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搜吉林】延吉市民政局扶貧工作紀實
2018-10-30 標簽: 來源:快搜吉林
自延吉市打響扶貧攻堅戰以來,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總體部署,將大數據運用、低保提標、醫療救助、慈善幫扶與脫貧攻堅任務緊密銜接,多點發力、精準發力、組合發力,全方位幫助貧困群眾脫貧銷號,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決戰貢獻了民政力量。
一 、明確工作目標要求
制定《延吉市民政局脫貧攻堅社會救助支持工作方案》《延吉市農村低保核查排查實施方案》《延吉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延吉市脫貧攻堅低保兜底“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到2018年年底,延吉市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國家扶貧標準,將所有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范圍,實現“低保兜底”脫貧。根據農村貧困人口的貧困程度和個體需求,實行精準施保、分類施保,通過落實低保政策實現兜底保障目標,切實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二、創新數據平臺,夯實精準扶貧基礎
對全市扶貧對象全部建檔立卡,并錄入到延吉市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實現民政、住建、稅務、社保等9個部門信息共享。配合市脫貧辦隨時對扶貧對象的家庭經濟信息進行核對,及時交換“低保兜底”保障和各項社會救助實施情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救助”。
三、適度提高標準,筑牢民生保障底線
目前延吉市扶貧對象606戶、952人。其中,低保戶420戶、659人;農村特困人員13戶、15人;非低保163戶、252人。2017年4月,按照上年度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和30%的保障線,延吉市城鄉低保發放標準分別由2016年的每人480元/月和3600元/年,提高至每人550元/月和4400元/年,全部超出2017年人均扶貧指導標準。現在正起草2018年提標方案,擬定城市每人620元/月、農村每人4800元/年;調整后,延吉市低保標準將在全省城市中位列第一、農村位列第二。
四、強化醫療救助,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2016年,由延吉市民政局起草、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印發延吉市城鄉醫療救助實施細則的通知》(延市政辦發〔2016〕76號),規定重點救助對象住院發生的政策范圍內自負費用年度累計超過大病保險起付線以上部分,補助比例不低于70%,最大限度發揮好醫療救助的社會效益。2017年底,在全市4個鎮衛生院全部實現“一站式”結算平臺,實現即時墊付救助資金全覆蓋,救助對象在本鎮衛生院住院,可直接辦理醫療救助,切實保障了患病困難群眾醫療救助需求。截至9月底,臨時救助82人次、發放救助金5.96萬元;醫療救助192人次,發放救助金19.93萬元;為891人扶貧對象資助參合,發放救助金9.12萬元。有效緩解了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困難。
五、堅持特事特辦,開通救助綠色通道
積極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孤”慈善救助活動,通過“情暖萬家”載體活動,投入慈善資金19.8萬元,為貧困大學生爭取“圓夢大學”資金10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39人次。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臨時+慈善”救助網絡,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急難救助窗口,實施“急難”救助368人次、發放救助金72.5萬元。年初向市政府積極爭取資金,為全市1058戶困難群眾(1000戶低保戶和58戶特困人員)發放節日補貼金52.9萬元(每人500元標準),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六、凝聚社會力量,合力推進脫貧攻堅
廣泛開展公益慈善宣傳,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組織開展各類大型公益捐贈活動10余次,其中,對接寧波市鄞州區,成立了“鄞州愛心基金”,啟用10萬元愛心基金,救助100名全市脫貧攻堅扶貧對象中的困難兒童和重病重殘兒童;啟用16萬元愛心基金,用于建設16個貧困村(1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6個重點涉貧村)的黨愛超市。延邊娃哈哈啟力飲料有限公司向延吉市4648名特困對象捐贈價值19.1萬元的愛心物資;駐延93032部隊捐助10萬元,用于三道灣鎮東溝村的脫貧建設;正萬堂脾胃醫院、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為朝陽川鎮太興村免費提供價值4000元常用藥品,為60余人進行免費義診,以實際行動向貧困群眾傳遞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深情厚意。
七、發揮自身優勢,傾力開展結對幫扶
針對延吉市民政局包保的5戶貧困戶,主要緣于殘疾與疾病致貧的實際,局黨組為每戶幫扶對象制定了精準扶貧計劃,首先對其進行“外扶”,即“扶資、扶物、扶情”,班子成員經常深入包保戶家中走訪看望,根據實際需求送去慰問金和生活必需品,幫助解決生活困難,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其次開展產業幫扶,對其進行“內扶”,即“扶志、扶智、扶技”,圍繞脫貧致富、特色產業增收等各類涉農項目,積極出謀劃策,通過協調黃牛養殖、經濟農作物種植等項目,做到從“輸血式”救助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的心坎上。
對于今后的工作步驟,民政局的領導表示,要做好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加強宣春力度,通過報紙、網絡、廣播、電視、宣傳欄、宣傳單等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低保政策,讓廣大群眾充分了解低保制度、低保申請條件和審批程序。加大對自謀出路、走出貧窮的典型事例的宣傳,鼓勵引導低保家庭自力更生,從思想上根除等靠要的想法。
二是要夯實精準扶貧低保救助基礎,加強與市脫貧辦的溝通銜接,切實做好農村低保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比對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保障范圍,兜好保障扶貧底線。
三是強化困難群眾臨時救助保障,對于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難的家庭,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幫助其渡過難關。
四是開展“四個一批”專項活動,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實現“無力脫貧”兜底一批、“支出核減”納入一批、“重點保障”改善一批、“脫貧漸退”扶助一批,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五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探索和創新救助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增強工作合力。進一步擴大對農村貧困家庭的救助,對政府各項救助后仍有困難的,通過慈善救助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幫扶。(駱強 記者 黃敬亮)
