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村水患何時休?
延吉市小營鎮光明村是有名的蔬菜專業村。然而,近年來,光明村部分低洼地塊頻發內澇水患,嚴重影響了蔬菜種植。
記者在光明村了解到,受災的第六、第七村民小組位于延吉市解放路最東段以南、布爾哈通河以北,雖說這里地勢較低,但在2007年以前從未發生內澇現象。可從2007年起,這里的內澇現象逐漸顯現出來,遇連續下雨,部分地塊就被水淹沒。2010年夏季一場大雨,給村里造成嚴重內澇,受災菜田11公頃,其中3公頃絕收,涉及村民60多戶。2011年,為解決菜田內澇問題,光明村在市水利局和鎮里的幫助下,通過申請相關項目,爭取資金40多萬元,修建了700多米排洪溝;2012年春季,第六、第七村民小組自籌資金4萬元,修建了菜田排水溝、沉降抽水井等輔助設施。可2012年7月的一場暴雨,再次造成光明村十幾公頃菜田嚴重內澇,雖然村民們啟動排水設施連續排水,但水位還是升高,菜田變成了內澇湖,處在收獲期的蔬菜因長時間泡在水中而死亡,導致絕收和撂荒。部分受災村民特別是老弱病殘受災戶因沒有了種菜收入,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延吉市民政部門了解這一情況后,為受災村民發放了救濟款。
為了解光明村災后情況,今年4月28日,記者在村民引導下實地察看了部分蔬菜大棚。離路邊往南不遠是村民唐文占的大棚,由于今春雨水較多,大棚周邊水溝和大棚低洼處都是水,無法種菜。村里還有許多大棚的情況跟唐文占家的一樣。記者在村民許貴明家看到,他家暖窖里已育好了大頭菜、油菜、生菜苗,因房后的3個大棚水下不去,無法栽苗。他說,過去,他家靠大棚種菜每年收入三四萬元,受災后,僅收入1萬元。現在,正是蔬菜上市賣好價錢的時候,卻種不了菜,著急啊!
光明村的地表水為何沉不下去?據了解,延吉市水利局、小營鎮政府曾多次實地考察災情。經調查,主要原因是,經過光明村的污水管線在埋設時破壞了沙層回填泥土,阻塞了地下水滲流;該村位于延吉市東部地勢最低洼地帶,且該區域內無地下排水管網,導致地下水飽和,無法排出。
經過一段氣溫上升、雨水偏少的天氣后,這里還能種菜嗎?日前,記者再次來到光明村,受災區的大棚依然撂荒。村民高洪有指著他家的大棚說,地里的水剛沉下去,還是不能種菜,7月份雨季一到,水又上來了,種了也白種。
光明村黨支部書記趙本森對記者說,現在,延吉市民政局和小營鎮政府正在核查受災戶困難情況,對符合低保條件的辦理低保。但村民們還是希望有關部門采取措施,根除這里的內澇水患。(本報記者 李思宇)
記者在光明村了解到,受災的第六、第七村民小組位于延吉市解放路最東段以南、布爾哈通河以北,雖說這里地勢較低,但在2007年以前從未發生內澇現象。可從2007年起,這里的內澇現象逐漸顯現出來,遇連續下雨,部分地塊就被水淹沒。2010年夏季一場大雨,給村里造成嚴重內澇,受災菜田11公頃,其中3公頃絕收,涉及村民60多戶。2011年,為解決菜田內澇問題,光明村在市水利局和鎮里的幫助下,通過申請相關項目,爭取資金40多萬元,修建了700多米排洪溝;2012年春季,第六、第七村民小組自籌資金4萬元,修建了菜田排水溝、沉降抽水井等輔助設施。可2012年7月的一場暴雨,再次造成光明村十幾公頃菜田嚴重內澇,雖然村民們啟動排水設施連續排水,但水位還是升高,菜田變成了內澇湖,處在收獲期的蔬菜因長時間泡在水中而死亡,導致絕收和撂荒。部分受災村民特別是老弱病殘受災戶因沒有了種菜收入,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延吉市民政部門了解這一情況后,為受災村民發放了救濟款。
為了解光明村災后情況,今年4月28日,記者在村民引導下實地察看了部分蔬菜大棚。離路邊往南不遠是村民唐文占的大棚,由于今春雨水較多,大棚周邊水溝和大棚低洼處都是水,無法種菜。村里還有許多大棚的情況跟唐文占家的一樣。記者在村民許貴明家看到,他家暖窖里已育好了大頭菜、油菜、生菜苗,因房后的3個大棚水下不去,無法栽苗。他說,過去,他家靠大棚種菜每年收入三四萬元,受災后,僅收入1萬元。現在,正是蔬菜上市賣好價錢的時候,卻種不了菜,著急啊!
光明村的地表水為何沉不下去?據了解,延吉市水利局、小營鎮政府曾多次實地考察災情。經調查,主要原因是,經過光明村的污水管線在埋設時破壞了沙層回填泥土,阻塞了地下水滲流;該村位于延吉市東部地勢最低洼地帶,且該區域內無地下排水管網,導致地下水飽和,無法排出。
經過一段氣溫上升、雨水偏少的天氣后,這里還能種菜嗎?日前,記者再次來到光明村,受災區的大棚依然撂荒。村民高洪有指著他家的大棚說,地里的水剛沉下去,還是不能種菜,7月份雨季一到,水又上來了,種了也白種。
光明村黨支部書記趙本森對記者說,現在,延吉市民政局和小營鎮政府正在核查受災戶困難情況,對符合低保條件的辦理低保。但村民們還是希望有關部門采取措施,根除這里的內澇水患。(本報記者 李思宇)
【本網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