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幸福延吉的“民生答卷”
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再次提高,保障標準穩居全州第一、全省第二。
建立脫貧攻堅大數據信息平臺,實現精準認識、精準救助。
實施醫療、臨時、慈善等綜合救助,惠及2.5萬人次。
農村標準化社區總量達43個,全國農村社區示范區建設成果斐然。
城鄉居家養老設施總量達133個,全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高標準推進。
……
2018年,延吉市民政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圍繞“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做文章,聚焦“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基層民主自治建設、弱勢群體特別保障”下功夫。砥礪奮進的民政人,用實際行動詮釋“為民愛民”的宗旨,交上了一份幸福延吉的“民生答卷”。
強化保障 筑牢社會救助底線

省廳領導赴我市調研社會救助工作,并給予充分肯定
延吉市民政局始終把筑牢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作為主責主業。2018年,再次提高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550元調整至62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4400元調整至4800元,高于全省平均標準123元和1176元。調整后的兩項標準分別位于全州第一位、全省第二位。1.43萬名城鄉低保對象被全部納入社會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城鄉覆蓋率、精準識別率、補差式救助率均達到100%。
固本強基 精準助力脫貧攻堅

開展扶貧救助活動
為確保“精準認識、精準救助”,民政、住建、稅務、社保等9大部門實現大數據平臺信息共享常態化,對全市561戶、862名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實行信息定期比對、動態管理,配合市脫貧辦隨時對扶貧對象家庭經濟信息進行核對,及時交換“低保兜底”保障和各項社會救助的實施情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救助”。
全面開展脫貧攻堅低保兜底“四個一批”專項行動,以實現“無力脫貧”兜底一批、“支出核減”納入一批、“重點保障”改善一批、“脫貧漸退”扶助一批標準,將258戶、341名脫貧對象列入“重點保障”范圍,確保“無力脫貧”對象低保兜底保障救助率達100%;,綜合發揮臨時、慈善、醫療救助作用。截至目前,累計投入29.72萬元,針對扶貧對象實施救助276人次、發放節日補貼98戶、資助醫療參合率達到100%,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決戰貢獻了民政力量。
完善機制 推進醫療臨時救助
實行網上審批、“一站式”結算醫療救助制度,全年實施醫療救助21602人次,發放救助金1034余萬元;投入資金143.83萬元,資助醫療參保參合14067人,重點對象救助率達100%;組織低保戶分類施保體檢440人次;完善以臨時救助為主要形式的“急難救助”,累計投入救助資金149.48萬元,實施急難救助750人次;為1058戶困難群眾發放節日補貼52.9萬元。

成立寧波市“鄞州愛心”基金
延吉市積極與寧波市鄞州區開展慈善對接幫扶,接收鄞州區捐款35萬元,成立“鄞州愛心基金”,助力開展脫貧攻堅。截至目前,已啟用10萬元,資助脫貧對象家庭兒童100名;啟用16萬元,用于16個貧困村“黨愛超市”建設。
強化優撫優待政策,為全市1769名重點優撫對象發放撫恤及生活補助金2156.9萬元;一至四級殘疾軍人和傷殘民兵民工護理費58.1萬元;投入23.4萬元,實施醫療救助462人次。
提升服務 養老事業長足發展

轄區老人在新建農村居家養老中心愉快活動
爭取省、州彩票公益金507萬元,用于專項建設補貼,市社會福利院(光榮院)庭院綠化及設施升級工程全面完成;完成朝陽川鎮社會福利中心、三道灣鎮北張芝村、朝陽川鎮龍盛村居家養老中心改擴建工程,實現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目前,全市養老機構共有63家,其中,公辦養老機構3家,民辦養老機構60家,累計擁有床位數4587張。市民政局聯合公安、安監、市監、環保等部門,開展養老機構“拉網式”檢查27次、抽查46次、下達《限期整改意見書》17份,取締1家,整改2家,全市整改合格率達100%。
改善民生 福利政策有效落實

關愛困境兒童,開展慈善救助活動
延吉市現有福利企業14家,殘疾職工239人,占職工總數的36.7%,殘疾職工月平均工資2200元,全部納入五項保險范疇。全市現有孤兒65名,2018年,累計發放生活補助金70萬元。制定頒布了《延吉市殘疾人“兩項”補貼審定發放操作辦法》,進一步規范殘疾人“兩補”申報、審批及發放程序,全年累計為符合政策的10574名殘疾人,發放補貼750萬元。此外,發放貧困老人入住機構補貼47萬元,居家失能老人補貼5萬元;爭取落實受災群眾冬春救濟資金73萬元,及時做好“蘇力”臺風等4次自然災害的應急轉移、受災統計、災情上報工作。
聚集民主 城鄉社區均衡發展