原文鏈接:http://m.ksjilin.com/show.php?classid=63&id=4934&style=0&bclassid=&cid=&cpage=&from=singlemessage
一 、明確工作目標要求
制定《延吉市民政局脫貧攻堅社會救助支持工作方案》《延吉市農村低保核查排查實施方案》《延吉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延吉市脫貧攻堅低保兜底“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到2018年年底,延吉市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國家扶貧標準,將所有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范圍,實現“低保兜底”脫貧。根據農村貧困人口的貧困程度和個體需求,實行精準施保、分類施保,通過落實低保政策實現兜底保障目標,切實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二、創新數據平臺,夯實精準扶貧基礎
對全市扶貧對象全部建檔立卡,并錄入到延吉市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實現民政、住建、稅務、社保等9個部門信息共享。配合市脫貧辦隨時對扶貧對象的家庭經濟信息進行核對,及時交換“低保兜底”保障和各項社會救助實施情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救助”。
三、適度提高標準,筑牢民生保障底線
目前延吉市扶貧對象606戶、952人。其中,低保戶420戶、659人;農村特困人員13戶、15人;非低保163戶、252人。2017年4月,按照上年度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和30%的保障線,延吉市城鄉低保發放標準分別由2016年的每人480元/月和3600元/年,提高至每人550元/月和4400元/年,全部超出2017年人均扶貧指導標準。現在正起草2018年提標方案,擬定城市每人620元/月、農村每人4800元/年;調整后,延吉市低保標準將在全省城市中位列第一、農村位列第二。
四、強化醫療救助,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2016年,由延吉市民政局起草、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印發延吉市城鄉醫療救助實施細則的通知》(延市政辦發〔2016〕76號),規定重點救助對象住院發生的政策范圍內自負費用年度累計超過大病保險起付線以上部分,補助比例不低于70%,最大限度發揮好醫療救助的社會效益。2017年底,在全市4個鎮衛生院全部實現“一站式”結算平臺,實現即時墊付救助資金全覆蓋,救助對象在本鎮衛生院住院,可直接辦理醫療救助,切實保障了患病困難群眾醫療救助需求。截至9月底,臨時救助82人次、發放救助金5.96萬元;醫療救助192人次,發放救助金19.93萬元;為891人扶貧對象資助參合,發放救助金9.12萬元。有效緩解了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困難。
五、堅持特事特辦,開通救助綠色通道
積極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孤”慈善救助活動,通過“情暖萬家”載體活動,投入慈善資金19.8萬元,為貧困大學生爭取“圓夢大學”資金10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39人次。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臨時+慈善”救助網絡,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急難救助窗口,實施“急難”救助368人次、發放救助金72.5萬元。年初向市政府積極爭取資金,為全市1058戶困難群眾(1000戶低保戶和58戶特困人員)發放節日補貼金52.9萬元(每人500元標準),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六、凝聚社會力量,合力推進脫貧攻堅
廣泛開展公益慈善宣傳,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組織開展各類大型公益捐贈活動10余次,其中,對接寧波市鄞州區,成立了“鄞州愛心基金”,啟用10萬元愛心基金,救助100名全市脫貧攻堅扶貧對象中的困難兒童和重病重殘兒童;啟用16萬元愛心基金,用于建設16個貧困村(1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6個重點涉貧村)的黨愛超市。延邊娃哈哈啟力飲料有限公司向延吉市4648名特困對象捐贈價值19.1萬元的愛心物資;駐延93032部隊捐助10萬元,用于三道灣鎮東溝村的脫貧建設;正萬堂脾胃醫院、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為朝陽川鎮太興村免費提供價值4000元常用藥品,為60余人進行免費義診,以實際行動向貧困群眾傳遞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深情厚意。
七、發揮自身優勢,傾力開展結對幫扶
針對延吉市民政局包保的5戶貧困戶,主要緣于殘疾與疾病致貧的實際,局黨組為每戶幫扶對象制定了精準扶貧計劃,首先對其進行“外扶”,即“扶資、扶物、扶情”,班子成員經常深入包保戶家中走訪看望,根據實際需求送去慰問金和生活必需品,幫助解決生活困難,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其次開展產業幫扶,對其進行“內扶”,即“扶志、扶智、扶技”,圍繞脫貧致富、特色產業增收等各類涉農項目,積極出謀劃策,通過協調黃牛養殖、經濟農作物種植等項目,做到從“輸血式”救助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的心坎上。
對于今后的工作步驟,民政局的領導表示,要做好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加強宣春力度,通過報紙、網絡、廣播、電視、宣傳欄、宣傳單等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低保政策,讓廣大群眾充分了解低保制度、低保申請條件和審批程序。加大對自謀出路、走出貧窮的典型事例的宣傳,鼓勵引導低保家庭自力更生,從思想上根除等靠要的想法。
二是要夯實精準扶貧低保救助基礎,加強與市脫貧辦的溝通銜接,切實做好農村低保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比對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保障范圍,兜好保障扶貧底線。
三是強化困難群眾臨時救助保障,對于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難的家庭,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幫助其渡過難關。
四是開展“四個一批”專項活動,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實現“無力脫貧”兜底一批、“支出核減”納入一批、“重點保障”改善一批、“脫貧漸退”扶助一批,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五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探索和創新救助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增強工作合力。進一步擴大對農村貧困家庭的救助,對政府各項救助后仍有困難的,通過慈善救助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幫扶。(駱強 記者 黃敬亮)
原文鏈接:http://m.ksjilin.com/show.php?classid=63&id=4934&style=0&bclassid=&cid=&cpage=&from=singlemessage
【責編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