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虎權參加州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延吉代表團審議
延吉新聞網1月11日訊(記者 翟宇佳)1月11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會后,各代表團圍繞《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分組審議。州委常委、延吉市委書記姜虎權以普通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延吉代表團審議,并作了發言。

延吉代表團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李軍廣 攝

姜虎權發言 李軍廣 攝
姜虎權表示,報告實事求是總結了去年一年的工作,科學安排和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回顧去年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要事多、難事多、喜事多,很多事交織疊加。特別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延邊經濟社會及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項目建設、改革開放和民生建設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同時,報告對今年的工作安排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得力,符合延邊發展實際。
姜虎權說,過去的一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延吉市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入圍全國中小城市三個百強縣,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69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59位、全國創新創業百強縣市第66位,是全省唯一榮獲全國三大百強縣市稱號的城市。預計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34.2億元,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4.4億元,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8.7億元,增長7.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078元和13587元。今后,延吉市還將再接再厲,推動全市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就如何做好今年工作,姜虎權表示,今年,延吉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是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開放建設為動力,以城市建設為載體,以民生建設為目標,以黨的建設為保障,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投資拉動、開放帶動、綠色推動戰略,全力打造經濟更加繁榮、城市更加文明、民族更加團結、城鄉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美麗延吉。在項目建設上,重點推進工業項目、商貿項目和旅游項目,積極盤活中國朝鮮族民俗園資源,推進夢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項目。在城市建設上,全力推進東、西、南、北、中協調聯動發展,東部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西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中部實施景觀工程改造,南部、北部以道路暢通工程為重點,實現市區交通“南南通、北北通”。在民生建設上,重點關注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全力辦好年度惠民實事。延吉市有決心和信心把今年工作做好,同時將認真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落實好此次會議精神,把延吉市的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為延邊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延吉代表團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李軍廣 攝

姜虎權發言 李軍廣 攝
姜虎權表示,報告實事求是總結了去年一年的工作,科學安排和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回顧去年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要事多、難事多、喜事多,很多事交織疊加。特別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延邊經濟社會及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項目建設、改革開放和民生建設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同時,報告對今年的工作安排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得力,符合延邊發展實際。
姜虎權說,過去的一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延吉市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入圍全國中小城市三個百強縣,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69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59位、全國創新創業百強縣市第66位,是全省唯一榮獲全國三大百強縣市稱號的城市。預計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34.2億元,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4.4億元,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8.7億元,增長7.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078元和13587元。今后,延吉市還將再接再厲,推動全市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就如何做好今年工作,姜虎權表示,今年,延吉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是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開放建設為動力,以城市建設為載體,以民生建設為目標,以黨的建設為保障,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投資拉動、開放帶動、綠色推動戰略,全力打造經濟更加繁榮、城市更加文明、民族更加團結、城鄉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美麗延吉。在項目建設上,重點推進工業項目、商貿項目和旅游項目,積極盤活中國朝鮮族民俗園資源,推進夢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項目。在城市建設上,全力推進東、西、南、北、中協調聯動發展,東部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西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中部實施景觀工程改造,南部、北部以道路暢通工程為重點,實現市區交通“南南通、北北通”。在民生建設上,重點關注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全力辦好年度惠民實事。延吉市有決心和信心把今年工作做好,同時將認真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落實好此次會議精神,把延吉市的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為延邊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