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延邊隊義捐的“西瓜奶奶”,她是誰?
6月24日,有一位白發鬢鬢的朝鮮族老奶奶專程到延邊長白山足球俱樂部駐地,向延邊長白山足球隊義捐1000元,希望為烈日下刻苦備戰中甲聯賽的延邊隊隊員們買一碗冷面和西瓜解解渴,這一感人善舉通過《吉林朝鮮文報》網絡版、微信平臺向全國傳播后,各界對老人產生了好奇。
老房子動遷,暫住出租屋......周圍人對其義捐善舉驚嘆不已!

25日下午,記者幾經周折,通過各種渠道打聽到老奶奶現住在延吉市延北小區后立即前去拜訪這位“西瓜”奶奶。到達延北小區后,拿著老人的照片向保安說明了來訪目的,他一眼就認出了老奶奶。為記者引路,在與保安的交談中得知,因老人平時衣衫襤褸,與周圍人并無太多交集,對老人的個人及家庭信息了解甚少,但旁人看來老人家生活并不寬裕,當聽到老奶奶為延邊足球隊義捐1000元的故事后,十分驚訝。記者在保安的帶領下很快便找到了傳聞中的“西瓜”老奶奶。走到老人家附近的彎道時,一張熟悉的面孔映入眼簾,正是昨天到延邊足球俱樂部義捐的那位老奶奶。此時,老人正在小區外活動身體,舒展筋骨,面對記者的突然來訪,老人感到十分意外,極力拒絕采訪,表示自己并不是為了登報而到俱樂部的。老人說,自己將延邊隊每名隊員視為自己的骨肉,一想到孩子們為延邊足球勤勤懇懇,刻苦訓練便拿出了微薄的積蓄,她堅稱這可不是登報的事。老奶奶說:“你們想想,這大熱天的,俺們啥都不干,就是干站著也汗流浹背的,更何況是在綠茵場上奔跑的運動員們?他們該多辛苦,多累啊?”,據老人講,一直想找機會到延邊長白山足球俱樂部轉達這1000元錢,這筆錢她已經裝在兜里兩個多月了,想用這些錢為孩子們買一碗冷面和西瓜,這就是這2個月期間老人苦苦尋找俱樂部駐地,欲義捐的來龍去脈。
記者向老奶奶核實了她的信息,老奶奶姓名為李愛信(音譯),1942年生,朝鮮族,今年74歲(因老人到俱樂部義捐時未表述清楚個人信息,昨日的報道中將老人的姓名表述為“金愛信(音),在此對讀者深表歉意!)”
她對延邊隊隊員了如指掌,勝似專家

記者與李奶奶的談話理所當然的以延邊隊及足球故事說起。“今年咱們延邊隊咋踢得這么好呢?”老人對延邊隊夸夸其談,不忘夸獎。她不僅了解最喜歡的隊員-河太均的信息,還對斯蒂夫、查爾頓等外援的年齡、生日、身高、國籍、位置及延邊隊每場比賽的戰績了如指掌。在問道為何喜愛河太均時,老人卻反問記者:“他為延邊隊貢獻了12粒進球,是延邊隊最值得感謝的球員,怎能不喜愛呢?”,真可謂是愚問賢答。老人接著說道:“延邊隊隊員們或許不認識我,但我可熟悉每張面孔。”老人的言語中吐露出對家鄉球員的深情厚意。
每逢延邊隊主場比賽,老人場場不落,都到延吉市人民體育場觀看比賽,客場比賽時,周一早上到報攤買當天的報紙來了解延邊隊戰績。在資訊爆炸的今日,老人的家中沒有一臺電視機。原來的一臺舊電視,早已廢棄。雖然,通過報紙比別人晚幾天得知延邊隊客場戰績,但對于李奶奶就像是今天發生的事情一樣,興奮不已,老人對延邊足球的這份愛,也為她萬年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逢延邊隊主場比賽之日,老人先徒步到28路公交車站點,再乘坐公交車到體育場,每當得知延邊隊勝利消息時,她一整天心情愉悅,有一種快要飛起來的感覺。
活著就要人心換人心,人情換人情......
