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俄美“人權戰”升級 互相列出黑名單 |
2012-12-28 來源:新華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26日以143票全票贊成的投票結果,通過“反馬格尼茨基法案”。該法案的通過被媒體解讀為俄羅斯對美國通過“馬格尼茨基法案”的強烈回應。
“反馬格尼茨基法案”中最引人關注的規定是,禁止美國公民收養俄羅斯兒童,廢除俄美2011年7月簽署的收養協議。法案還規定,對以參與破壞人權為由作出禁止俄公民入境、沒收其財產決定的人實行簽證限制和金融限制,臨時禁止靠美國資助從事政治活動的非商業機構在俄活動。
法案還規定,禁止那些對俄公民實施過犯罪、參與非法剝奪俄公民自由或對俄公民進行過不公正審判的美國人入境,并查封他們在俄的金融資產。被禁止入境美國公民名單將由俄羅斯外交部門制定,聯邦委員會、政黨、俄聯邦人權代表可以對“黑名單”提出建議。
俄羅斯總統兒童權利全權代表阿斯塔霍夫表示,俄羅斯應支持自己國家的家庭領養兒童,美國并未履行兩國領養協議中規定的義務。俄羅斯外交部人權事務全權代表多爾戈夫表示,俄羅斯廢除法案并未破壞聯合國兒童權益公約,問題在于美國不愿受到國際監督機制的約束。
這項法案的支持者稱,美國收養家庭有虐待收養兒童的先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有19名俄羅斯兒童在寄養家庭中死去。2010年,一名美國婦女將她收養的7歲俄羅斯男童送上回俄羅斯的飛機,聲稱這名男童曾有過暴力表現,讓她的家人感到恐懼。這起事件曝光后引發眾多批評。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本月21日率先通過了這一法案。該法案將于近期提交俄總統普京簽署。普京20日在出席新聞發布會時曾對領養法案表態稱,俄方完全有能力撫養自己的兒童,很多俄羅斯人都不贊同俄羅斯兒童由美國人收養,并指責美國司法機構對收養俄羅斯兒童受到侵害的案件視若無睹。在法案從聯邦委員會提交給普京后,27日,普京表示自己將簽署這個法案,而且還將簽署關于修訂援助孤兒規定的俄聯邦總統令。
對于俄羅斯方面的反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帕特里克·文特雷爾發表聲明,表示遺憾。文特雷爾表示,“將兒童的命運和不相關的政治考量聯系起來是不明智的。”“自1992年以來,美國家庭已收養了超過6萬名俄羅斯兒童,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俄羅斯這一法案將讓許多兒童無法享有這一機會。”
有媒體分析認為,收養兒童的爭端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其實俄美就“馬格尼茨基法案”早已結怨,來回過招數次。
俄律師馬格尼茨基因受逃稅指控于2008年被俄警方逮捕。羈押期間,馬格尼茨基因突發心臟病于2009年11月死于看守所。2011年7月,美國國務院稱俄聯邦安全局、警察部門及看守所60名有關人員應為馬格尼茨基之死負責,并拒絕向他們發放入境簽證。
美國總統奧巴馬本月14日簽署與俄人權問題捆綁的制裁法案“馬格尼茨基法案”。該法案規定,不得向與馬格尼茨基之死有關的60名俄羅斯人發放美國入境簽證。
俄羅斯總統助理曾對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的“馬格尼茨基法案”回應稱,這一符合美國國內政治斗爭的法案旨在干涉俄羅斯內政。俄部分外交人士稱該法案是美國部分人士冷戰思維的表現。
《紐約時報》評論稱,美俄關系可能因此受到重創。評論說,普京今年5月重新當選總統以來,俄羅斯官員已經運用一系列法案和行政法規,不惜放棄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與大國間形成的重要伙伴關系,這是在削減美國的影響力,給美俄交往造成困擾。
點評
王酈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研究員):近來美俄之間的“人權戰”日益激烈。俄方認為,美國借馬格尼茨基律師在監獄突發心臟病去世大動干戈,通過制裁法案,表明美國社會有一股勢力,其中包括不喜歡普京重新當選俄總統的人,處心積慮地想破壞美俄關系,給普京和俄羅斯政府難堪,企圖在國際上抹黑俄形象,置俄于“不仁不義”的境地。普京12月20日在電視直播回答提問時指出,美國的監獄里也有此類情況發生,更不用說美在古巴關塔那摩監獄的虐囚事件和在部分國家設立秘密監獄的事實,美國一些領養人虐待俄兒童,美國政府和司法部門卻不聞不問。美方不反省自己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卻拿俄羅斯的偶發事件制造事端,這不能不引起俄方的強烈反彈,俄議會通過相關法案,是被迫采取的反制措施。美國以“人權衛士”自詡,俄以牙還牙,也在情理之中。
【本網責編: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人權 升級 互相 |
上一篇:安倍接手的日本四面楚歌 |
下一篇:美日大印鈔票或誘發“貨幣海嘯”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