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食”刻 守護舌尖“煙火”氣——公園街道組織開展餐飲行業消防設備專項檢查行動
2025-04-14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為進一步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創新“服務-檢查” 雙輪驅動模式,落實餐飲行業風險分級管控,公園街道應急管理辦公室聯合延吉市消防大隊,組織防火監督力量,深入轄區各大餐飲場所開展消防設備專項檢查行動,保障舌尖上的消防安全。
檢查組根據轄區實際情況科學研判區域風險、行業風險,深入發展美食一條街餐飲行業進行檢查指導,重點針對餐飲行業的消防設施配備及運行情況進行摸排檢查。工作人員重點深入餐廳、后廚等場所,對餐飲行業“三合一”場所現象、使用燃料的性質和儲存方法、日常后廚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設施完好情況、安全疏散暢通情況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檢查,并隨機就“四個能力”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提問。對于檢查發現的個別餐飲消防安全標識不明顯、疏散通道存在堵塞等問題,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幫扶指導,責令經營者限期整改,按要求采取切實措施,確保整改期間的消防安全。
檢查組現場向餐飲負責人及社區工作人員宣傳強調,餐飲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發展的“窗口”行業,其消防安全水平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經營者和部門要切實形成合力,做到從“事后整改”到“事前預警”的理念轉變。一要智慧消防賦能,實現動態監管。經營者要在廚房燃氣管道、油煙管道、電氣線路等關鍵位置安裝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燃氣泄漏、溫度異常等數據,一旦觸發閾值立即報警,實現隱患早發現、早處置;二要風險分級管控,推動精準治理。各部門要建立健全餐飲行業消防風險評估模型,綜合考慮場所規模、經營業態、消防設施狀況等因素,制定差異化檢查頻次和管理措施。同步建立消防隱患電子臺賬,實現隱患全生命周期管理;三要加強虛擬現實培訓,提升應急能力。利用消防科普服務e站AR技術開展消防培訓和應急演練,讓員工身臨其境感受火災場景,學習火災報警、疏散逃生、初期火災撲救等技能。
此次檢查共覆蓋90家沿街餐飲商鋪,發現各類消防安全隱患27處,其中當場整改8處,責令限期整改19處。檢查結束后,工作人員向商戶發放了消防安全宣傳資料,詳細講解了火災預防、報警、初期撲救以及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識,并現場演示了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確保員工能夠熟練掌握消防技能。
下一步,延吉市公園街道辦事處將繼續以高壓態勢,對存在隱患的商鋪進行跟蹤復查,進一步治理餐飲行業消防安全環境,督促餐飲行業全面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確保轄區餐飲行業消防安全形勢穩定。
初審:王棟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檢查組根據轄區實際情況科學研判區域風險、行業風險,深入發展美食一條街餐飲行業進行檢查指導,重點針對餐飲行業的消防設施配備及運行情況進行摸排檢查。工作人員重點深入餐廳、后廚等場所,對餐飲行業“三合一”場所現象、使用燃料的性質和儲存方法、日常后廚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設施完好情況、安全疏散暢通情況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檢查,并隨機就“四個能力”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提問。對于檢查發現的個別餐飲消防安全標識不明顯、疏散通道存在堵塞等問題,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幫扶指導,責令經營者限期整改,按要求采取切實措施,確保整改期間的消防安全。
檢查組現場向餐飲負責人及社區工作人員宣傳強調,餐飲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發展的“窗口”行業,其消防安全水平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經營者和部門要切實形成合力,做到從“事后整改”到“事前預警”的理念轉變。一要智慧消防賦能,實現動態監管。經營者要在廚房燃氣管道、油煙管道、電氣線路等關鍵位置安裝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燃氣泄漏、溫度異常等數據,一旦觸發閾值立即報警,實現隱患早發現、早處置;二要風險分級管控,推動精準治理。各部門要建立健全餐飲行業消防風險評估模型,綜合考慮場所規模、經營業態、消防設施狀況等因素,制定差異化檢查頻次和管理措施。同步建立消防隱患電子臺賬,實現隱患全生命周期管理;三要加強虛擬現實培訓,提升應急能力。利用消防科普服務e站AR技術開展消防培訓和應急演練,讓員工身臨其境感受火災場景,學習火災報警、疏散逃生、初期火災撲救等技能。
此次檢查共覆蓋90家沿街餐飲商鋪,發現各類消防安全隱患27處,其中當場整改8處,責令限期整改19處。檢查結束后,工作人員向商戶發放了消防安全宣傳資料,詳細講解了火災預防、報警、初期撲救以及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識,并現場演示了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確保員工能夠熟練掌握消防技能。
下一步,延吉市公園街道辦事處將繼續以高壓態勢,對存在隱患的商鋪進行跟蹤復查,進一步治理餐飲行業消防安全環境,督促餐飲行業全面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確保轄區餐飲行業消防安全形勢穩定。
初審:王棟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