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王淑芬盼望有件棉衣能過冬
兒媳因病離家出走,兒子精神失常意外走失,丈夫與她離婚——這樣的命運發生在延吉市民王淑芬的身上。現如今,她獨自一人居住在延吉市進學街道向陽社區景陽委3組一棟老舊的火炕樓,不僅沒有過冬燒煤,而且就連件合適的過冬棉衣都沒有。延吉市“四葉草”義工協會了解到她的遭遇后,發起“冬日暖陽愛心募集活動”,號召社會上的好心人伸出援手,幫助王淑芬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戶籍信息是兒子留給自己唯一的念想 王棟 攝
兒媳離家出走 兒子精神失常
現年65歲的王淑芬是黑龍江省尚志市人,1974年,她與來自吉林省延吉市的張某在當地結婚。婚后,二人育有一子二女。1992年,王淑芬舉家搬遷到延吉市,靠打零工為生。
1993年,王淑芬的孫子降生,給這個普通的家庭帶來了不少歡聲笑語。雖然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但是全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過得簡單而幸福。但是,令王淑芬沒有想到的是,一場變故徹底改變了家人的生活軌跡。
王淑芬說,由于兒媳在產后患上了抑郁癥,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離家出走了。兒媳的離開,對兒子張斌是一次打擊。此后張斌總是悶悶不樂,始終也走不出妻子離家出走的陰影。隨后在張斌工作中發生的一件事,成為導致張斌精神徹底失常的導火索。
“當時我女兒結婚,把在外打工幾個月未曾見面的張斌找了回來,我們才發現他精神不正常了。”王淑芬說,兒子回來后總是一個人對著墻發呆,也不和別人說話。后來王淑芬才了解到,原來兒子在山上放羊的過程中,不慎將老板家的狗弄丟了,因此被扣罰了三個月的工資,“他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精神出現問題了。”王淑芬說。

王淑芬晚年十分孤獨 只有在夢里才能再次見到兒子 王棟 攝
兒子意外走失 夫妻勞燕分飛
在兒子患病后的幾年中,家人帶他輾轉多地進行治療,可病情始終也不見好轉。“兒子總是對著墻發呆,最后連飯也不知道吃,你把飯放在他面前,他就吃幾口,你不給他吃,他也不知道餓。”王淑芬說。1998年,家人把兒子送往石家莊的姑姑那里,繼續接受治療,卻不曾想這一次分離,母子二人竟成永別。
“我當時和他一起去就好了,”多年后回憶起兒子走丟的往事,王淑芬紅了眼眶,話語中充滿了自責。王淑芬說,當時兩個女兒遠嫁外地,她和丈夫一面需要上班,一面需要照顧小孫子,實在脫離不開人,由丈夫將兒子送上了火車,讓兒子的姑姑在北京接站。可火車到站后,姑姑并沒有接到人。
得到消息后的王淑芬慌了神兒,立即讓丈夫去北京尋找,結果找了一個多月,始終沒有任何消息。此后,只要有兒子出現在某地的消息,家人都會前去尋找,可每次尋找的結果都令人失望,隨著尋找次數的增加,這種失望最后變成了絕望。
王淑芬說,兒子走后,她一度精神恍惚,每次走在大街上看見乞討人員,她都會上前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兒子。有時王淑芬會在夢里再次見到兒子,“我夢見他進屋了,可是不和我說話,還是對著墻發呆。”直到現在,王淑芬家里的座機電話號碼始終沒變,她一直期待著奇跡能夠出現——有一天電話鈴聲會響起,電話另一端能夠傳來兒子的聲音……
兒子的意外走失,讓王淑芬和丈夫的感情也產生了裂痕,2002年,王淑芬和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多年的夫妻沒能經得住時間的消磨和家庭變故,最終勞燕分飛。

王淑芬希望奇跡能夠出現 電話另一端能傳來兒子的聲音 王棟 攝
離婚后的王淑芬,不僅要獨自面對空蕩蕩的房子,還有個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孫子——小雨。她不僅要照顧小雨的飲食起居,督促他好好學習,還要外出打工,養家糊口,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延吉市進學街道向陽社區相關負責人仍然記得,在小雨小學期間,王淑芬曾因湊不齊學費,找到社區尋求幫助。
這種情況在小雨即將升入初中的時候發生了轉變。“2007年,吉林省孤兒學校來到延吉市招收孤兒,不僅免收學費,而且包吃包住。”向陽社區相關方負責人說,按照當時的標準,小雨不能算是孤兒,因為他的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失蹤,均無法提供有效的死亡證明。
考慮到王淑芬家的實際情況,為了幫助小雨能夠順利進入吉林省孤兒學校,向陽社區工作人員從街道民政部門到市民政部門逐級辦理手續和相關證明材料,并帶領小雨參加校方的面試,最終小雨被吉林省孤兒學校錄取,他的初中時代和高中時代,都是在吉林省孤兒學校度過的。現如今,小雨已經是北京一所大學大二的學生了。

