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說》作者劉宏亮妙趣橫生講故事
什么是自尊、自愛?什么叫內在美?為什么要懂得知識和禮貌的重要性?面對孩子每天掛在嘴邊的“十萬個為什么”,您該怎么回答?近日,一組名為《爸爸說》的網絡實景漫畫迅速火遍全國。漫畫中,父親不僅用妙趣橫生的漫畫故事為孩子解答了疑問,還在字里行間中為孩子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他巧妙的回答引起很多家長的共鳴,更有人稱他為“機智牛爸”。這位火遍全國的“機智牛爸”就是延吉市民劉宏亮。
◆兒子激發創作靈感
劉宏亮是網絡實景漫畫《爸爸說》的創作者,目前就職延吉市一家從事跨境電商、軟件開發的公司,主要負責公司的微信平臺的推廣工作。34歲的他身材有些微胖,談吐間既成熟穩重,又富有活力與朝氣。作為一名新媒體制作人,劉宏亮對于網絡漫畫的創作并不陌生。為了給大家提供新鮮、有趣的消息,他每天都在不停地醞釀和創作各類題材的作品,而在眾多的讀者中,年僅11歲的兒子則是他忠實的粉絲。
“平時創作的東西,兒子都會翻看。但我發現,相對于文字來說,他更喜歡看一些有意思的圖片。有一次,我看到他在翻看圖片,就突然想到要用漫畫的形式把我和孩子之間的對話畫出來,既能展現兩人之間融洽的父子情,又能讓他懂些生活中的道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于是,秉承著自娛自樂的簡單初衷,劉宏亮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兒子,并開始了創作前的思緒打磨。
“他聽后覺得這個想法挺好玩的,心里有了些期待,而他的期待不僅僅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也給了我創作的動力。”劉宏亮笑著說。
◆取材源自日常生活
一天晚上,劉宏亮伏在家中電腦桌前潛心創作。從第一幅畫面的起筆,到全篇漫畫最后一筆文字結束,他僅花費了幾個小時就創作了早期《爸爸說》的5幅畫面。作品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創作出來,是因為作品中的每一個對話、每一處場景都是來自于他與兒子熟悉的日常生活。
在《爸爸說》作品中,背著小書包的孩子與父親牽著手走在延吉市的多個街頭,有疑問、有解答,雖然看不到他們的正臉,但從他們的對話中卻能體味到父與子之間的融洽。
“兒子漸漸長大,有些事情喜歡跟我說,也喜歡向我問一些問題,而我和兒子平時在一起的時間不是很多,所以我們雙方都很珍惜。偶爾送他上學時,我們總是在路上說些什么,所以,漫畫中父子聊天的狀態幾乎就是我和兒子在上學途中的狀態。不用生硬地往里套故事,來自于生活中的素材就可以讓這個漫畫豐富起來。”劉宏亮告訴記者,《爸爸說》在火遍全國前,曾遭遇了一段“雪藏”的日子。2015年,劉宏亮創作了《爸爸說》早期版后,將作品放在了網絡上,沒想到短時間內就有近千人點擊瀏覽。然而,劉宏亮卻覺得其中部分內容環節不理想,于是,《爸爸說》在短暫面世后,進入了長達一年的“雪藏期”。
◆意外走紅回歸自己
今年3月份,延吉市沉浸在春天的氣息中。而以延吉市早春時節為背景的《爸爸說》在重新豐富創作后,于3月22日再次在網絡上推出。沒想到,隨后的幾天里,《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載了《爸爸說》,讓“生”于延邊的作品一下子火遍了全國。
“當時點擊量超過10萬多,沖入我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就是,《爸爸說》是真的火了。其實我挺意外的,當時創作這個作品,只是想到了可能會在延邊有一定的效果,沒想到一下子竟引起了全國這么多人的關注。”作品的意外走紅,讓很多人開始對創作者產生了好奇,而在很多人想要探知《爸爸說》背后的故事時,作為創作者的劉宏亮卻顯得很淡定。
