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專家呼吁日本脫離美自立 |
2012-07-02 來源:新華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日本《呼聲》月刊.6月號文章】題:感謝美國 再見美國
美英暗中圍堵得法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認為,美軍之所以駐留西歐、波斯灣沿岸地區和東亞,是因為要對蘇聯形成威懾。但冷戰結束后,美國仍不愿撤軍,繼續保留全球各地的基地。在西歐,蘇聯解體后北約也未解散,美國維持其軍事存在,理由冠冕堂皇,稱要把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場擴大至中東歐。起初,西歐方面還拍手歡迎。可以認為,美國或許真有意扮演一個維持和平的超級大國,它害怕德國統一后,歐洲外交政治的“均勢”再次被打破。但事實上,美國的真正意圖是把統一后的德國拴在北約上,阻止其單獨施展強勢外交和裝備核武器。此外,美國還意在阻礙德國過度拉近和俄羅斯的關系,遏制俄羅斯再次成為超級大國。
蘇聯解體后美國仍干預歐洲政治,恰恰證明這個國家早在二戰以前,或許還要早,就心懷強烈的統治世界欲望。在冷戰結束后的上世紀90年代,美國愈發明目張膽。美國以北約要從戰略上關注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高加索地區、中歐等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為借口,在政治上領導西歐。換言之,北約就是美國意在永遠控制歐洲的工具。
此后,歐洲在軍事上繼續依賴美國,在經濟上則開始和美國保持距離。1971年,美國讓美元和黃金脫鉤,肆意濫發美元,對此心存恐懼的歐洲改走統一經濟,自保獨立之路。歐洲統一了市場和貨幣,但在統一政治時受挫,一大原因自然是歐洲的主權國家無論如何也達不成共識,不過最大原因莫過于美國不停的政治干涉,不容許歐洲單獨建設軍事力量。美國不容許一個國家或地區有能力與其抗衡,其戰略是不讓歐盟成為一個國家。
要說歐洲傳統外交政策和美國強硬的單極超級大國理論近年來針鋒相對的標志性事件,當數雙方在伊拉克戰爭前夕的激烈較量和論戰。歐洲最終妥協,美國未經聯合國授權便攻打了伊拉克。不過伊戰的主因是,伊拉克用歐元結算石油交易,導致美元作為基礎貨幣的信譽開始在全世界受到威脅,引起美元衰落、歐元崛起。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只有lO%左右,因此,美國攻打伊拉克不是出于奪取油田的目的,而是為了捍衛美元,維護基礎貨幣國的地位。此后,美元和歐元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息。對于2011年發端于希臘的歐元危機,美元聯手英鎊,和歐元保持一定距離,漠不關心,表明美英正在暗中推行一種新策略圍堵德法。
美國輕易玩弄日本
在冷戰時期,美國稱霸全球的欲望騙過了日本人。歐洲在這一點上和日本一樣。所不同是,蘇聯消失后,東亞的美中冷戰沒有結束。一如美國害怕德國東山再起加以遏制,在東亞,美國將日本定位成國際政治中的“潛在敵對國家”(語出1990年老布什政府國家安全會議),一直不賦予日本軍事自決權,建立了一個日本依附美國的機制。從某種意義上說,日美關系和歐美關系相似,但相比歐盟,日本更容易控制,因為日本是一個孤立國,并被反日國家集團包圍。德國攜手各個鄰國對付美國,而東亞在某種意義上仍處于冷戰格局之下。日本依附美國的程度超過任何國家,日本國民也培養不出自立自保精神。不過,在美國明確抗衡蘇聯和中國之際,日本保持穩定,并獲得了經濟大國的地位。其他情況下,日本處于被美國輕易玩弄的政治外交環境下。
