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陽社區工作人員化身“多面手” 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我本平常,有責則剛!”延吉市進學街道春陽社區全體工作人員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多面手”,拉近了與居家隔離人員心與心的距離,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小區居民的守護和擔當。

關懷暖心 接送返延人員
暖心關懷 化身“擺渡人”
“今天到現在還沒有接到電話讓我們去接人,是不是意味著形勢已經好轉?”緊張疲憊之余,春陽社區幾位工作人員還不忘相互打趣。從2月24日起,他們就當起了戰“疫”轉運線上的“擺渡人”,每天“全副武裝”等待他們的“客人”——返延居家隔離人員。
“剛開始的時候,機場班次較多,所以大家都是處于24小時隨時待命狀態,當接到接送信息或電話時,我們要馬上和網格員核實信息,準備車輛、做好自我防護然后立即出發。”春陽社區相關負責人說,接到返延人員送他們回家,在進家之前,社區工作人員要把房間進行徹底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然后進行登記、粘貼居家隔離提示條,對樓道進行消毒……一連串的動作下來,有時候就已經是后半夜了。
“他們來接我們時,會主動幫我們拿行李,路上還會陪我們說說話,讓我們忐忑不安的心漸漸平靜下來,我覺得他們很不容易,”被接到的返延人員動容地說。

貼心服務保障居民日常生活
貼心服務 化身“勤務員”
對于返延居家隔離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又化身“勤務員”,通過采買生活物資、傾倒垃圾、消毒殺菌等方式,確保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隔離不隔心、封門不封愛”。
3月12日,家住迎光小區的崔阿邁帶著孫女從境外返回延吉,沒有親人在身邊,社區工作人員就成了祖孫倆特殊的“親人”。崔阿邁家住4樓,沒有電梯,春陽社區書記朱偉就帶領大家將煤氣、飲用水、大米、蔬菜等生活物資,一趟趟地搬上樓。東西太多,還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一趟下來,幾個人身上的衣服就濕漉漉的。
老人年紀大了,煤氣罐不會安裝,春陽社區書記朱偉又幫助老人將煤氣罐安裝好,確保沒有問題了,才放心離開。看著忙前忙后的社區工作人員,崔阿邁不斷地對大家說謝謝。“不用一直跟我們說謝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有啥需要就給我們打電話。”朱偉說。

微信聯系居家隔離人員
耐心勸導 化身“疏導員”
“我們小區最近是不是有從外地回來的?我們樓道你們有沒有消毒?”非常時期,很多居民都是“談疫色變”,聽說鄰居家或者是附近樓有返延回來的,大家就會神經緊張,每天都有居民給社區打電話,詢問情況。而居家隔離人員面對隔離難免會出現心情郁結、情緒不穩的情況,每當這個時候社區工作人員就扮演起“疏導員”的角色,耐心細致的對居民解釋,化解居民恐懼害怕的心里。通過電話或者是微信對居家隔離人員的身體和心里狀況進行跟蹤監測,對他們進行寬解安慰,緩解他們的煩躁情緒,安撫他們的緊張心理。
居家隔離,阻斷了面對面交流,卻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春陽社區普通的社區工作者化身“擺渡人”“勤務員”“疏導員”,穿過緊閉的房門,讓居家隔離人員的心暖起來。他們堅守在疫情防控前沿陣地,盡己所能,發揮積極作用,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晉雪 記者 王棟)

關懷暖心 接送返延人員
暖心關懷 化身“擺渡人”
“今天到現在還沒有接到電話讓我們去接人,是不是意味著形勢已經好轉?”緊張疲憊之余,春陽社區幾位工作人員還不忘相互打趣。從2月24日起,他們就當起了戰“疫”轉運線上的“擺渡人”,每天“全副武裝”等待他們的“客人”——返延居家隔離人員。
“剛開始的時候,機場班次較多,所以大家都是處于24小時隨時待命狀態,當接到接送信息或電話時,我們要馬上和網格員核實信息,準備車輛、做好自我防護然后立即出發。”春陽社區相關負責人說,接到返延人員送他們回家,在進家之前,社區工作人員要把房間進行徹底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然后進行登記、粘貼居家隔離提示條,對樓道進行消毒……一連串的動作下來,有時候就已經是后半夜了。
“他們來接我們時,會主動幫我們拿行李,路上還會陪我們說說話,讓我們忐忑不安的心漸漸平靜下來,我覺得他們很不容易,”被接到的返延人員動容地說。

貼心服務保障居民日常生活
貼心服務 化身“勤務員”
對于返延居家隔離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又化身“勤務員”,通過采買生活物資、傾倒垃圾、消毒殺菌等方式,確保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隔離不隔心、封門不封愛”。
3月12日,家住迎光小區的崔阿邁帶著孫女從境外返回延吉,沒有親人在身邊,社區工作人員就成了祖孫倆特殊的“親人”。崔阿邁家住4樓,沒有電梯,春陽社區書記朱偉就帶領大家將煤氣、飲用水、大米、蔬菜等生活物資,一趟趟地搬上樓。東西太多,還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一趟下來,幾個人身上的衣服就濕漉漉的。
老人年紀大了,煤氣罐不會安裝,春陽社區書記朱偉又幫助老人將煤氣罐安裝好,確保沒有問題了,才放心離開。看著忙前忙后的社區工作人員,崔阿邁不斷地對大家說謝謝。“不用一直跟我們說謝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有啥需要就給我們打電話。”朱偉說。

微信聯系居家隔離人員
耐心勸導 化身“疏導員”
“我們小區最近是不是有從外地回來的?我們樓道你們有沒有消毒?”非常時期,很多居民都是“談疫色變”,聽說鄰居家或者是附近樓有返延回來的,大家就會神經緊張,每天都有居民給社區打電話,詢問情況。而居家隔離人員面對隔離難免會出現心情郁結、情緒不穩的情況,每當這個時候社區工作人員就扮演起“疏導員”的角色,耐心細致的對居民解釋,化解居民恐懼害怕的心里。通過電話或者是微信對居家隔離人員的身體和心里狀況進行跟蹤監測,對他們進行寬解安慰,緩解他們的煩躁情緒,安撫他們的緊張心理。
居家隔離,阻斷了面對面交流,卻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春陽社區普通的社區工作者化身“擺渡人”“勤務員”“疏導員”,穿過緊閉的房門,讓居家隔離人員的心暖起來。他們堅守在疫情防控前沿陣地,盡己所能,發揮積極作用,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晉雪 記者 王棟)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