“《爸爸說》的走紅,其實對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在高速地交換,正巧這個作品被感興趣的人發現了、轉發了、火了,可能在一段時間后,它就會恢復到往常的狀態。我現在就是要保持住正常狀態,不受它火與不火的影響,堅持做我認為有價值的工作。”劉宏亮告訴記者,今后,他還會慎重選題,圍繞延邊民俗文化,繼續創作不同的作品。

◆兒子激發創作靈感
劉宏亮是網絡實景漫畫《爸爸說》的創作者,目前就職延吉市一家從事跨境電商、軟件開發的公司,主要負責公司的微信平臺的推廣工作。34歲的他身材有些微胖,談吐間既成熟穩重,又富有活力與朝氣。作為一名新媒體制作人,劉宏亮對于網絡漫畫的創作并不陌生。為了給大家提供新鮮、有趣的消息,他每天都在不停地醞釀和創作各類題材的作品,而在眾多的讀者中,年僅11歲的兒子則是他忠實的粉絲。
“平時創作的東西,兒子都會翻看。但我發現,相對于文字來說,他更喜歡看一些有意思的圖片。有一次,我看到他在翻看圖片,就突然想到要用漫畫的形式把我和孩子之間的對話畫出來,既能展現兩人之間融洽的父子情,又能讓他懂些生活中的道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于是,秉承著自娛自樂的簡單初衷,劉宏亮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兒子,并開始了創作前的思緒打磨。
“他聽后覺得這個想法挺好玩的,心里有了些期待,而他的期待不僅僅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也給了我創作的動力。”劉宏亮笑著說。

◆取材源自日常生活
一天晚上,劉宏亮伏在家中電腦桌前潛心創作。從第一幅畫面的起筆,到全篇漫畫最后一筆文字結束,他僅花費了幾個小時就創作了早期《爸爸說》的5幅畫面。作品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創作出來,是因為作品中的每一個對話、每一處場景都是來自于他與兒子熟悉的日常生活。
在《爸爸說》作品中,背著小書包的孩子與父親牽著手走在延吉市的多個街頭,有疑問、有解答,雖然看不到他們的正臉,但從他們的對話中卻能體味到父與子之間的融洽。
“兒子漸漸長大,有些事情喜歡跟我說,也喜歡向我問一些問題,而我和兒子平時在一起的時間不是很多,所以我們雙方都很珍惜。偶爾送他上學時,我們總是在路上說些什么,所以,漫畫中父子聊天的狀態幾乎就是我和兒子在上學途中的狀態。不用生硬地往里套故事,來自于生活中的素材就可以讓這個漫畫豐富起來。”劉宏亮告訴記者,《爸爸說》在火遍全國前,曾遭遇了一段“雪藏”的日子。2015年,劉宏亮創作了《爸爸說》早期版后,將作品放在了網絡上,沒想到短時間內就有近千人點擊瀏覽。然而,劉宏亮卻覺得其中部分內容環節不理想,于是,《爸爸說》在短暫面世后,進入了長達一年的“雪藏期”。
◆意外走紅回歸自己
今年3月份,延吉市沉浸在春天的氣息中。而以延吉市早春時節為背景的《爸爸說》在重新豐富創作后,于3月22日再次在網絡上推出。沒想到,隨后的幾天里,《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載了《爸爸說》,讓“生”于延邊的作品一下子火遍了全國。
“當時點擊量超過10萬多,沖入我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就是,《爸爸說》是真的火了。其實我挺意外的,當時創作這個作品,只是想到了可能會在延邊有一定的效果,沒想到一下子竟引起了全國這么多人的關注。”作品的意外走紅,讓很多人開始對創作者產生了好奇,而在很多人想要探知《爸爸說》背后的故事時,作為創作者的劉宏亮卻顯得很淡定。
“《爸爸說》的走紅,其實對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在高速地交換,正巧這個作品被感興趣的人發現了、轉發了、火了,可能在一段時間后,它就會恢復到往常的狀態。我現在就是要保持住正常狀態,不受它火與不火的影響,堅持做我認為有價值的工作。”劉宏亮告訴記者,今后,他還會慎重選題,圍繞延邊民俗文化,繼續創作不同的作品。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