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李祥才——真心真情鋪就致富路
東溝村是延吉市三道灣鎮的一個村落,因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村經濟發展長期落后,當地村民一籌莫展。但是近兩年,村容村貌不斷改善,產業項目發展帶來的好處也讓村民們真正受益,生活有了極大地改善。帶來這樣翻天覆地變化的,正是東溝村“第一書記”李祥才。
2016年3月,作為延邊職業技術學院農業發展中心主任的李祥才,到東溝村擔任“第一書記”。初來乍到的李祥才,村里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全村沒有路燈,水泥路都已被風化,有些村民還住著泥草房。
群眾的困難太多,村里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多,一時間千頭萬緒,無從下手。為了盡快熟悉情況,李祥才從村頭到村尾,將全部住戶走訪了一遍。經過不間斷地走訪,他認為村里最緊迫的問題是沒有集體產業、基礎設施落后,貧困戶的住房條件急需改善。

李祥才察看新修成的排洪渠
這些問題,讓剛駐村的李祥才徹夜難眠。為加快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奠定脫貧基礎,李祥才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村里鋪設了1500米的水泥路,安上了120盞路燈,在村民院外也圍起了柵欄粉刷了墻壁,又分期分批對村內16戶貧困戶的房屋進行重建和改造。村里原來的排水溝因排水量不夠大,每年春季積雪融化和雨季時,積水就會漫進村民家中,附近四五十戶村民長期受此困擾。李祥才得知后,積極爭取129萬元修建了兩條新的排洪渠,解決了排洪問題。
基礎設施搞好了,但村里卻沒有一個集體產業。李祥才說:“村要想脫貧,必須要發展村集體產業,村里沒錢,老百姓的持續收入就得不到保障。”李祥才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他堅持以產業項目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李祥才察看黃牛健康情況
根據當地多年的養殖習慣來決定產業項目,李祥積極爭取產業扶貧資金50萬元,于2017年成立了宏發黃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年末為貧困戶人均分紅1200元。2017年末,全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成立,今年預計年收益將有180萬,能為所有村民分紅。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東溝村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春天采山野菜,秋天撿山蘑、采松子,個別農戶和貧困戶種植木耳和養蜂,但由于東溝村距離延吉市較遠,交通又不方便,農副土特產品銷路不暢。李祥才協調延邊職業技術學院無償為村民們提供臨街門市房,成立了東溝村農副產品銷售部,解決了村民銷售難題,為他們創造了經濟收入。截至目前,東溝村已有11戶貧困戶、共16人脫貧。

李祥才看望村民
村民馮金祿說:“這兩年,李書記就為俺們老百姓辦實事。我搬進新房子快一年了,住的可舒服,可好了,以前的泥草房完全比不了。”從前,村民史秀菊家里日子過得緊巴巴,后來村里建起了合作社,每年都有分紅,日子有了盼頭,李祥才常去看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今年初,李祥才的單位考慮到他患有糖尿病及子女高考等問題,要把他調回單位,但村民們都不愿李書記離開,他也放不下村里的脫貧工作,毅然選擇繼續留下工作,帶領村民們完成致富夢。
2016年3月,作為延邊職業技術學院農業發展中心主任的李祥才,到東溝村擔任“第一書記”。初來乍到的李祥才,村里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全村沒有路燈,水泥路都已被風化,有些村民還住著泥草房。
群眾的困難太多,村里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多,一時間千頭萬緒,無從下手。為了盡快熟悉情況,李祥才從村頭到村尾,將全部住戶走訪了一遍。經過不間斷地走訪,他認為村里最緊迫的問題是沒有集體產業、基礎設施落后,貧困戶的住房條件急需改善。

李祥才察看新修成的排洪渠
基礎設施搞好了,但村里卻沒有一個集體產業。李祥才說:“村要想脫貧,必須要發展村集體產業,村里沒錢,老百姓的持續收入就得不到保障。”李祥才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他堅持以產業項目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李祥才察看黃牛健康情況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東溝村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春天采山野菜,秋天撿山蘑、采松子,個別農戶和貧困戶種植木耳和養蜂,但由于東溝村距離延吉市較遠,交通又不方便,農副土特產品銷路不暢。李祥才協調延邊職業技術學院無償為村民們提供臨街門市房,成立了東溝村農副產品銷售部,解決了村民銷售難題,為他們創造了經濟收入。截至目前,東溝村已有11戶貧困戶、共16人脫貧。

李祥才看望村民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