王淑芬家中十分干凈整齊 王棟 攝
延吉市“四葉草”發起募集活動
10月31日,記者隨同向陽社區工作人員來到王淑芬位于景陽委3組的家中采訪。王淑芬所住的樓房是有火炕樓,由于建造時間久遠,樓體表面十分破敗,樓梯間的窗戶只剩下窗框,部分住戶為了抵御風寒,將塑料布貼在了窗框之上。王淑芬告訴記者,她所住的單元只剩她一家住在這里,樓上的住戶喜歡養鳥,平時就把鳥放在這里。樓下的住戶也早已搬走,把房屋出租出去當成倉庫使用。
走進王淑芬的家,是典型的朝鮮族民居,雖然面積不大,陳設十分簡單,但是被她收拾的干干凈凈,物品擺放十分整齊。王淑芬說,自己平時住在這里還可以,每到冬季水管就會被凍住,家中沒有水,自己只能下樓去附近的住戶家中打水。不僅如此,由于是火炕樓,冬季只能靠燒炕取暖,自己白天還得出去撿拾燒柴。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向陽社區工作人員對王淑芬稱贊有加。“她現在歲數大了,由于身體原因,不怎么參加社區活動了,以前對社區活動十分熱心,社區組織的文藝活動她都會積極參加。”此外,向陽社區工作人員還特意提到了一個細節,日前,社區工作人員來到王淑芬家中了解情況,臨走時將一雙尚未開封的襪子落在了她的家里,王淑芬發現后主動交到了社區,“我們當時就說‘一雙襪子你就留著自己穿吧,還送回來干啥?’王淑芬卻說‘不是我的東西我不能要。’”
10月23日。延吉市“四葉草”義工協會工作人員來到她的家中了解情況,看到王淑芬衣著單薄,家中沒有儲存過冬用的燒煤,“四葉草”協會發起“冬日暖陽愛心募集活動”,在其官方微信上發布求助信息,呼吁社會好心人伸出援手,幫助王淑芬度過寒冷的冬天。
如果您的家中有不穿的棉衣,或是想幫助王淑芬老人,請撥打電話:0433——2513333與延吉市“四葉草”義工協會聯系。(應當事人要求,王淑芬、小雨均為化名)
【責編 王春榮 胡驍】

戶籍信息是兒子留給自己唯一的念想 王棟 攝
現年65歲的王淑芬是黑龍江省尚志市人,1974年,她與來自吉林省延吉市的張某在當地結婚。婚后,二人育有一子二女。1992年,王淑芬舉家搬遷到延吉市,靠打零工為生。
1993年,王淑芬的孫子降生,給這個普通的家庭帶來了不少歡聲笑語。雖然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但是全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過得簡單而幸福。但是,令王淑芬沒有想到的是,一場變故徹底改變了家人的生活軌跡。
王淑芬說,由于兒媳在產后患上了抑郁癥,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離家出走了。兒媳的離開,對兒子張斌是一次打擊。此后張斌總是悶悶不樂,始終也走不出妻子離家出走的陰影。隨后在張斌工作中發生的一件事,成為導致張斌精神徹底失常的導火索。
“當時我女兒結婚,把在外打工幾個月未曾見面的張斌找了回來,我們才發現他精神不正常了。”王淑芬說,兒子回來后總是一個人對著墻發呆,也不和別人說話。后來王淑芬才了解到,原來兒子在山上放羊的過程中,不慎將老板家的狗弄丟了,因此被扣罰了三個月的工資,“他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精神出現問題了。”王淑芬說。

