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延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2019-06-06 標簽: 來源:吉林日報
本報訊(記者代黎黎)近年來,延吉市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優先推進的重大民生工程、作為有效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研究謀劃教育改革發展大計,出臺系列教育改革文件,持續提升教育供給質量,教育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目前,延吉市共有中小學、幼兒園55所。在校學生51559名,在職教職工4983人。為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延吉市不斷推進學位建設、標準化學校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師培訓、教育科研、人才引進等專項經費保障機制,形成了具有鮮明的民族教育特色和區域特點的教育格局。
加快推進教育項目建設,加大學位供給,優化資源配置,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自2016年以來,延吉市教育投入達30.08億元;新建、改建、擴建北山小學、新蕾幼兒園、延邊州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學校等19所學校和校外教育基地,新建達到抗震設防標準校舍面積約15.6萬平方米;改造職業高級中學等12片運動場地。其中,現已正式投入使用的延吉市少年宮總投資近2億元,占地1.4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6萬平方米,分地上十二層,地下一層,涵蓋文化、體育、藝術、科技為一體,是辦學特色鮮明、功能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的綜合性、多功能的校外教育場所。延吉市先后投入8000萬元,完成了教育信息城域網、“三通兩平臺”建設,實現了校校通、班班通教育信息化的全覆蓋。
為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延吉市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加大力度優先保障教師隊伍供給,自2016年以來,通過公開招聘、特崗計劃、招才引智等措施共充實教師799名,其中公開招聘696人,特崗教師62人、免費師范生39人、招才引智2人。不斷完善市、區、校“三級研培”模式,加強名師、骨干、新教師的分層分類培訓,市級財政每年安排教師專項培訓經費,深入實施教師隊伍大培養、大培訓、大提升工程。建立大學區“名師工作室”,加強名師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共認定省級學科帶頭人28人,省級骨干教師112人,州級學科帶頭人111人,州級名師41人,市級名師187人,市級骨干教師1648人。
堅持立德樹人,構建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實施特色區域德育課程,延吉市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深入開展“親情月”“心理宣傳月”“科技周”等主題教育和實踐體驗活動,深化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探究出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總結提升”為主的教學策略。并始終高度重視特色學校建設,設立特色學校建設專項資金每校3萬元,逐步形成七大類155個特色教育項目,實現“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建設格局。大力創建“校園足球城”,全面實施體育課程2+1足球教學模式,開發校園足球校本教材,全市共有32所學校被先后認定為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普及率達100%。
延吉市始終把朝鮮族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014年起,義務教育段朝鮮族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高于其他學校的2倍撥付;設立朝鮮族普通高中優秀生獎學金。以構建朝鮮族民族教育區域課程體系為抓手,不斷深化“雙語”教學改革,小班化教育工作形成區域教育特色,全市朝鮮族學校小班化普及率達100%。
原文鏈接:http://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c/201906/06/content_82006.html
目前,延吉市共有中小學、幼兒園55所。在校學生51559名,在職教職工4983人。為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延吉市不斷推進學位建設、標準化學校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師培訓、教育科研、人才引進等專項經費保障機制,形成了具有鮮明的民族教育特色和區域特點的教育格局。
加快推進教育項目建設,加大學位供給,優化資源配置,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自2016年以來,延吉市教育投入達30.08億元;新建、改建、擴建北山小學、新蕾幼兒園、延邊州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學校等19所學校和校外教育基地,新建達到抗震設防標準校舍面積約15.6萬平方米;改造職業高級中學等12片運動場地。其中,現已正式投入使用的延吉市少年宮總投資近2億元,占地1.4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6萬平方米,分地上十二層,地下一層,涵蓋文化、體育、藝術、科技為一體,是辦學特色鮮明、功能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的綜合性、多功能的校外教育場所。延吉市先后投入8000萬元,完成了教育信息城域網、“三通兩平臺”建設,實現了校校通、班班通教育信息化的全覆蓋。
為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延吉市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加大力度優先保障教師隊伍供給,自2016年以來,通過公開招聘、特崗計劃、招才引智等措施共充實教師799名,其中公開招聘696人,特崗教師62人、免費師范生39人、招才引智2人。不斷完善市、區、校“三級研培”模式,加強名師、骨干、新教師的分層分類培訓,市級財政每年安排教師專項培訓經費,深入實施教師隊伍大培養、大培訓、大提升工程。建立大學區“名師工作室”,加強名師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共認定省級學科帶頭人28人,省級骨干教師112人,州級學科帶頭人111人,州級名師41人,市級名師187人,市級骨干教師1648人。
堅持立德樹人,構建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實施特色區域德育課程,延吉市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深入開展“親情月”“心理宣傳月”“科技周”等主題教育和實踐體驗活動,深化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探究出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總結提升”為主的教學策略。并始終高度重視特色學校建設,設立特色學校建設專項資金每校3萬元,逐步形成七大類155個特色教育項目,實現“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建設格局。大力創建“校園足球城”,全面實施體育課程2+1足球教學模式,開發校園足球校本教材,全市共有32所學校被先后認定為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普及率達100%。
延吉市始終把朝鮮族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014年起,義務教育段朝鮮族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高于其他學校的2倍撥付;設立朝鮮族普通高中優秀生獎學金。以構建朝鮮族民族教育區域課程體系為抓手,不斷深化“雙語”教學改革,小班化教育工作形成區域教育特色,全市朝鮮族學校小班化普及率達100%。
原文鏈接:http://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c/201906/06/content_82006.html
【責編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