美國一方面嘴上吹捧美日同盟親密無比,另一方面卻和冷戰的敵國握手言和,深度共享利害關系。1993年,克林頓率領一個1200人的龐大代表團,在北京停留9天,開展了大規模商務活動。此后,美中經濟同盟讓美日軍事同盟成為一紙空文。令人遺憾的是,美國經濟日益衰弱,行將被中國抓住要害。為實現政治上獨立,日本人必須睜大眼睛,認清事實,冷戰時代,美國寬宏大量,庇護日本,并對日本商品開放市場,但過去十余年,美國一味敲打日本,手段之殘酷足以令人遺忘其恩惠,美國讓日元升值,讓人民幣維持固定的低估值,雖說這種政策出于美國公司的需要,但有失公允,改變了日本和中國的實力對比。仍有人懷疑這可能違背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抱怨日本干預匯市阻止日元升值,對中韓的貨幣卻寬宏大量。受日元升值影響,日本的家電業和汽車業漸失競爭力。
冷戰結束后,美國的外交政策和軍事政策露出明顯的偽善性,雙重標準凸顯,嚴重失信于各國人民。
如今,二戰和冷戰均已落幕,人們發現對建立單極格局懷有強烈霸權欲的國家不是納粹德國,也不是蘇聯,而是美國。美國光明磊落的背后隱藏著自命不凡,逐漸讓世界疲憊不堪,心生厭倦。美國在某些方面的善意、強大和公道值得好好回味,不過一旦一個國家以“世界政府”自居,就遲早會碰壁。
世界格局不斷演變
未來10年至15年,雖然不會出現一個超級勢力取代美國。但不久的將來,世界必然多極化。顯而易見,美國早晚會失去超級大國的地位,日本無論如何也要緩慢地離開美國,準備獨立。然而,受親美保守勢力和護憲左翼勢力把持的傳媒巨頭形成了千篇一律的言論體制,仍被蒙在鼓里。外國吹捧日本是亞非各國中唯一沒有淪為歐美殖民地的國家,日本自己也以此自居,但事實恰恰相反,如今,亞洲和非洲各國都解放了,殖民地從地球上消失了,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世界上只有日本如殖民地般在政治、外交、軍事和經濟上依賴美國。可以說,這種狀態始于上世紀70年代,那時日德被《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限定不得擁有核武器,手腳被捆住,陷入了所謂“再次被占領”狀態。
中國于1964年成功試爆原子彈,隨著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等國成為有核國,旨在維持大國壟斷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體制事實上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盡管如此,美國卻不愿邀請德國和日本加入有核國陣營。二戰的勝敗之所以能夠牢牢捆住世界,原因之一是戰后長期保持和平。二戰結束不久,全世界人民圍繞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意識便固定了下來。正因此,美國盡管正在迅速失去經濟實力,但其霸權國的地位卻未受威脅。這也得益于核威懾。目前,德國沒有受到直接威脅,相對安全。處境不妙的是我們日本。
美國之所以能夠保持霸權國的地位,除軍事能力外,還因為把持著發行基礎貨幣的特權。基礎貨幣美元目前看上去穩如泰山,但美國實體經濟數據表明美元前景不妙。其實,美元在美國國內也陷入是非,以至于有謠言稱美國將重拾金本位制。美國放棄金本位制以來,轉而推行了“美債本位制”,換言之就是一種欺詐經濟。眾所周知,日本和中國大量購入美債,支撐著美國經濟。中國可以隨時拋售,而日本不可。在此機制下,日本和美國同舟共濟,也就是命運共同體。
美國早晚會意識到,撕毀美日安保條約,讓日本成為一個獨立大國,賦予日本核反擊能力,協助日本擴充軍事能力保衛海上通道和海上領土主權符合美國的利益。不言而喻的是,我們要加緊完成心理準備。
冷戰時期,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盡力重建日本經濟,居功至偉,歐洲一定也心懷同樣的感激之情。19世紀以來特續至今的霸權格局一方面帶來眾多災難和破壞,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創造和繁榮。如今,這種格局即將落幕,世界將迎來新局面。希望世界順利、及時地完成轉變。(作者日本評論家西尾干二)
|
相關熱詞搜索:專家 呼吁 日本 |
上一篇:菲律賓稱其漁民或重返黃巖島 |
下一篇:美國東部連遭熱浪襲擊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