一系列出訪活動,以推行“突破外交”。1月2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率團訪問緬甸。1月4日,首相特使、前財務相額賀福志郎訪問韓國,在首爾與韓國當選總統樸槿惠舉行會談。
另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最早可能于9日起開始上任后首次出訪,計劃訪問菲律賓、新加坡、文萊等東盟國家。日媒稱,岸田此行意在制衡在東海和南海活動日益頻繁的中國,加強同東盟各國的合作關系。
從以上出訪安排看,安倍的“突破外交”明顯帶有圍堵、遏制中國的意圖。中緬之間有傳統聯系,對緬甸開展外交攻勢,可直接牽制中國。而且,美國總統奧巴馬連任后出訪的第一個國家也是緬甸,日本步其后塵,具有象征意義。
日韓雖然與日中之間一樣存在領土和歷史爭議,但在朝鮮核問題等問題上顯然有更多的共同利益。4日,額賀福志郎在會見中向樸槿惠轉交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筆信。樸槿惠表示,韓日兩國應正視歷史,面向未來,實現和解與合作,為此兩國應不斷增加相互信賴。
韓國漢陽大學日本學國際比較研究所所長李康民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日本派出特使訪問韓國,表達了日本新政府希望與韓國新政府改善關系的意愿,釋放了十分積極的信號。李康民認為,預計樸槿惠對日本的基本外交政策是維持友好關系,開展經濟合作,但在歷史問題和領土紛爭等問題上,不會做出讓步。
安倍為自己的新內閣定下的基調是“突破危機”。為了給日本經濟復蘇創造空間,安倍表示要“大膽開展戰略外交”,在強化日美同盟的同時,以中韓兩國為主重新建立與周邊各國的關系。在安倍看來,目前,日中、日韓、日美關系都存在很多問題。
有分析認為,安倍當選后的一系列外交行動顯示,其與鄰國開展的現實主義外交有明顯的投機成分。一方面,他在慰安婦、竹島(韓國稱獨島)和向釣魚島“派駐公務人員”等問題上,不再堅持競選時的強硬態度。另一方面,他又多次表示力爭允許行使現行憲法解釋所禁止的集體自衛權,以此作為強化日美同盟的“王牌”。
日本東洋學園大學教授朱建榮認為,安倍再次就任首相后,國內重點抓經濟、爭取贏得7月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外交上最在意的實際上是對華關系。畢竟中國的崛起對日本影響最大,新內閣又必須面對繞不過去的領土爭端問題。這次派特使去韓國,1月底預定訪美,都有先穩定或加強與這些國家的關系,然后決定對華政策底線的意圖。其目的究竟是準備與韓國、中國等亞洲鄰國都修復關系,還是想要穩住第三方并拉住美國,然后來集中對付中國?這還有待觀察。如果是后者,恐怕很難達到目的。
日本共同社的報道認為,自民黨計劃比前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強日美同盟,力爭以抑制力為后盾打開局面,但此舉也伴隨著與鄰國緊張關系升溫的風險。
(本報東京、首爾1月4日電 記者田泓、劉軍國、莽九晨)
【本網責編: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日本 突破 外交 |
上一篇:緬北戰事威脅中緬邊境安寧 |
下一篇:外媒:美國熱衷在中國周邊賣軍火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