李愛信老人的生活看起來比較拮據,她原來住在北大新村,因房屋動遷,老人現住在延北小區的一間出租屋里,待棚戶區改造完工后回遷原址。老人說:“新房交付使用后,還需裝修,廚房與衛生間應該花不少錢,墻面只需要刮大白,對生活無大礙”
李愛信老人膝下有一個在外生活的兒子,并不能常回家看看。為了減輕兒子的負擔,老人選擇了獨居。老伴去世十多年,生前的20多年間,身患胃癌,與病魔進行了斗爭。由于老伴是長期患者,生活上比較困難。北大新村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每次下雨就得拽起30多個鍋碗瓢盆來應付雨水,自來水管道也出現了老化,好幾年吃不到自來水,由于房子破舊不堪,她選擇了養老院作為糊口對策,一呆就是4個多月。
“困難時期,每月工資加起來不過200多塊,和今天沒法比呀,和過去苦日子相比現在俺可算是富人了。”,老人說每月能領到2100元的退休工資,對此表示滿足。
老奶奶說,只要不生病就沒什么(可擔心的),每次踏進醫院大門,實在是花銷太大。她平時省吃儉用,生活十分簡樸,從來不亂花一分錢。時至今日,也從未買過一件像樣的衣服,老人這身衣服是51歲退休時,廠里的工作服,這身衣服已經陪伴了老人20余個春夏秋冬。
當記者問道:“李奶奶,您生活并不寬裕,您為什么要選擇義捐呢?”時老人回答道:“錢并不是咱們生活的全部,金錢可以有也可以無,輪流轉嗎,但人則不同,人離世時也不能帶走一分錢,也不需要帶走,生前不能守著金錢,應人心換人心,人情換人情,這才是人活在這世上的真正樂趣。”李奶奶是一位獨居的孤獨老人,她說人是最可貴的,最使她高興和愉悅的就是與人交談。
“加油!”老奶奶球迷鏗鏘有力地向延邊足球隊吶喊助威
李奶奶說,延邊隊再有三名像河太均一樣的隊員,球隊不僅能奪冠,還能沖超,這就是70多歲的延邊奶奶球迷對延邊隊沖超的樸素愿望。這種李奶奶式的展望或許有些好笑,但多幾個球技一流的選手確實能提升球隊的整體實力,這可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對于斯蒂夫,老奶奶總是將他讀成“斯夫蒂爾”,感嘆外援的姓名挺難念。老人家猶如經綸之士,說曾在報紙上讀到了一著名教練的心得,至今令她記憶猶新:“11個人齊力吹奏口琴總比一人單獨吹響亮的多,在一個足球隊不能緊靠一兩名隊員提升成績,只有綠茵場上的11名將士齊心協力才能取得好成績。”記者向李奶奶送了一份有河太均采訪內容的《吉林朝鮮文報》,李奶奶伸出大拇指,夸獎河太均長得英俊,再加上球技一流,真是難得的帥小伙。李奶奶對延邊足球隊助威詞是"加油!延邊隊!"采訪結束之時,奶奶高舉緊握在手中的報紙,為延邊隊高聲吶喊,老人的聲音是那樣鏗鏘有力!
老房子動遷,暫住出租屋......周圍人對其義捐善舉驚嘆不已!

記者向老奶奶核實了她的信息,老奶奶姓名為李愛信(音譯),1942年生,朝鮮族,今年74歲(因老人到俱樂部義捐時未表述清楚個人信息,昨日的報道中將老人的姓名表述為“金愛信(音),在此對讀者深表歉意!)”
