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延吉市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延吉市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2017年,延吉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供給側改革夯實基礎
一是積極開展耕地輪作制度試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綠色生態、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一主四輔”的輪作種植模式,今年計劃在全市范圍內落實米豆耕地輪作制度試點面積4萬畝。
二是積極引導農民實施“旱改水”工程。在國家取消玉米臨儲價、玉米市場價格偏低的情況下,為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我市鼓勵農民擴大水田種植面積,今年計劃將全市水田種植面積增加5000畝。
三是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建設。本著“依托城市、服務城市、融入城市”的理念,實施“北擴、西移”戰略,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建立專業化、規模化的棚膜蔬菜產業園區,今年計劃投資3000萬元建設棚膜蔬菜130畝。
二、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為供給側改革提供助力
一是大力扶持農產品產業化龍頭企業。緊緊圍繞大米、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今年全市計劃著力發展有影響、有實力的企業累計投資19500萬元進行新建續建項目,提升企業農產品加工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以造就高素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目標,著力培養一批生產能力強、經營模式優、管理水平高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今年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人,培訓科技示范戶100戶。
三是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充分利用中國長白山特產品展銷館平臺,推介我市農特產品,將我市農產品集中進行展示、宣傳、銷售,為農村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增添活力,助推農業電子商務發展。
三、全面深化農業科技創新,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支撐
一是積極建設智慧農業體系。將物聯網技術引入農業領域,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生產設備,最大限度的避災減災、節本增效,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逐漸改變我市在農業物聯網管理系統建設上的短板。
二是繼續實行普惠制敞開式農機購置補貼。突出推廣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等新技術,力爭農機總動力達到12.9萬千瓦時,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3%。
三是全面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今年我市緊緊圍繞綠色轉型這條主線,大力推廣綠色增產技術,努力實現水稻抗冷綜合栽培技術全覆蓋,玉米免耕壟側栽培 0.3萬畝。
原文鏈接:http://www.sdpc.gov.cn/fzgggz/ncjj/njxx/201704/t20170426_845532.html
【責編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