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息車貸到期變“有息” 5000余元利息誰來承擔?
延吉新聞網3月19日訊(記者 付楊)近日,市民魏先生來到延吉市消費者協會求助,稱自己之前買車時的無息貸款到期后突然變成有息貸款,竟還產生了5030元的利息費用,這5000多元的利息到底怎么回事?
2017年3月,準備買車的魏先生得知有無息車貸,為了緩解經濟上的壓力,他欣然接受了無息車貸服務,按要求填寫了無息貸款的有關合同,共貸款5萬元。當時,導購劉女士為他介紹了無息車貸產品內容,并承諾一年內還清貸款,絕對沒有任何利息。

轉眼間,一年時間很快到了,魏先生手頭也寬裕起來,就在魏先生要提前還清貸款時,卻被告知此車貸為有息車貸,還需交付5030元的利息。魏先生一頭霧水,明明是無息貸款怎么就有利息了?
魏先生找到貸款公司詢問,公司表示,魏先生所貸項目確實為有息貸款項目,合同上有詳細規定,并有魏先生的簽字。魏先生又找到當時的導購劉女士對質,并提供了當時購買產品時的錄音。劉女士承認,她確實跟魏先生說過此項目為無息貸款,但是當時她對業務不太熟悉,把合同表格拿錯了,才導致現在的狀況。
劉女士與魏先生協商,她愿意承擔一半費用。感覺受到欺騙的魏先生堅決不同意,但劉女士始終以魏先生自己也沒有看清合同內容,并且有其親筆簽名為由,只同意出一半費用。
市消協副秘書長許真在了解情況后表示,劉女士已經承認是自己的失誤導致利息的產生,她沒有履行好作為導購的責任和義務,魏先生作為消費者,相信了導購的介紹并購買產品,無論魏先生熟不熟悉合同內容并簽字,都應該由劉女士承擔產生的5000余元利息費用。此外,當時簽合同時,劉女士并沒有將合同一式三份,而只做了一份交給公司,當事人雙方都沒有拿到合同,這已經侵害了消費者仔細研讀合同內容的權利。
最終,在市消協的調解下,劉女士負責承擔車貸還款利息5030元,其它產生的費用由魏先生自己承擔,雙方服務關系終止。
【責編 王春榮】
2017年3月,準備買車的魏先生得知有無息車貸,為了緩解經濟上的壓力,他欣然接受了無息車貸服務,按要求填寫了無息貸款的有關合同,共貸款5萬元。當時,導購劉女士為他介紹了無息車貸產品內容,并承諾一年內還清貸款,絕對沒有任何利息。

魏先生找到貸款公司詢問,公司表示,魏先生所貸項目確實為有息貸款項目,合同上有詳細規定,并有魏先生的簽字。魏先生又找到當時的導購劉女士對質,并提供了當時購買產品時的錄音。劉女士承認,她確實跟魏先生說過此項目為無息貸款,但是當時她對業務不太熟悉,把合同表格拿錯了,才導致現在的狀況。
劉女士與魏先生協商,她愿意承擔一半費用。感覺受到欺騙的魏先生堅決不同意,但劉女士始終以魏先生自己也沒有看清合同內容,并且有其親筆簽名為由,只同意出一半費用。
市消協副秘書長許真在了解情況后表示,劉女士已經承認是自己的失誤導致利息的產生,她沒有履行好作為導購的責任和義務,魏先生作為消費者,相信了導購的介紹并購買產品,無論魏先生熟不熟悉合同內容并簽字,都應該由劉女士承擔產生的5000余元利息費用。此外,當時簽合同時,劉女士并沒有將合同一式三份,而只做了一份交給公司,當事人雙方都沒有拿到合同,這已經侵害了消費者仔細研讀合同內容的權利。
最終,在市消協的調解下,劉女士負責承擔車貸還款利息5030元,其它產生的費用由魏先生自己承擔,雙方服務關系終止。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