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圓自己的“文學夢”
2014-05-14 標簽:文學夢 來源: 作者:杜森

杜森 圖
他是一個勤勞的雜貨店老板,是兩個孩子的慈父,是家庭的頂梁柱,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這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男人。他也是一個文學狂人,每天創作三首詩歌,把心中的浪漫與溫情吟詠出來,雖然隱身于市井,但執著地堅守夢想。
他叫王永利,是延吉市一個普通市民。熟識王永利的鄰居對他的評價是老實誠信,他的日雜商店是附近居民最信任的小店,貨品齊全,童叟無欺。
4月28日,記者在延吉市團結路日雜商店見到了他。在一本剛剛印制好的文集上,王永利寫著這樣一段話:“生命的三分之二歷程!也走進了收獲的季節” 。的確,對于一個年過半百的人來說,3年內寫下1000多首詩歌,自費印刷4本文集,可謂收獲頗豐。“我渴望能創作出更多的作品,唯有如此,我才會覺得沒有蹉跎歲月,浪費生命。”王永利對記者說。
王永利出生于1964年,原籍吉林省榆樹市黑林鎮廣勝村。一家8口人靠父親種地生活得十分艱辛。王永利從小愛好文學,由于家境窘迫,只上到初中二年級就輟學了。為幫父母減輕負擔,作為長子的王永利開始做些小生意貼補家用。
隨著年齡增大,王永利離家越來越遠。18歲時,王永利把生意做到了東北三省,靠著批發掃帚賺錢養家。26歲那年,王永利只身來到延吉市,雖然獨自到異鄉闖蕩,但延邊人淳樸誠信的民風和熱情好客的性格,深深打動了他。飄浮多年的王永利,決定在延邊扎根、立業。
2000年,王永利經人介紹與妻子王金榮結婚。王永利說,他能專心寫詩歌與妻子能干有很大關系。王金榮是個賢妻良母,家里家外的活都拿得起放得下,安水暖、修家電、配鑰匙,很多男人都干不了的粗活累活,她都做得井井有條。有了充裕的時間和精力,王永利重拾兒時的文學夢,內心涌動著創作欲望,越來越渴望寫下詩情畫意的文章。
據說,王金榮開始并不支持丈夫寫詩。因為見丈夫天天癡迷在創作中,不但不能分擔家務,有時還忘記接送孩子,令她大為惱火。那段時間,王永利寫詩歌時都得偷偷摸摸的,怕妻子看見生氣。看到王永利這樣辛苦地搞“地下工作”,妻子也慢慢地釋懷了,原諒了他的粗心。從那以后,王永利每寫完一首詩歌,最先讀給妻子聽,妻子覺得好,他才定稿。
為了支持王永利創作,2011年,妻子為他購買了一臺電腦。當年的3月1日,王永利在網上寫下了第一篇日志——一首很押韻的小詩。從此之后,王永利一發不可收拾,寫下了大量的詩歌、散文,有對過去歲月的追憶、思鄉之情,也有對社會現象的品評 。“對于向往自由的人來說,不被固定模式束縛的詩歌,是最好的宣瀉情感的方法。”王永利創作的詩歌通常較短,行數也不多,他說大都是在店鋪里人不多的時候構思的。如今,王永利每天都要寫一篇詩歌,不管多忙,只要有了靈感就及時記錄下來。在王永利的QQ空間里,每天都有100多位網友來看日志,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在網友的支持下,王永利的創作欲望更強烈了。
在這1000多首詩歌中,有幾首特別讓王永利得意的作品。他夢想著有朝一日去北京,找專業的音樂人改編成歌曲,“延邊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但歌頌延邊的詩歌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得卻不多,我想多寫一些原創的詩歌作品,讓更多的人關注延邊。”王永利說。記者在王永利的《贊美我的第二故鄉延吉》中看到這樣的詩句“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這里的每朵花兒都含笑!人們都在努力爭相提高!胸中的理想正在不斷燃燒!康莊大道我們正探索尋找!我們的真摯熱情與友好,會讓全球都把拇指翹!”
