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人?百事】滿腔愛國之情 一生不下"戰場"
2021-06-22 標簽: 來源:延邊新聞網
“半生戎馬生涯,一生懸壺濟世”,一句話濃縮了延邊州功勛老兵朱崇堯簡單卻不平凡的一生。
今年94歲的朱崇堯,擁有75年黨齡,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朱崇堯出生于江蘇漣水。1945年1月,未滿18歲的朱崇堯參軍入伍,很快從一名稚氣未脫的小伙子成長為優秀的戰士、救死扶傷的軍醫。
1946年1月初的一天清晨,朱崇堯隨部隊在挺進東北途經遼寧省哈爾套街宿營時,敏銳地發現國民黨追兵尾隨而來、意圖偷襲,他及時喊醒衛生部人員,避免了一次力量懸殊的對抗。但朱崇堯沒有聲張,成為了一名無名英雄。直到21世紀初,曾任新四軍第三師衛生部部長、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校長的吳之理先生在《新時期優秀領導人才大典》初校稿中寫到:“朱崇堯同志起來方便,發現東南方有穿黃色軍衣的國民黨軍正向村子里逼近,他立即喊醒了官兵,使得廣大醫務人員和傷員及時安全地撤出村子,使我們的部隊免受了慘重的損失,為四平保衛戰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后勤保障基礎”,朱崇堯的英雄之舉才被更多人知曉。
1950年12月,朱崇堯隨軍入朝。在朝鮮戰場,朱崇堯四次徘徊在生死邊緣:第一次,他受命到軍部救治病人,途遇敵機掃射,他躲避在樹下逃過一劫;第二次,野戰所被炸,他在跑出門外的一瞬間,房屋被夷為平地,朱崇堯大難不死;第三次,他騎馬赴師衛生部途中,遭遇敵機掃射,從馬上摔下,不省人事;第四次,手術組配合一個團固守身彌島,他不幸掉入海中,后被戰友救起。
朱崇堯死里逃生,還收獲了甜蜜愛情。野戰所里,他是主刀醫生,妻子王冠群是手術室護士,兩人配合默契、救死扶傷。四次遇險,每一次都是王冠群在他身邊貼心照顧,讓他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愛和溫暖。“是我主動追的她。”朱崇堯笑著說,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剛一提出,王冠群就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停戰后,早已結下深厚戰斗情誼的朱崇堯和王冠群喜結連理。
1962年,朱崇堯轉業,來到延邊州皮膚防治所醫院做病理醫師,后又來到敦化防疫站做地方病防治工作。朱崇堯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在防治地方病克山病的過程中,研究發現,當地水土等自然環境中嚴重缺“硒”,于是在省地方病專家指導下,在官地鎮31個村莊開展了投放“亞硒酸鈉”預防“克山病”試點工作。經過三年努力,當地發病率下降50%,朱崇堯撰寫的《亞硒酸鈉預防克山病效果觀察》一文,發表在《吉林省地方病雜志》上,為克山病的防治作出了突出貢獻。
1984年,朱崇堯2歲的孫女患上“腎病綜合癥”,朱崇堯帶著孫女遍訪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各大醫院。在取得專家意見后,朱崇堯嘗試采用“大劑量激素沖出療法”配合中藥治療,幸運的是,孫女的病此后再未復發。朱崇堯根據自己的經驗,撰寫論文“大劑量激素沖出療法治療腎病”,在《吉林醫刊》綜合刊刊登,吸引了不少患者關注,至今仍有病人前來咨詢問診。
朱崇堯離休后,成了街道社區有名的“雷鋒爺爺”。他為敬老院老人體檢、指導服藥,到老年病住戶家里走訪,送醫送藥給貧困居民,組織社區老年人健康體檢,開展老年病預防、“糖尿病的防治”“高血壓和心血管病的預防和合理用藥”等公益授課,將自家電話號碼開放為小區健康熱線,一年四季清掃小區垃圾、帶頭維護小區環境衛生……老當益壯的朱崇堯全心全意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雷鋒爺爺”的稱號流傳開來。