吉林省民政廳副廳長相瑛在延調研基層民主和社區建設情況
市民政局在全州首創“1加N聘1”社區班子配備模式,設立年輕大學生“社區主任助理”崗位,面向社會擇優選拔26名優秀大學生充實到各社區;加大基層民主協商自治力度,全市78個社區實現基層民主協商全覆蓋;加大全國農村標準化社區示范區建設力度,全年新增14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全市農村社區達43個,占全市行政村的77%。延吉市被國家民政部確立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 小營鎮仁坪村被列入“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延吉市城鄉基層社區建設成功經驗,多次在國家級論壇做專題交流。
以人為本 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集中開展“在站尋親,讓愛回家”“寒冬送溫暖”載體活動,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07人次,救助率達100%。組織各鎮、街道在全市54個村屯、78個社區、2個農場成立兒童之家,打通關愛保護工作“最后一公里”,全力推進 “全國城鄉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示范” 爭創工作。全市注冊登記的各類社會組織587家,其中,新增34家,變更19家,注銷21家,撤銷145家,嚴格開展年檢工作,年檢率達93%。

舉辦慶祝建軍九十一周年 “軍民魚水情”大型軍民聯歡晚會
一年來,延吉市民政局共有11項工作在全國及全省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先后榮獲“首批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區”“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范單位”等國家、省、州、市級榮譽13項;“未成年人保護”等3項工作被國家民政部確立為“試點單位”;連續三年被省民政廳評選為“全省民政工作目標責任制綜合先進單位”。
“兜底線、保民生”,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在全體民政人的共同努力下,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全市城鄉居民。全面筑牢民生保障防線,織密社會保障網,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讓這份年度“民生答卷”有溫度更有厚度。
【責編 魏玉華 李軍廣】
建立脫貧攻堅大數據信息平臺,實現精準認識、精準救助。
實施醫療、臨時、慈善等綜合救助,惠及2.5萬人次。
農村標準化社區總量達43個,全國農村社區示范區建設成果斐然。
城鄉居家養老設施總量達133個,全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高標準推進。
……
2018年,延吉市民政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圍繞“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做文章,聚焦“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基層民主自治建設、弱勢群體特別保障”下功夫。砥礪奮進的民政人,用實際行動詮釋“為民愛民”的宗旨,交上了一份幸福延吉的“民生答卷”。
強化保障 筑牢社會救助底線

省廳領導赴我市調研社會救助工作,并給予充分肯定
固本強基 精準助力脫貧攻堅

開展扶貧救助活動
全面開展脫貧攻堅低保兜底“四個一批”專項行動,以實現“無力脫貧”兜底一批、“支出核減”納入一批、“重點保障”改善一批、“脫貧漸退”扶助一批標準,將258戶、341名脫貧對象列入“重點保障”范圍,確保“無力脫貧”對象低保兜底保障救助率達100%;,綜合發揮臨時、慈善、醫療救助作用。截至目前,累計投入29.72萬元,針對扶貧對象實施救助276人次、發放節日補貼98戶、資助醫療參合率達到100%,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決戰貢獻了民政力量。
完善機制 推進醫療臨時救助
實行網上審批、“一站式”結算醫療救助制度,全年實施醫療救助21602人次,發放救助金1034余萬元;投入資金143.83萬元,資助醫療參保參合14067人,重點對象救助率達100%;組織低保戶分類施保體檢440人次;完善以臨時救助為主要形式的“急難救助”,累計投入救助資金149.48萬元,實施急難救助750人次;為1058戶困難群眾發放節日補貼52.9萬元。

成立寧波市“鄞州愛心”基金
強化優撫優待政策,為全市1769名重點優撫對象發放撫恤及生活補助金2156.9萬元;一至四級殘疾軍人和傷殘民兵民工護理費58.1萬元;投入23.4萬元,實施醫療救助462人次。
提升服務 養老事業長足發展

轄區老人在新建農村居家養老中心愉快活動
目前,全市養老機構共有63家,其中,公辦養老機構3家,民辦養老機構60家,累計擁有床位數4587張。市民政局聯合公安、安監、市監、環保等部門,開展養老機構“拉網式”檢查27次、抽查46次、下達《限期整改意見書》17份,取締1家,整改2家,全市整改合格率達100%。
改善民生 福利政策有效落實

關愛困境兒童,開展慈善救助活動
聚集民主 城鄉社區均衡發展

吉林省民政廳副廳長相瑛在延調研基層民主和社區建設情況
以人為本 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集中開展“在站尋親,讓愛回家”“寒冬送溫暖”載體活動,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07人次,救助率達100%。組織各鎮、街道在全市54個村屯、78個社區、2個農場成立兒童之家,打通關愛保護工作“最后一公里”,全力推進 “全國城鄉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示范” 爭創工作。全市注冊登記的各類社會組織587家,其中,新增34家,變更19家,注銷21家,撤銷145家,嚴格開展年檢工作,年檢率達93%。

舉辦慶祝建軍九十一周年 “軍民魚水情”大型軍民聯歡晚會
“兜底線、保民生”,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在全體民政人的共同努力下,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全市城鄉居民。全面筑牢民生保障防線,織密社會保障網,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讓這份年度“民生答卷”有溫度更有厚度。
【責編 魏玉華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