今年初,王永利從1000多首詩歌中精選出372首較為滿意的作品,自費印刷裝訂成文集。他說這些詩是他的心血凝結,一定要以書稿的形式保留下來。雖然尚有許多不足,但他創作之旅會一直堅持下去。王永利計劃兩年內再寫600段成熟的詩歌,圓自己多年的“文學夢”。
他叫王永利,是延吉市一個普通市民。熟識王永利的鄰居對他的評價是老實誠信,他的日雜商店是附近居民最信任的小店,貨品齊全,童叟無欺。
4月28日,記者在延吉市團結路日雜商店見到了他。在一本剛剛印制好的文集上,王永利寫著這樣一段話:“生命的三分之二歷程!也走進了收獲的季節” 。的確,對于一個年過半百的人來說,3年內寫下1000多首詩歌,自費印刷4本文集,可謂收獲頗豐。“我渴望能創作出更多的作品,唯有如此,我才會覺得沒有蹉跎歲月,浪費生命。”王永利對記者說。
王永利出生于1964年,原籍吉林省榆樹市黑林鎮廣勝村。一家8口人靠父親種地生活得十分艱辛。王永利從小愛好文學,由于家境窘迫,只上到初中二年級就輟學了。為幫父母減輕負擔,作為長子的王永利開始做些小生意貼補家用。
隨著年齡增大,王永利離家越來越遠。18歲時,王永利把生意做到了東北三省,靠著批發掃帚賺錢養家。26歲那年,王永利只身來到延吉市,雖然獨自到異鄉闖蕩,但延邊人淳樸誠信的民風和熱情好客的性格,深深打動了他。飄浮多年的王永利,決定在延邊扎根、立業。
2000年,王永利經人介紹與妻子王金榮結婚。王永利說,他能專心寫詩歌與妻子能干有很大關系。王金榮是個賢妻良母,家里家外的活都拿得起放得下,安水暖、修家電、配鑰匙,很多男人都干不了的粗活累活,她都做得井井有條。有了充裕的時間和精力,王永利重拾兒時的文學夢,內心涌動著創作欲望,越來越渴望寫下詩情畫意的文章。
據說,王金榮開始并不支持丈夫寫詩。因為見丈夫天天癡迷在創作中,不但不能分擔家務,有時還忘記接送孩子,令她大為惱火。那段時間,王永利寫詩歌時都得偷偷摸摸的,怕妻子看見生氣。看到王永利這樣辛苦地搞“地下工作”,妻子也慢慢地釋懷了,原諒了他的粗心。從那以后,王永利每寫完一首詩歌,最先讀給妻子聽,妻子覺得好,他才定稿。
為了支持王永利創作,2011年,妻子為他購買了一臺電腦。當年的3月1日,王永利在網上寫下了第一篇日志——一首很押韻的小詩。從此之后,王永利一發不可收拾,寫下了大量的詩歌、散文,有對過去歲月的追憶、思鄉之情,也有對社會現象的品評 。“對于向往自由的人來說,不被固定模式束縛的詩歌,是最好的宣瀉情感的方法。”王永利創作的詩歌通常較短,行數也不多,他說大都是在店鋪里人不多的時候構思的。如今,王永利每天都要寫一篇詩歌,不管多忙,只要有了靈感就及時記錄下來。在王永利的QQ空間里,每天都有100多位網友來看日志,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在網友的支持下,王永利的創作欲望更強烈了。
在這1000多首詩歌中,有幾首特別讓王永利得意的作品。他夢想著有朝一日去北京,找專業的音樂人改編成歌曲,“延邊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但歌頌延邊的詩歌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得卻不多,我想多寫一些原創的詩歌作品,讓更多的人關注延邊。”王永利說。記者在王永利的《贊美我的第二故鄉延吉》中看到這樣的詩句“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這里的每朵花兒都含笑!人們都在努力爭相提高!胸中的理想正在不斷燃燒!康莊大道我們正探索尋找!我們的真摯熱情與友好,會讓全球都把拇指翹!”
今年初,王永利從1000多首詩歌中精選出372首較為滿意的作品,自費印刷裝訂成文集。他說這些詩是他的心血凝結,一定要以書稿的形式保留下來。雖然尚有許多不足,但他創作之旅會一直堅持下去。王永利計劃兩年內再寫600段成熟的詩歌,圓自己多年的“文學夢”。
【本網責編 付亞男】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