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群眾幸福“加碼” ——民生實事系列報道·延吉篇
漫步延吉街頭,新改造的延吉市人民公園綠樹成蔭,成為市民和游人納涼避暑的好去處;公園西路、金達萊北街一片綠意盎然,多彩的植株灌木點綴著城市的秀美;位于延吉西站的延吉市全域旅游服務中心即將于8月底投入使用,為來延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務……近年來,延吉市一件件惠民實事讓城市建設的親民指數屢創新高,群眾幸福持續“加碼”。

王桂琴為社會福利院豎起大拇指 王曉彤 攝

居民健身 李軍廣 攝
8月7日,霏霏細雨浸潤著延吉。人民公園內,月季、牽牛花等鮮花嬌艷欲滴,改造一新的雕塑、花圃、木質涼亭成了人們休閑游覽的新景觀。自去年開始,延吉市對“百年老園”延吉市人民公園進行改造,公園面貌煥然一新。今年,延吉市對公園內綠化進行補植和提升,對景觀設施進行全方位改造,園內生態環境再一次提檔升級。在嶄新的木質鏤空屏風前,幾位老人伴著舒緩的音樂,打拳健身,怡然自得。“現在公園建設得真好,一年比一年漂亮,我家就在公園附近,一天跟老伴兒來溜達好幾回,看看花看看草,累了就坐在長椅上歇會兒,這生活多好啊。”市民陳大爺說。
風光秀美、宜居樂居,城市建設的愈加美好令市民日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困擾延吉市民多年公立幼兒園資源緊缺,適齡幼兒入園難問題,也將在近幾年得到逐步改善和解決。
記者在延吉市東明新城小區看到,今年3月剛剛試運營的向陽幼兒園分園——新蕾幼兒園,院內鋪設了柔軟的草坪,幼兒園按省一流標準配套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現代化設施設備,玩教具、電教設備、運動器械、衛生保健設施齊全,并設有書吧、創意吧、建購坊等專用功能室,全園共設10個教學班,可容納幼兒300名。

廉租房鑰匙發放 李軍廣 攝

延吉市進學街道南陽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日活動,四葉草理發義工免費為老年人理發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延吉市教育局積極探索創新,推行“學前教育一體化”管理模式,開展“省級示范園+新建園”集團化辦園模式,通過實行“共性管理+特色辦園”運作方式,推動總園與分園快速和諧發展。位于公園路以南、臥龍街東側的銀河幼兒園于去年8月開工建設,計劃今年底交付使用;位于太平街東側、延北路北側的啟航幼兒園于今年7月開工,預計明年底交付使用。這兩所公立幼兒園的建成,將極大緩解延吉西部城區及北大區域兒童入園壓力,進一步優化延吉市學前教育資源布局。“目前,全市共有114所幼兒園,其中公辦園有20所,每個公辦園可容納360名幼兒。今明兩年全市將新建9所公辦園,到2025年逐漸增加18所公辦園,不斷滿足社會的需求。”延吉市教育局學前教育辦公室主任李今蘭說。
如果說學前教育的逐步完善映射了百姓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那么,旅游產業大發展則讓當下的延吉更幸福。近幾年,延吉市經濟社會發展迅猛,城鄉環境統籌發展,特別是隨著高鐵的開通,延吉日益成為東北亞旅游的新名片。近五年,延吉市接待國內外游客3845萬人次,旅游收入完成867億元, 年均分別增長15%和23.7%。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旅游產業逆勢增長,成為延吉發展速度最快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記者在位于延吉西站旁的延吉市全域旅游服務中心看到,這里約600平方米的面積被布置一新,設有接待辦公室、旅游服務質量監督所、旅游信息中心、旅游綜合監管辦公室、旅游巡回法庭、全域旅游數據中心等。該中心建設以服務好本地市民和來延游客為宗旨,注重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的融入和展示。通過民俗裝飾、風光圖片、宣傳資料、視頻播放等,全面展示延吉豐富的旅游資源。中心的裝修施工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在完善內部旅游產品展示區和體驗區功能。“中心將在8月末正式啟用,啟用后可為旅客提供旅游投訴、咨詢、自助服務等便捷服務,游客可在此選購旅游商品,通過全域旅游數據中心能夠采集旅游數據,實時掌握旅游景區景點游客情況,為旅游決策作出依據”延吉市旅游局辦公室主任杜宇明說。
乘全域旅游的東風,沐民生工程的暖陽,延吉城市越來越美好,群眾生活越來越幸福。
延邊日報記者 王勝男

王桂琴為社會福利院豎起大拇指 王曉彤 攝

居民健身 李軍廣 攝
風光秀美、宜居樂居,城市建設的愈加美好令市民日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困擾延吉市民多年公立幼兒園資源緊缺,適齡幼兒入園難問題,也將在近幾年得到逐步改善和解決。
記者在延吉市東明新城小區看到,今年3月剛剛試運營的向陽幼兒園分園——新蕾幼兒園,院內鋪設了柔軟的草坪,幼兒園按省一流標準配套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現代化設施設備,玩教具、電教設備、運動器械、衛生保健設施齊全,并設有書吧、創意吧、建購坊等專用功能室,全園共設10個教學班,可容納幼兒300名。

廉租房鑰匙發放 李軍廣 攝

延吉市進學街道南陽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日活動,四葉草理發義工免費為老年人理發
如果說學前教育的逐步完善映射了百姓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那么,旅游產業大發展則讓當下的延吉更幸福。近幾年,延吉市經濟社會發展迅猛,城鄉環境統籌發展,特別是隨著高鐵的開通,延吉日益成為東北亞旅游的新名片。近五年,延吉市接待國內外游客3845萬人次,旅游收入完成867億元, 年均分別增長15%和23.7%。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旅游產業逆勢增長,成為延吉發展速度最快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記者在位于延吉西站旁的延吉市全域旅游服務中心看到,這里約600平方米的面積被布置一新,設有接待辦公室、旅游服務質量監督所、旅游信息中心、旅游綜合監管辦公室、旅游巡回法庭、全域旅游數據中心等。該中心建設以服務好本地市民和來延游客為宗旨,注重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的融入和展示。通過民俗裝飾、風光圖片、宣傳資料、視頻播放等,全面展示延吉豐富的旅游資源。中心的裝修施工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在完善內部旅游產品展示區和體驗區功能。“中心將在8月末正式啟用,啟用后可為旅客提供旅游投訴、咨詢、自助服務等便捷服務,游客可在此選購旅游商品,通過全域旅游數據中心能夠采集旅游數據,實時掌握旅游景區景點游客情況,為旅游決策作出依據”延吉市旅游局辦公室主任杜宇明說。
乘全域旅游的東風,沐民生工程的暖陽,延吉城市越來越美好,群眾生活越來越幸福。
延邊日報記者 王勝男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