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網】2016年,延吉憑啥這么牛?


2016年,延吉憑啥這么牛?
作者:權世榮 來源:延吉財經辦 添加日期:17年01月19日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
歲末年初,回首延吉的2016年成績滿滿、令人激昂:2016年延吉以吉林唯一、東北第二囊括了年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63位)、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86位)、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77位)三大“全國百強縣”榮譽,成為全國綜合實力和經濟競爭力上升最快的縣市。
在國際國內經濟整體下行,各類矛盾突出的大勢下,延吉能逆勢上揚,激流勇進,挺進三大全國百強,彌足珍貴,充分彰顯了延吉竟強爭優、加快建成富裕綠色幸福全面小康縣域的躍進態勢,讓人們感受到城市發展的強勁脈搏。
2016年,延吉憑啥這么牛?
挺進的足跡,深深地烙印著延吉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全國百強,個個都強。你挺進,意味著別人的落伍。強手比拼,不進則退。
挺進三大全國百強,延吉靠什么?靠對標百強,實干興市,率先發展的士氣;靠穩中求進,產業強市,轉型發展的底氣;靠執政為民,民生立市,共享發展的人氣;靠優化環境,生態美市,綠色發展的美氣。
一、對標百強,實干興市,率先發展
近年來,延吉市經濟綜合實力始終位列全省縣市前茅,經濟增長水平持續位居全省縣市前列。但是,延吉市的決策者們深知:站在全國更大平臺上,跳出延吉看延吉,與全國先進地區比較,延吉還有不小差距、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為此,市委告誡全市干部延吉不做“井底之蛙”,要放眼全國,跳出延吉找差距,以發展質量、發展速度、發展潛力優異的全國百強縣(市)為標桿,對接一流,在對標中查找差距,在對標中完善提高,在對標中實現率先發展,果斷吹響對標百強,實干興市,率先發展的號角,激勵全市人民以目標的大提升、士氣的大提振,實現發展的大跨越。市委明確的姿態、堅定的決心和思,讓全市上下明確方向,激發干部群眾敢拼趕超的干勁和豪情。一時間,對標百強,實干興市,率先發展成為延吉各級干部群眾的強烈共識,干部和企業家們紛紛向全國百強上游縣學習,有針對性地研究,看透亮點、學深經驗,找出在觀念理念、膽略氣魄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密切關注其發展動態、政策調整和創新舉措,強化對接、及時跟蹤,實現全方位提升,趕超發展。靠對標百強的引領作用,變壓力為動力,變差距為目標,把百強的好做法、好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延吉縣域突破工作中去,使延吉的率先發展動力更強勁。2016年,不論是官方的中國社科院、還是半官方的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或者是社會智庫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評價測評,延吉都能夠在全國2000多個縣市中獨樹一幟、出類拔萃,均以吉林唯一、東北前列身份全部入選并進位,實屬難能可貴。勿庸置疑,延吉挺進三大“全國百強縣”不是自封的,而是全國權威縣域經濟評價機構按照科學評價體系測評的結果,更是延吉人民對標百強,實干興市,率先發展的真實寫照。
二、穩中求進,產業強市,轉型發展
挺進百強,需要勇氣,更需要底氣。延吉的底氣在于經濟發展質量優、速度穩、后勁足;投資拉動好,產業結構優,創新驅動強。延吉發展質量全國重點開發類縣第一。全國縣域經濟專門研究機構《2016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報告》顯示,延吉財經比重指數(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為100.01,位列全國重點開發類縣第一測評第一,充分體現出延吉經濟發展含金量全國最優,財政貢獻的全國擔當最突出。同時,《報告》還顯示,延吉縣域經濟功能開發績效指數為80.33,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功能開發績效20佳縣市,反映出縣域經濟功能開發效率高、活力充足。延吉投資潛力東北縣市最強。2016年延吉項目建設亮點頻現,全市共組織5000萬元以上重點建設項目94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4個,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0.6億元,同比增長15%,投資總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縣市前列,延吉以東北唯一入選中國社科院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86位。延吉引領全國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探尋轉型發展的路徑,調結構、轉方式等一系列措施穩健運行,成效明顯。如今的延吉速度蘊含著強勁的轉型升級之勢,總量與速度、投資與消費、內資與外資、二產與三產齊頭并進,通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三次產業比例優化為1.7:40.7:57.6,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延吉創新驅動能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全力推動科技進步、自主創新,構建創新發展體系,提升產業能級,延吉入選32個全國百強縣中創新活力指數最高級A+級縣市。以國家級創新平臺為龍頭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平均每萬人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數位居全省縣市榜首。今年1-11月,全市專利申請量達246件,專利授權量達118件,均高居全省縣(市)榜首,延吉以吉林唯一躋身2016年度中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雙創)百強縣市第66位。