王淑芬晚年十分孤獨 只有在夢里才能再次見到兒子 王棟 攝
在兒子患病后的幾年中,家人帶他輾轉多地進行治療,可病情始終也不見好轉。“兒子總是對著墻發呆,最后連飯也不知道吃,你把飯放在他面前,他就吃幾口,你不給他吃,他也不知道餓。”王淑芬說。1998年,家人把兒子送往石家莊的姑姑那里,繼續接受治療,卻不曾想這一次分離,母子二人竟成永別。
“我當時和他一起去就好了,”多年后回憶起兒子走丟的往事,王淑芬紅了眼眶,話語中充滿了自責。王淑芬說,當時兩個女兒遠嫁外地,她和丈夫一面需要上班,一面需要照顧小孫子,實在脫離不開人,由丈夫將兒子送上了火車,讓兒子的姑姑在北京接站。可火車到站后,姑姑并沒有接到人。
得到消息后的王淑芬慌了神兒,立即讓丈夫去北京尋找,結果找了一個多月,始終沒有任何消息。此后,只要有兒子出現在某地的消息,家人都會前去尋找,可每次尋找的結果都令人失望,隨著尋找次數的增加,這種失望最后變成了絕望。
王淑芬說,兒子走后,她一度精神恍惚,每次走在大街上看見乞討人員,她都會上前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兒子。有時王淑芬會在夢里再次見到兒子,“我夢見他進屋了,可是不和我說話,還是對著墻發呆。”直到現在,王淑芬家里的座機電話號碼始終沒變,她一直期待著奇跡能夠出現——有一天電話鈴聲會響起,電話另一端能夠傳來兒子的聲音……
兒子的意外走失,讓王淑芬和丈夫的感情也產生了裂痕,2002年,王淑芬和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多年的夫妻沒能經得住時間的消磨和家庭變故,最終勞燕分飛。

王淑芬希望奇跡能夠出現 電話另一端能傳來兒子的聲音 王棟 攝
獨自養活孫子 生活十分拮據
這種情況在小雨即將升入初中的時候發生了轉變。“2007年,吉林省孤兒學校來到延吉市招收孤兒,不僅免收學費,而且包吃包住。”向陽社區相關方負責人說,按照當時的標準,小雨不能算是孤兒,因為他的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失蹤,均無法提供有效的死亡證明。
考慮到王淑芬家的實際情況,為了幫助小雨能夠順利進入吉林省孤兒學校,向陽社區工作人員從街道民政部門到市民政部門逐級辦理手續和相關證明材料,并帶領小雨參加校方的面試,最終小雨被吉林省孤兒學校錄取,他的初中時代和高中時代,都是在吉林省孤兒學校度過的。現如今,小雨已經是北京一所大學大二的學生了。

王淑芬家中十分干凈整齊 王棟 攝
10月31日,記者隨同向陽社區工作人員來到王淑芬位于景陽委3組的家中采訪。王淑芬所住的樓房是有火炕樓,由于建造時間久遠,樓體表面十分破敗,樓梯間的窗戶只剩下窗框,部分住戶為了抵御風寒,將塑料布貼在了窗框之上。王淑芬告訴記者,她所住的單元只剩她一家住在這里,樓上的住戶喜歡養鳥,平時就把鳥放在這里。樓下的住戶也早已搬走,把房屋出租出去當成倉庫使用。
走進王淑芬的家,是典型的朝鮮族民居,雖然面積不大,陳設十分簡單,但是被她收拾的干干凈凈,物品擺放十分整齊。王淑芬說,自己平時住在這里還可以,每到冬季水管就會被凍住,家中沒有水,自己只能下樓去附近的住戶家中打水。不僅如此,由于是火炕樓,冬季只能靠燒炕取暖,自己白天還得出去撿拾燒柴。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向陽社區工作人員對王淑芬稱贊有加。“她現在歲數大了,由于身體原因,不怎么參加社區活動了,以前對社區活動十分熱心,社區組織的文藝活動她都會積極參加。”此外,向陽社區工作人員還特意提到了一個細節,日前,社區工作人員來到王淑芬家中了解情況,臨走時將一雙尚未開封的襪子落在了她的家里,王淑芬發現后主動交到了社區,“我們當時就說‘一雙襪子你就留著自己穿吧,還送回來干啥?’王淑芬卻說‘不是我的東西我不能要。’”
10月23日。延吉市“四葉草”義工協會工作人員來到她的家中了解情況,看到王淑芬衣著單薄,家中沒有儲存過冬用的燒煤,“四葉草”協會發起“冬日暖陽愛心募集活動”,在其官方微信上發布求助信息,呼吁社會好心人伸出援手,幫助王淑芬度過寒冷的冬天。
如果您的家中有不穿的棉衣,或是想幫助王淑芬老人,請撥打電話:0433——2513333與延吉市“四葉草”義工協會聯系。(應當事人要求,王淑芬、小雨均為化名)
【責編 王春榮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