胸懷滿腔愛國之情,哪里都是拼搏的“戰場”。朱崇堯在78歲高齡時,被所在社區高票推選為黨委宣傳委員,成為延邊州基層組織中年齡最大的黨委委員。
記者 葛威
今年94歲的朱崇堯,擁有75年黨齡,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朱崇堯出生于江蘇漣水。1945年1月,未滿18歲的朱崇堯參軍入伍,很快從一名稚氣未脫的小伙子成長為優秀的戰士、救死扶傷的軍醫。
1946年1月初的一天清晨,朱崇堯隨部隊在挺進東北途經遼寧省哈爾套街宿營時,敏銳地發現國民黨追兵尾隨而來、意圖偷襲,他及時喊醒衛生部人員,避免了一次力量懸殊的對抗。但朱崇堯沒有聲張,成為了一名無名英雄。直到21世紀初,曾任新四軍第三師衛生部部長、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校長的吳之理先生在《新時期優秀領導人才大典》初校稿中寫到:“朱崇堯同志起來方便,發現東南方有穿黃色軍衣的國民黨軍正向村子里逼近,他立即喊醒了官兵,使得廣大醫務人員和傷員及時安全地撤出村子,使我們的部隊免受了慘重的損失,為四平保衛戰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后勤保障基礎”,朱崇堯的英雄之舉才被更多人知曉。
1950年12月,朱崇堯隨軍入朝。在朝鮮戰場,朱崇堯四次徘徊在生死邊緣:第一次,他受命到軍部救治病人,途遇敵機掃射,他躲避在樹下逃過一劫;第二次,野戰所被炸,他在跑出門外的一瞬間,房屋被夷為平地,朱崇堯大難不死;第三次,他騎馬赴師衛生部途中,遭遇敵機掃射,從馬上摔下,不省人事;第四次,手術組配合一個團固守身彌島,他不幸掉入海中,后被戰友救起。
朱崇堯死里逃生,還收獲了甜蜜愛情。野戰所里,他是主刀醫生,妻子王冠群是手術室護士,兩人配合默契、救死扶傷。四次遇險,每一次都是王冠群在他身邊貼心照顧,讓他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愛和溫暖。“是我主動追的她。”朱崇堯笑著說,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剛一提出,王冠群就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停戰后,早已結下深厚戰斗情誼的朱崇堯和王冠群喜結連理。
1962年,朱崇堯轉業,來到延邊州皮膚防治所醫院做病理醫師,后又來到敦化防疫站做地方病防治工作。朱崇堯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在防治地方病克山病的過程中,研究發現,當地水土等自然環境中嚴重缺“硒”,于是在省地方病專家指導下,在官地鎮31個村莊開展了投放“亞硒酸鈉”預防“克山病”試點工作。經過三年努力,當地發病率下降50%,朱崇堯撰寫的《亞硒酸鈉預防克山病效果觀察》一文,發表在《吉林省地方病雜志》上,為克山病的防治作出了突出貢獻。
1984年,朱崇堯2歲的孫女患上“腎病綜合癥”,朱崇堯帶著孫女遍訪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各大醫院。在取得專家意見后,朱崇堯嘗試采用“大劑量激素沖出療法”配合中藥治療,幸運的是,孫女的病此后再未復發。朱崇堯根據自己的經驗,撰寫論文“大劑量激素沖出療法治療腎病”,在《吉林醫刊》綜合刊刊登,吸引了不少患者關注,至今仍有病人前來咨詢問診。
朱崇堯離休后,成了街道社區有名的“雷鋒爺爺”。他為敬老院老人體檢、指導服藥,到老年病住戶家里走訪,送醫送藥給貧困居民,組織社區老年人健康體檢,開展老年病預防、“糖尿病的防治”“高血壓和心血管病的預防和合理用藥”等公益授課,將自家電話號碼開放為小區健康熱線,一年四季清掃小區垃圾、帶頭維護小區環境衛生……老當益壯的朱崇堯全心全意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雷鋒爺爺”的稱號流傳開來。
胸懷滿腔愛國之情,哪里都是拼搏的“戰場”。朱崇堯在78歲高齡時,被所在社區高票推選為黨委宣傳委員,成為延邊州基層組織中年齡最大的黨委委員。
記者 葛威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