三、執政為民,民生立市,共享發展
延吉市的決策者們常說,沒有民生保障的百強,是無本之源的百強,高樓林立與民生荒廢同在,是畸形的發展,也是政績觀扭曲的表現。延吉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民生立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挺進百強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力推進民生建設,努力讓人們從“民生經濟學”感知全國百強的溫度,讓幸福感在老百姓家門口升級。2016年,延吉財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計31.8億元,占財政全部支出的77.4%,同比增長4.6%。讓百強成果與人民共享,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鼓起百姓錢袋子,預計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80元,增長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7元,增長8%,雙雙位居全省縣市首位。大力改善居住環境,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房4800套,鋪設各類地下管網92公里,完成小街小巷改造60余條、人行步道10萬平方米、道路加固10萬平方米。努力開拓就業新渠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68萬余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0.86%,躋身全國百強縣就業形勢極好的9個A++級縣市,發放小額貸款2534萬元。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市低保提高至530元/月/人;農村低保標準提高至4200元/年/人,雙雙位居全省縣市前列,全年累計投入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06億元,救助4.8萬余人次。吹響脫貧攻堅沖鋒號,全市共謀劃扶貧開發項目60多個,總投資7300多萬元,預計2016年全市可脫貧652人,完成全部脫貧任務的72.6%。延吉躋身43個2016年全國百強縣民生建設指數最高級A+的縣市行列。
四、優化環境,生態美市,綠色發展
延吉人深知,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發展經濟、挺進百強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2016年,延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城市綜合實力注入了強勁發展動力,夯實了全國百強縣的競爭基礎,綠色發展取得驕人業績。綠色發展水平步入全國第一方陣。全國百強縣“縣域相對綠色發展指數”具有很強科學性和導向性。2016年,延吉綠色發展指數達到最高級A+級,躋身41個全國百強縣綠色發展指數最高級A+的縣市行列,延吉成為即是經濟強縣,又是綠色指標居全國前列的生態之地,未來前景十分廣闊。綠色產業和綠色環境建設取得新成就。積極發展生態產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實行綠色招商政策,保護環境實行“一票否決”,控制污染項目入境,推動發展民族食品產業園、IT產業園、人參產業園等生態特色園區。堅持以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產業發展,以打造“美麗延吉”為目標,整體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大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工作力度,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加靚麗、更具魅力。2016年完成9條街道綠化工程,全市綠化面積達142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0.1%,完成10家重點單位脫硫、除塵治理工作,撤并改造小型鍋爐51臺,為32家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系統,預計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可達90%以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農村環境實現質的飛躍。全面推進農村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綠、富、美”成為延吉農村的代名詞,延吉市城鎮化率達到87.1%,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入選2016年度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60位。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渡,勇進者勝。2016年,延吉收獲良多, 2017,延吉作為全國百強中游縣正醞釀著又一個宏偉藍圖:實干興市,走在前列,舉全市之力,推進延龍圖新區建設,為延龍圖“一核崛起”做出應有的貢獻。
原文鏈接:http://www.chinacity.org.cn/cshb/cssy/334552.html
【責編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