她對延邊隊隊員了如指掌,勝似專家

每逢延邊隊主場比賽,老人場場不落,都到延吉市人民體育場觀看比賽,客場比賽時,周一早上到報攤買當天的報紙來了解延邊隊戰績。在資訊爆炸的今日,老人的家中沒有一臺電視機。原來的一臺舊電視,早已廢棄。雖然,通過報紙比別人晚幾天得知延邊隊客場戰績,但對于李奶奶就像是今天發生的事情一樣,興奮不已,老人對延邊足球的這份愛,也為她萬年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逢延邊隊主場比賽之日,老人先徒步到28路公交車站點,再乘坐公交車到體育場,每當得知延邊隊勝利消息時,她一整天心情愉悅,有一種快要飛起來的感覺。
活著就要人心換人心,人情換人情......
李愛信老人的生活看起來比較拮據,她原來住在北大新村,因房屋動遷,老人現住在延北小區的一間出租屋里,待棚戶區改造完工后回遷原址。老人說:“新房交付使用后,還需裝修,廚房與衛生間應該花不少錢,墻面只需要刮大白,對生活無大礙”
李愛信老人膝下有一個在外生活的兒子,并不能常回家看看。為了減輕兒子的負擔,老人選擇了獨居。老伴去世十多年,生前的20多年間,身患胃癌,與病魔進行了斗爭。由于老伴是長期患者,生活上比較困難。北大新村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每次下雨就得拽起30多個鍋碗瓢盆來應付雨水,自來水管道也出現了老化,好幾年吃不到自來水,由于房子破舊不堪,她選擇了養老院作為糊口對策,一呆就是4個多月。
“困難時期,每月工資加起來不過200多塊,和今天沒法比呀,和過去苦日子相比現在俺可算是富人了。”,老人說每月能領到2100元的退休工資,對此表示滿足。
老奶奶說,只要不生病就沒什么(可擔心的),每次踏進醫院大門,實在是花銷太大。她平時省吃儉用,生活十分簡樸,從來不亂花一分錢。時至今日,也從未買過一件像樣的衣服,老人這身衣服是51歲退休時,廠里的工作服,這身衣服已經陪伴了老人20余個春夏秋冬。
當記者問道:“李奶奶,您生活并不寬裕,您為什么要選擇義捐呢?”時老人回答道:“錢并不是咱們生活的全部,金錢可以有也可以無,輪流轉嗎,但人則不同,人離世時也不能帶走一分錢,也不需要帶走,生前不能守著金錢,應人心換人心,人情換人情,這才是人活在這世上的真正樂趣。”李奶奶是一位獨居的孤獨老人,她說人是最可貴的,最使她高興和愉悅的就是與人交談。
“加油!”老奶奶球迷鏗鏘有力地向延邊足球隊吶喊助威
李奶奶說,延邊隊再有三名像河太均一樣的隊員,球隊不僅能奪冠,還能沖超,這就是70多歲的延邊奶奶球迷對延邊隊沖超的樸素愿望。這種李奶奶式的展望或許有些好笑,但多幾個球技一流的選手確實能提升球隊的整體實力,這可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對于斯蒂夫,老奶奶總是將他讀成“斯夫蒂爾”,感嘆外援的姓名挺難念。老人家猶如經綸之士,說曾在報紙上讀到了一著名教練的心得,至今令她記憶猶新:“11個人齊力吹奏口琴總比一人單獨吹響亮的多,在一個足球隊不能緊靠一兩名隊員提升成績,只有綠茵場上的11名將士齊心協力才能取得好成績。”記者向李奶奶送了一份有河太均采訪內容的《吉林朝鮮文報》,李奶奶伸出大拇指,夸獎河太均長得英俊,再加上球技一流,真是難得的帥小伙。李奶奶對延邊足球隊助威詞是"加油!延邊隊!"采訪結束之時,奶奶高舉緊握在手中的報紙,為延邊隊高聲吶喊,老人的聲音是那樣鏗鏘有力!
【本網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